APP下载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两性关系解读

2015-08-15刘晓英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托比父权制艾米丽

○刘晓英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是19世纪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涉猎文学的各个领域,遍布小说、诗歌和戏剧。《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早期的作品,而这一作品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其创作背景正是刚刚结束的美国内战时期,南方的失利使得传统的种植园经济趋于崩溃,大批美国黑奴前往北部追求美好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下层建筑,这一切使得南方的各种社会矛盾变得尤为突出,而两性之间的斗争也越来越明显了。

一、畸形的父女关系

文章当中有这样一段话:“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1]马鞭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况且父亲又“叉开双脚”,她的身影被父亲的背影牢牢覆盖。父亲不似一般的父亲一样与她面对着站立,而是背对着她,与她相对抗。“向后开的前门”挡住了她们,这谁又敢说这门不是腐朽霸道的父权制的象征呢。虽然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以前的门第观念。只是战争再残酷也没有摧毁她父亲的门第观念,相反还让他的门第观念更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前来求婚,一次又一次被她的父亲粗暴地赶走了,借口就是,那些青年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从此,再也没有人前来求婚父亲完全把她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包办了她的生活,包办了她的爱情,使得女儿只能唯唯诺诺地听从安排。

幸运的是,父亲死去了。按照常理来说,她应该解放了,可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留住父亲,她拒绝让父亲出殡,最后好多人把她架着才使得父亲入土为安。这是多恐怖的一件事情啊。她是太爱自己的父亲了吗?不,完全不是,她的疯狂举动只是因为她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安排,没有了父亲她就没有了一切。纵然父亲给她留下了不少的遗产,可是没有了父亲的指挥,她寸步难行。

作为女儿,她是失败的。她的自由与自尊被父亲牢牢践踏。经济上她没有发言权,政治上亦得不到宝贵的发言权。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她是淑女,身份高贵,理所应当在自己的父亲的庇护下,在自己的闺房里面学着画画之类的东西。有自己的父亲时时刻刻指手画脚,她从不担心自己的生活。在父亲去世以后,她又受到父亲的朋友们照顾:她被豁免了她一切应纳的税款,理由就是镇长说的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她父亲曾经贷款给市政府。为了体恤爱护下一代,给些帮助也无可厚非,可是从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父亲死去了依然有父辈人左右她的生活。父亲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代表,那些高贵的人觉得她们有责任不仅在生活上还是在婚姻上督促艾米丽。

二、悲剧的爱情

父亲的强烈干预使得艾米丽年过30依然独守闺房。“北方佬”荷默-伯隆的出现激起了艾米丽心中的阵阵涟漪。她们“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那辆黄轮车配上从马房中挑出的栗色辕马,十分相称。”这北方佬是个包工头,“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洪亮,双眼比脸色浅淡。”面对这样悬殊的地位,艾米丽想要自己寻找归宿的意识不断强烈,她抛开镇子上的闲言碎语,勇敢的与荷默在一起了。镇子上的人怎肯善罢甘休?她们请浸礼会牧师以及远在阿拉巴马的表姐劝艾米丽要注意高贵的身份。沉浸在自由的爱情气息中的艾米丽断然拒绝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艾米丽是进步的,至少她抛开地位问题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荷默无意成家,这让艾米丽无比苦恼。为了维护自尊留住爱人,绝望的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她的爱人,彻底地拥有了这个浪荡子的后半生,虽然只是一个保持着拥抱姿势的干尸而已。[2]

艾米丽在爱情中的悲剧正在于她灵魂深处的南方社会所固有的大家闺秀观念与传统妇女观和作为一个女人的自然天性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女人,她必须去爱一个人,必须有人爱,她有女人的正常的性心理、性要求。但作为大家闺秀,她又必须清心寡欲,必须遵循南方贵族社会特有的道德标准,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和高雅的风度,由此,她错过了美好的青春期、压制了自己的正常欲望,也错过了正常的社会化的过程。由于其社会化过程的中断,艾米丽的成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呈畸形状态。她无法建立自己正常的人格,无法摆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3]

三、可悲的主仆关系

托比是家里的黑人男仆。南北战争之后,奴隶制已废处,已是自由之身的托比并没有去寻找灿烂明天而是留在这里。不知是否已经习惯了奴隶制的生活,爱米丽小姐的母亲很早便过世了,托比目睹着艾米丽的一生:童年时期,她没有母亲的关爱与照顾,也没有玩伴的嬉戏与笑闹;青年时期,没有朋友的牵挂与开导,也没有爱人的追求与呵护;老年时期依然没有子女的赡养与关怀,没有老伴的陪伴与怜爱,有的只是父亲的怒骂与托比的无声服侍。

托比大半生都在默默地照顾着艾米丽一家,他似乎不会说话。在艾米丽和镇政府的人唇枪舌剑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在荷默·伯隆在家里出现又消失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在家里臭味弥漫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在艾米丽死去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了沉默。看着艾米丽长大,托比时间在慢慢流逝,不知不觉中,多少年都已过去了。托比的头发已变白,背也驼了。可是依然不变的是每天的买菜做饭,不变的是从后门的出出入入。直到最后艾米丽死去了,托比便从后门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艾米丽在对待好仆人托比上面是失败的。不管托比做得如何,一个人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一家人,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关怀她,照顾她;在失恋的时候默默地陪护他;在毒死荷默-伯隆的时候,为她保守秘密,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主人相继离世的时候,这样一个贵族之家的后裔却没有安排好这样一个好的奴仆的晚年生活,并让其流浪在外,由此不难猜想艾米丽对待托比的态度了。艾米丽只是把他当作自己工具让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让他经受精神的压迫,就是不让他有一点点的发言权。可怜的托比从来没有反抗,麻木地为这个家操持。这样的主仆关系应该也让托比伤透了心。以至于最后离开家再也不回头。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父权制吃人的本质:残忍的父权制毒害了父亲,让他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父亲控制了艾米丽,让她成为家中的天使;艾米丽控制了托比,让他不能开口说话。

结语

如果艾米丽的父亲没有那样的控制自己的女儿,她应该也会过得不是那样被动;如果艾米丽能够接受世界的改变,她过得也不会用那样的方式企图留住所谓的爱情;如果艾米丽能够学会感恩,她过得不会那样孤单;如果艾米丽勇敢一点学会自立,她过得也不会那样的无助。他们都是封建父权的牺牲品。本文主要从父女关系,男女关系来解读艾米丽凄苦一生的原因,批判了父权制的无情以及受害者因循守旧的顽固,认为只有敞开心扉,放飞心灵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只有按照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建人类社会,才能摆脱弱势群体被剥削的命运,使得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1]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J].名作欣赏,1995(6).

[2]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困惑[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敏,女性悲剧及其价值建构对<金锁记>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女性解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托比父权制艾米丽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今夕何夕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托比
托比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