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浅谈

2015-08-15钱淑娟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读法重音语气

钱淑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恰似历久弥香的奇葩,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魂。诵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有效策略之一,因而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见地。那么,到底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语感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而文言文特别讲究韵律。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化直观的语言文字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才能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语言之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时,还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并逐步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适度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经历,可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感悟作者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和关心社稷的爱国主义精神。诸如在诵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之志;学生诵读《愚公移山》时,一定要启发学生感知愚公以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壮举;在诵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作者虽处逆境却心系国家兴亡的豁达胸襟。

二、注重停顿,感受音乐之美

学生诵读文言文诵时,假如不能正确把握好句读的停顿,那学习文言文也就失去了意义。所谓停顿,一般分逻辑停顿和语法停顿两种:逻辑停顿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成分或者某个词语而作的停顿;语法停顿是指句间、句中、段落间的停顿。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虽然都加了标点,但一些复杂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较难把握。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弄清楚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在诵读时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从而达到不读破文句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加强诵读训练,懂得必要的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逐步提高养生的语感能力。

其次,在进行相关语句的节奏划分时,一定要根据各句的句式特点,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标出各句的停顿点。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①发语词、句首语气词、关联词等后面应稍作停顿。譬如:“至若/春和景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②严密按照文句的语法结构进行停顿,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语意。一般而言,“主语一谓语”之间必须稍作停顿。诸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一补语”或者“动词一宾语”之间也有停顿,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③有些中心词与充当状语的名词之间不能停顿。否则,会使学生错把状语当主语,从而迷失了理解此句的方向。诸如“其一犬坐于前”,该句的主语应是“其一”,“犬”字是修饰语,“其一∕犬坐于前”才是正确的节奏划分。

三、把握读音,感受音律之美

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某些字的读音一定要严格区分开,必须把握好异读和重读两大环节。

其一,异读。它包括古音异读、通假异读和破音异读三种情况:①通假异读:“孰为汝多知zhì 乎”、“河曲智叟亡wú 以应”。②古音异读:“吴广者,阳夏jiǎ 人也,字叔”、“可汗kè hán 大点兵”。③破音异读:“陈胜王wàng”和“此中人语yù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二,重读。为了充分表达某种神情意味,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学会重读,即:把文中某些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要比其他词语读得重些。但是,对重音的确定和处理并非易事,首先必须以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为前提。诸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前一个“而”字应轻读,后一个“而”字必须重读,以此凸显太守“乐其乐”的情怀。其次,为了使学生领悟重音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举出不同读法的不同含义,让学生比较。譬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唇焦口燥呼不得”一句有两种读法:其一,让学生不仅把“呼”字读重音,而且在前面稍作停顿,即“唇焦口燥∕呼不得”。其二,“呼”字不读重音,把“唇焦口燥呼”连起来,“不得”一词读成重音。两种迥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句子的理解就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比较,作者的无奈尽收笔底,从而让学生晓得第二种读法是正确的。

四、控制语气,感受情感之美

所谓语气,就是指声音的抑扬顿挫,一般包括疑问、陈述、判断、感叹等句子的口气。而读准语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句文中所蕴涵的情感之美。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由于语气的不同,所感受的情感也不一样。诵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疑问、陈述、判断和感叹等语气。学生在诵读时只有采取相应的方法读出相应的语气,才能真正感受作品的情感之美。

文言文诵读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科学引导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功,为学生正确理解作品保驾护航。山高水清,鸟语花香;鉴赏古文,赏心悦目。让我们紧握新课程改革之舟的方向盘,在波涛汹涌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读法重音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单词重音
“0”的读法和要领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答案大放送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