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魅力之所显 学生兴趣之所在

2015-08-15顾永森

语文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魅力教学内容课文

顾永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师为了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学”的兴趣。在一节课中只是简单匆忙地把一些知识点硬塞给学生,这样下去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丧失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那么该如何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学习变为他们的一种兴趣和自觉习惯呢?

一、发挥母语语言魅力

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先创造文字的伟大和神奇,就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利用每天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些自己摘录的经典的古诗词名句和一些蕴含哲理的格言警句。由学生自己进行简单讲解,教师适当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大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和品味语言的魅力。也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赛,如开展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小组记忆大比拼、故事素材演说比赛等,这些活动每天花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效果却很明显,有助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极大地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教师就必须发挥自身人格魅力,让自己变成一个让学生喜欢并乐于亲近的老师。

教师在课内和课外都要以热情、幽默、乐观、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平时要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主动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现实需求。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和我们交心,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所需,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不论什么时候,做一位让学生喜欢并乐于亲近的教师,是教学获胜的法宝之一。

三、发挥教学自身魅力

1.在教学手法上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舒心快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开心学习,主动学习。

如利用背景音乐营造学习氛围。笔者曾经在讲解岳飞的《满江红》时先播放了歌曲《精忠报国》,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能感受到岳飞当时的满腔热情,自然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新闻进行导入,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喜欢追捧一些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如歌星、球星、影星、作家等,教师就可以讲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要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表演的方式。如在讲解《雷雨》时,可以编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了解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并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小说时适当展开,加以补充,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补充讲解一下“木石前盟”等故事,这样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多鼓励学生朗读,如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进行阅读比赛等方式,这样可以把学生都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在讲作文时,教师可以自己在上课前刻意做一些动作,说一些话,进行一些表演,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段关于人物的描写文字。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在讲解习题时,可以让已掌握该知识的学生充当教师,在黑板上向其他学生讲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手段上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画面、图片、音响、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觉器官,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让他们融入到多媒体制造的氛围中。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呆板压抑的气氛。

如在讲解鲁迅的《药》时,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新社会,接触的是新时代、新气象,很难想象旧社会是什么样子。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关于那个时代的图片以及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这样就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兴趣也比较浓,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

3.在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的把握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成为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层层推进,如作者写作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是怎样设置的。这样可促使学生去思考,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被激发了。

如在讲解《老王》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去思考: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作者写老王的目的),作者是怎样写老王的(作者创作的技巧方法等)。

在《我与地坛》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投影莲花的生长图片,然后展示课本中史铁生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身上,如果我们遇到困境应该如何面对。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把握其中蕴含的哲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再创作,要求学生写一小段感受,然后在班级内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提高直面困境的能力。

四、发挥课后学习魅力

俗话说,课堂之外处处是语文。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假期有目的地参观一些景区,这样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如可以游览赤壁,有助于学习《赤壁赋》;可以造访滕王阁,有助于学习《滕王阁序》;可以登山,有助于学习杜甫的《登高》;可以观赏荷塘,有助于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收看《百家讲坛》,有助于学习《史记》;可以看看《一站到底》,有助于增长见识。当然,也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语言知识接力、话剧表演等。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语文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语文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猜你喜欢

魅力教学内容课文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东方欲晓》的魅力
背课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