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路径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扩散效应评估——基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2015-08-15徐明玉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文化

徐明玉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引言

文化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习惯。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高层次的艺术文化表演,一举一动皆文化。因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地域条件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信念各有不同,民族文化自然也有所区别。民族文化需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和其他文化交流来汲取营养,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不可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扩散首先要通过语言的转换。不同语言对应的是不同的文化系统,加上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翻译本身的行为牵涉到翻译目的、翻译对象、翻译方法等问题,因此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信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传递并不能完全对等,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成效并不确定。目前有关民族文化的翻译传播研究多是从翻译的策略、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关注的对象偏重翻译过程,对于翻译之后的整体文化传播扩散的效应评判虽有涉及,但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过程和结果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不仅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最终的结果,结果上的溯源探讨可以使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更加理想。翻译问题主要包括三个问题:为什么译、译什么、怎么译,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成效也主要由这三个方面来促成,结合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有关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成效考量可以通过民族文化优势是否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是否保留、民族文化价值是否体现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一、是否保留民族文化特色

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一定区域、一定环境下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地域、环境、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要素的差异使得民族文化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质,并与其他文化区别开来。民族文化的发展虽然由于地域条件等制约,和外界交流较少,但是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过程。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内容,也有相同的内容,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实质是不同文化中的异质文化输入。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各有特征,不同文化的交流便会自然出现文化之间的相互流动。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翻译是文化扩散的路径,因此民族文化必须通过翻译来与其他文化实施交流,并使自身文化得以提升。对民族文化而言,不同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民众世世代代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累积和沉淀。每种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精髓,形成民族得以世代维系的精神纽带,这是民族文化的特质所在,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不能动摇。虽然因文化特质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系统,但是不同的文化系统中还存在可以通约的部分,这部分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引进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提炼和升华。民族文化的不同分类意味着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成效评估必须以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为前提。关于民族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特色性保持,并不是当下才提出的命题,杜争鸣曾经如此表达“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传统习俗不为翻译所动所乱,应该保持其相对稳定的独立性这一藏而不露的含义。”[1]

文化翻译本身就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原文化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只注重文字表达而忽视文化内涵的传递,忽视读者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民族文化的翻译在以上误区的情况更加突出。[2]首先,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在词汇和内涵上并不能完全对等:第一,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意义不能完全一致,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习惯沿用下来的固定结构词组,内涵丰富,可能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从而使其中的文化信息不能做到完整真实,即翻译的不可译性;[3]第二,语言之间会有翻译空白,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在一定环境中所产生的语言是和其环境相对应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经济相对滞后,对外沟通较少,地理位置偏僻,生活环境和其他地方不完全一致,目的语和源语存在语言空白;[4]第三,语言内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文化和心理的结合形成了民族文化心理,不同民族拥有的民族文化心理,表征在语言上即语言所要传递的文化信息并不完全在字面上,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是针对语言字面意思的转换就会使语言文字下面的民族文化心理被忽略,从而使民族文化的信息传播扩散并不能做到真实。其次是译者的主体性方面,不同译者因文化背景、文化素养各有不同,其对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并不能完全掌握或者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其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翻译过程中传递的文化信息形成一定的倾向,而与该文化信息所传递的文化本意并不一致,从而使文化信息在源语中的传播扩散并不能完全按照本意来传播扩散,容易造成文化本来的面貌被改变,失去民族文化的特色。由此可见,语言差异和译者主体性带来的文化缺位、错位现象都可能对翻译路径下的文化信息传递造成影响,影响民族文化特色保留。虽然翻译过程要受到译者主体性和语言差异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民族文化传播扩散中的民族文化特色保持,只要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理解,并能通过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来进行调整,不同语境中的民族文化信息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整体上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仍然可以得到有效保持。民族特色保留是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传播扩散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否凸显民族文化优势

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保持本域文化特色和优势地位,向外推广和传播本域文化,可以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5]翻译是文化输出和输入的过程,翻译路径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实质上是民族文化的输出过程,要使翻译路径下的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达到民族文化翻译的目的,即用文化来证明自身的实力,用文化来表征民族的存在,用文化来扩大民族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促进民族认同和发展,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行翻译。[6]选择翻译内容是翻译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翻译内容是目的语中文化信息的雏形,也是影响民族文化传播扩散成效的基本问题。对于以上民族文化传播扩散目的实现,在翻译内容选择就必须从民族文化选择最优秀的部分来进行选择性输出。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具核心竞争优势的思想意识形态等内容是文化的核心优势所在。

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在交通条件、发展基础上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大部分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民众的生产生活处于较为滞后的发展状态,但是少数民族在经济方面的滞后,并不意味着其民族文化就无优势可言,从深层次来看,民族文化在思想内核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民族文化的优势不在技术、制度和秩序,而是由民族民众代代相传下来的民族思想文化意识,如民族伦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民族审美等,这是民族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东西,在这些思想意识观念文化的支配下,少数民族民众虽然在历史时期历经挫折仍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延续至今日,并在新的环境中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历经岁月洗练,越发绽露出岁月光华。因此民族文化中的精神意识方面的内容是基于翻译路径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扩散的较好内容选择。

确定翻译内容是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传播扩散中文化优势凸显的第一步。另外在民族文化体系中,优势的民族文化有很多,但是从文化接受方来讲,其对文化的输入和接受主要是为了满足现实时代的发展需求。民族文化的优势内容虽然时代沿袭,已经在岁月中证明了其优秀性,但是民族文化主要是为民族民众服务,特定适应性使得民族优势文化在输出时并不能全盘输出,而是要根据目的语受众在时代环境中的需求,综合目的语文化接受者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来进行选择性输出。最后,在接下来的翻译过程中,使翻译能够准确传递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优势在目的语中得以彰显的重要步骤。无论翻译的目标有何变化,翻译的工作都是把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目的语中,使目的语受众对相关文化有所了解和认知,真实是翻译路径下文化传播扩散的第一前提。译者因素和语言不对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文化优势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优势的凸显。另外通过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可以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内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民族文化的优势真正在目的语语境中得以凸显。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优势凸显的多层次性,一方面表明了民族文化传播扩散中优势凸显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以民族文化优势凸显为文化传播扩散成效评估的价值所在。

三、是否体现民族文化价值

有关文化的定义多有不同,虽然泰勒的文化界定相对而言受到更多人的认同,但是由于文化的内涵丰富性,有关文化的解释仍在延续,虽然结论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不同社会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各有不同,少数民族因自然环境、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播扩散的本质目的就在于要把其中的不同之处向其他文化受众彰显出来,体现文化价值,使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理解和认同。当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强势文化通过影视、文学等各种方式向世界范围内传播,本来就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的民族文化,在多重挤压下,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文化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存亡,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在更大范围内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形成民族认同和理解、拓展民族文化发展空间是民族文化传播扩散的根本目的。

翻译为民族文化克服了语言上隔阂,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由于翻译限制,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目的不一定能够有效达成。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的政治历史内涵、语言文字形式、价值伦理观念、行为习俗规范、思维情感取向等因素,民族文化的翻译必然要涉及到以上内容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语言差异和翻译的各种因素影响,翻译过程中存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文化信息不对等现象。多数民族因历史原因居住于较为偏远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地理条件恶劣,生存环境不易,因此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水平较低,民众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在此基础上,民众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一些颇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行为背后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翻译中的文化缺位或错位问题,源语中的文化信息准确传递并不容易,容易造成误解或误读,最终会使相关的文化信息必然不能原汁原味地传递。[7]目的语受众在不能对民族文化真实准确解读的情况下,民族文化价值不能很好体现,民族文化通过翻译达成民族认同和理解的目标必然会打折扣。一方面是翻译路径可能制约民族文化传播扩散达成民族认同目的;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内容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表征民族,基于翻译路径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扩散来推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发展,所要选择的内容必然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信息,体现民族文化价值所在,目标语受众对相关文化信息价值的认可便是对民族的认可。另外从目的语受众来讲,文化价值是受众最为关心的内容,民众对于相关民族文化信息的了解必然是从其感兴趣的部分来切入,翻译内容如果不能有目的地选择,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部分,文化价值就不能有效体现,则民族认同也不容易达成。一方面要顾及文化对民族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还要顾及目的语受众的接受意愿,翻译路径下对民族文化传播扩散成效的评估必然要从文化价值是否体现、是否有助于达成民族文化认同来考虑。基于翻译路径的民族文化传播扩散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存在众多影响因素,使得民族认同和理解的促进也存在多种不确定性,以此为评估标准也在情理之中。

结束语

文化多样性发展可以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民族文化需要通过传播扩散来表征自身的存在和存在价值。另外民族文化是民族维系发展的纽带,保持少数民族的长续发展必须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播扩散,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民族认同与理解。文化传播扩散成效评估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播扩散,而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则决定了翻译路径下民族文化传播扩散成效需要基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评估。

[1]杜争鸣.外语.翻译.文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陆道恩.谈如何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

[3]郑 懋,安 梅.目的论视角下的贵州少数特色文化词汇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3,(4).

[4]翁丽霞.中日文化交流的“空间伸缩”和“内容消长”——以旅游景点翻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5]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张晓钟.通过英语翻译向世界推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8).

[7]董丽荣.新媒体语境下民族文化的扩散效应[J].贵州民族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