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2015-08-15曹亦豪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项目校本实训

◆曹亦豪

(浙江金华九峰职业学校)

“带‘项目’走班教学”,是我们教改项目组最新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和教学模式,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实一体”的“做中学,做中教”的“项目教学”和以分层教学为特点,注重由学生自己选择上课内容或选修课程、选择任课教师及学习的地点(教室)的“走班制教学”,尝试在中职学校将“项目教学”与“走班制教学”有机结合,在行政教学班基础上组建“项目教学班”,坚持从本校实际——“校本”出发,注重实践技能着力思考、探索建构带着“项目”走班教学的校本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坚持“以人文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着力解决两个教学问题:按个性需求选实训项目,按项目需求选指导老师

1.按个性需求。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实训项目或选修课程,研讨探索实施课改过程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和选修课程的开设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实践实训学习内容和选修课程,更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实训教学围绕专业学习范围由学生自行挑选、开发、创新学习项目,如机械数控加工专业,普车、数车车削加工、数铣编程加工怎样的零部件,Auto CAD 绘制何种图样,模具设计、钳工实训装配什么样的工件;种植、养殖、中草药种植等涉农专业,种植什么植物,养殖哪种动物,等等;凭学生自身兴趣出发,选择确定专业实训项目,当然项目的选择,并不是放任的,由学校专业组教师集体讨论认证按必修项目、选修项目设定建立“项目库”,让学生在校相关专业学习期间选择并带上实践项目,边实践边学习,借助工学有机紧密结合,促进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其教学评价采用考证考级和补考升级方式,项目完成即可申请考核,按考核成绩确定级别发放相应等级证书,合格则另选项目重选指导教师开始第二个项目实训与走班学习,对成绩不合格或不满意的可重修补考,对该项目觉得实在有困难的也可以放弃另选择项目弥补,校级考证与劳动部门、行业协会等技能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等考试对接融合。

2.按项目需求。由学生自行选择指导老师——技能或理论“师傅”,解决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具体知识技能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喜欢的老师,预测自身实践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怎样的指导老师,选定自己合适、适合自己的老师,以“师带徒”(学徒制)、“学生跟随指导师研究性学习”(导师制)模式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为完成“项目”而主动走班的“走班制”教学。

这样,先选实践学习或选修项目,然后带着实训实践项目选择指导老师并跟随其学习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实训有机结合。从教学方法与模式上说,本项目方案就是把当今职教流行的“项目教学”和时下课改热衷的“走班制教学”进行一个“理实一体”的行动整合尝试并加以研究与探索。

二、坚持教学改革,重视传统文化传承,逐步理清教改实践依据:源于课改实践,推进课改深入

先后试点“项目教学”与“走班制教学”两年多的课改实践,深入总结充分利用前期课改实践所积累的实践与理论的经验教训,收集尽可能丰富的“项目教学”实践的原始资料,重视学校50 余年办学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认清当前同类中职办学与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坚持向教改要效率要质量,逐步确立我校教学改革方向和定位,进一步理清教改实践的依据:

1.现行教改源于本校先前尝试并实践的教改课改经验积累,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建设,以及教师培养与教学环境建设等,注重本校教学文化传承;

2.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教学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之路,主动积极推进本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深化。

我们推行并实践“带‘项目’走班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就是建立在原先教改实践基本具备了的场地、设施、人员、教材、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之上,旨意即在推进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深化。

三、坚持方法改进,主动探索模式构建,着重落实课改特色创建:从本校出发,做“校本”课改

我们在既定的学生——教学对象面前,根据现用的教材——教学内容,坚持教学方法改进先行,立足“校本”特色,主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本校出发,做“校本”课改,带“项目”走班教学具体实施步骤为:

1.以“校本”为基础和目标,从学校、教师、学生及相关资源与环境等实际出发,在条件成熟、师生参与热情高的专业和班级先行,带动并探索其他专业相适应的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课改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

2.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基本理念:逐渐“去行政化”,即逐渐脱离上级或学校强行要求或推行的以行政导向的课程改革,逐步建立推行来自课堂内部,来自实训车间(基地),由任课教师、实训指导师和学生从本班、本专业实际自发提出并共同参与的真实的以校为本——“以师生为本、以班级为本、以专业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深受师生欢迎、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校本课改教改,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

3.立足本校,提出“带‘项目’走班教学”基本框架,搭建项目实施平台,建立项目评价激励机制,对教师通过学习培训、科研探索等加以引导,促进富有专业、班级(教师与学生)个性的多元化校本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构建。

4.按项目设想积极推进校本教学实践,鼓励在落实好基本常规基础上大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坚持课程教材的三级管理,在用好国家、地方优秀教材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开发校本特色教材。

四、坚持目标引领,深入改革意义挖掘,充分发挥教改积极作用: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转型,创新教法与环境,建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带“项目”走班教学注重预期效果和目标达成,坚持以目标引领,挖掘教改课改的积极意义,发挥其促进作用。

1.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力,学会学习,角色由学生专为“学生(学徒)兼员工”。

通过“做项目”,学习以“做”——动手操作为主,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做合一”的“项目”走班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重新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方法、习惯和能力,让职校学生通过参与本教学创新项目在学习上获得革命性的转变,促使他们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促进教师转型,从“理论型”向理论和实践“双能型”转型,在“项目”走班教学中老师即师傅。

在“带‘项目’走班制教学”中完成从纯专业理论型教师向“懂理论,会实践”的“双能型”教师的自我转型,使我校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助、他助及互助形式实现自我培养和成长,使专业教师整体素养与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创新教法学法,改变教学环境,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适用、实用、有用的专业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本校和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新机制,改变原先单一的教室或实训室静态学习环境,变为跟着“项目”走班需要的动态教学环境,建构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元、持续发展等特点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模式。

4.致力“产学研”共同体建设,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资源,探索建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现有学校设施设备与信息化数字资源,深入培养教师的教学、教研、教改等业务水平及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整合运用的能力,让教师学会勤于课改思考,精于教学设计,善于课堂组织,勇于方法创新,敢于模式重构,让参与本教学创新项目的课堂教学践行“改革创新——重构编程——有序实施——有效评价”的教学方法和实训模式,积极思考和研究本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重视与强调“理实一体”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并在体验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体验入手,从动手练习开始,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及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职校,“项目”可以是跨专业跨学科规模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机构环节完整的综合项目,如创新创业类项目,项目团队可以跨专业跨班级跨年级组成;也可以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解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把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小项目”或“子项目”。

走班制是目前许多高中与中职仿照高校开始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本表现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为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或选修课程、选择任课教师及学习的地点(教室),按所选同一内容同一教师的学生在该内容学习时段实行走班,走班时一起上课的学生组成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走班制,又称为走班教学,是在原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常常在能力层次明显的学科构建不同层次教学班,不分层次教学的学科课程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是承认学生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坚信每位学生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分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升自我效能,超越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绩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项目校本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