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道德培养与中学历史教学浅析

2015-08-15侯建新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学道德

◆侯建新

(邢台市临城县临城镇中学)

由于工业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度破坏。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各国都提高了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并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然而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虽然法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不过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让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必须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上生态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学校环境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生态道德,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水平。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独特的优势。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培养的途径

生态道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包括很多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1.讲授法。直接讲授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将大量的生态知识传授给学生。直接讲授是常用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法,通过讲述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的危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历史事件及进程。

2.对比法。通过比较来鉴别和认识事物。比如将远古时代的环境与现代环境相对比,向学生讲述现代气候干旱,森覆盖率大大减少,许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出现此种状况就是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染污和破坏。

3.情景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模拟历史情景,让学生在历史环境中进行体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模拟特定的情景,表现出当时人们的意志、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4.多媒体应用。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图片或者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像等作为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探讨,增加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意识到人类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大力开展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效果。以环境科学和绿色行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开展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开展知识讲座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历史和环境的关系。开展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对专题的分析,强调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2.开展纪念日活动。针对一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纪念日,比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与图片,相互学习和讨论,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开展知识竞赛。知识竞赛是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从赛前准备、赛中发挥再到赛后总结,学生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破坏的行为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有待增强

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都没有经过环境知识培训,没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知识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没有过多的关注生态道德,致使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观念有待强化。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建设,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确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从我做起,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二)考核标准制约了生态道德的培养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人格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道德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部分。由于考核标准成为了升学考试的工具,学生所学的内容围绕考试展开,制约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阻碍了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对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将硬性的纸质考试转化为实际观念的培养。

(三)生态道德教育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不仅在校内,与家庭、社会也有着必然的影响。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最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生态道德,随着环保宣传的日益扩大,许多家庭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庭的言行不一,影响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教师要更多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保护环境。

(四)历史教学改革没有突显生态道德培养

我国生态环境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道德培养知识相对薄弱。受到传统历史教学的影响,中学历史教材主要为政治史,生态道德培养没有得到突显。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材内容编写上,着重引入生态道德培养。

三、结语

生态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人类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代表着国家综合素质的发展方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培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注入一股新能力,促进教师更新传统的历史政治观念。

[1]徐凤文.人本主义课程论与中学历史教学[D].扬州大学,2013.

[2]周晓东.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徐莹.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王敬华.国内生态道德教育研究述要与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33 -13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学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