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美国模式 促进我国农业推广

2015-08-15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体系

张 燕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城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石家庄 050200)

农业科技无疑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增长到约53%,其成果的转化率却仅仅是38%左右,对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它们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及成果转化率均早已超80%。农技推广体系是用来传播科学技术成果、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科技兴农的核心环节,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1]。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其中农业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1914年, 《史密斯和勒沃尔法案》正式地确立了美国农业推广体系,规定联邦政府要和各州大学合作,由美国农业部 (USDA)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出版科技书刊等形式方法,向农户提供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并在各个州上午州立大学中建立农业推广中心 (站),进而形成了国家合作农业推广体系 (National Cooperative Extension-System)[2]。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经过百年的发展不断地壮大起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模式及特点,为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美国合作农业推广模式

美国的农业推广模式是由联邦、州、县三级结构构成。这种 “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模式有助于将科学技术成果及时适时地转化为生产力,更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及推广人才。美国的技术推广从推广体系设计至实际的管理和运行,保证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及科学性,又将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线,充分地体现出其公益性的原则[3]。

1.1 联邦级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内部设置了食品安全与营养部、青年与家庭及社区部、生物能源及气候与环境部、信息技术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共320多人,这其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家有120多人[4]。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农业发展情况和人口基数向各个州的赠地大学和地方研究、教育与推广的机构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用以弥补其推广经费的不足,并且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重点监管;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及管理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各州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指导州一级推广部门制定和执行推广计划。

1.2 州级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中级管理机构是州农业推广部门,也是最核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设立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美国政府一直都重视建立以农学院为中心的协同体系用以进行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美国国会在1862年通过了 《莫雷尔法案》 (即 “赠地法案”),政府创办 “赠地大学”,免费提供土地,并用这些土地的收益作为学校的经费来维持、资助这些大学的科研工作。联邦政府鼓励支持这些大学进行农业和机械技术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在1887年,联邦政府出资赞助,在各个州建立农业试验站,将农业试验站和赠地大学结合起来。历经150年的发展,赠地大学相当一部分发展为州立大学,美国随即形成了依托州立大学农学院,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体系[5]。

州级农业推广机构下设置若干个办公室,各个州各不相同,但是一般皆设有农业与自然资源、社区发展、4H(即Head、Heart、Hand、Health)青年发展、家庭和消费者科学等的具体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包括 (1)随时掌握农业发展动态,制定州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决策,组织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 (2)人员的管理,负责招聘、培训和管理本州农业推广人员。 (3)指导及管理各个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及时传播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给各县级推广站,协调农业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县推广机构配合共同工作,评估各县级推广机构的推广效果。 (4)资金管理,统一分配和管理州以及县农业推广机构的资金,包括人员、办公、差旅、项目等经费。

1.3 县级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基层的单位是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即州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的派出机构[4]。其主要职责就是向农民以及社区居民进行科学知识的推广,方式有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和培训、讲座等。美国县级推广机构数量在近年来有所下降,因为有部分的推广机构进行了合并。目前,美国的县级推广机构有将近3 000个[2]。县级推广机构处在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前线,这是其最大的优势。它与农场紧密联系,对农场的生产活动最熟悉,通常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现阶段农业生产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所以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掌握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第一手信息,并在农场和上一级农业推广机构之间进行双向沟通,使上一级的推广机构和大学农学院等研发机构部门接收到基层农场的农业生产状况信息和它们对农业科技方面的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克服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及研究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在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中也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6]。

2 美国农业推广模式的特点

从整体来看,美国的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推广体系健全,职能清晰,合作紧密。美国农业推广体系的联邦级、州级、县级,各个层级合作紧密、分工明确、并且权责清晰,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机构。

二是计划性强,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及任务目标。美国的农业推广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包括农业的全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各个方面。所有农业推广活动都是以推广计划作为基础展开的,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向农民传播先进农业知识与技术,帮助其改善生活,使青年人拥有远大的理想,扩大其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三是拥有非常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对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在县级农业推广机构工作的,需要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美国的农民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长期的农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水平很高。推广机构受到农民咨询的问题涉及范围广,这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始终处在技术和信息的前沿,并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要强。

四是拥有相对稳定的经费保障,农业推广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美国政府规定,农业的科研推广经费要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来增减。联邦政府用于各个州的推广经费,要按照1∶4进行配套,即政府出资支持100万,州政府则必须投入400万。州、县政府也是通过财政预算来保障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经费的落实,同时也吸纳农场主、私人企业等的自愿赞助资助[7]。美国的农业推广人员不需要花费时间及精力去创收,而是集中力量做好推广工作,因为美国的农业科研推广经费是优先用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的,这样做确保了推广队伍的稳定性。

五是参与人员广泛、推广内容全面,重视科研、教育、推广的协调配合。美国的农业推广的研究课题是来自于生产需要的,并且有推广的任务,部分大学教授也要担负推广的任务。农业推广人员也经时常到农场开展试验示范与教学工作,试验和推广与生产实践是紧密相结合的,这促使美国得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率不断提高。

六是推广方法新颖灵活,服务方式体现教育的原则。除了试验示范、电话咨询、入户指导、技术培训讲座、社区活动等的传统推广方法外,美国农业推广的方式方法也伴随网络的不断发展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而迅速发展[2]。

3 对我国农业推广启示和建议

我国人口数量大、资源极其匮乏,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等方面都与美国国情有很大的差异,原样照搬其推广模式是不现实不科学的。通过借鉴美国的农业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科研教育推广有机结合的体制

多年来,我国也在不断推行农业的 “科教推”结合,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三者的结合并不紧密。虽然从事农业创新研究工作的单位很多,但都各自在封闭的系统内活动,忽略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造成农业科研与推广相脱节的现象,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率及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应建立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间相协调的机制,统筹协调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强化农业科研机构部门与农业推广系统的互动,明确各自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做到科研教育推广有机结合,使科、教、推”三结合落到实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 “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2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推广中的保障和支持作用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的经费支持,保障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确保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专款专用,逐年递增,并加大力度改善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从而稳定基层推广队伍。各级政府要鼓励农村信用社、银行对农业推广项目进行贷款,同时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参与到农业推广体系之中,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我国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尤其是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经费是严重不足的, “缺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极其常见,缺乏必要的工作手段和办公条件,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发达国家,农技推广人员相当于国家公务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大批既具备高学术水平,又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员是特别容易被吸引加入到农业推广队伍的。应参照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制定出相关政策来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对其医疗、养老、就业等提供多方面保障。另外,要建立高学历人才基层农技推广就业奖励机制,对于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要进行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推广人员更要加大奖励力度,用各种措施来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8]。

3.3 强化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开展农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各级农业机构部门,推广、科研、教学等工作单位,产业技术体系机构,综合试验站等,要采取集中办班、异地研修及现场实训等形式,对乡镇和分区域的农业人员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学习。对农业人员的学历进行提升,分批次选送各乡镇和分区域的骨干农技人员于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学习,深造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打造一批业务水准高、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现代农业推广骨干人才[9]。

3.4 丰富现代化农业推广方法和手段

科学合理有效的农业推广方法是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更好服务农民的重要手段。美国建立了农业科技网络数据资料库,并且利用到电视电台网络、卫星处理系统等,为社会全方位提供各种农业及相关资料。我国应加强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农业市场流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资源,运用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方式,配合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体,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立体交叉的农业推广活动,全方位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咨询、管理、信息、教育等推广服务。

[1]刘同山,张云华.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的模式、特点与启示.世界农业,2013,5(409):1-4,7

[2]韩清瑞.美国农业推广体系特点及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14,(4):8~10

[3]郭丽英,陈印军,罗其友,等.浅谈美国现代农业的几个特点.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158~161

[4]陈生斗,程映国,王福祥.美国新兴农业技术投资与推广.世界农业,2015,1(429):5~10

[5]彭超,高强.美国农业推广政策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农村工作通讯,2015,(7):62~63

[6]邵小通.美国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3249~3250

[7]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站.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北京农业,2007,(12):49~51

[8]李建华.借鉴国外农技推广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2012,31(3):61~63

[9]袁伟民,陈曦,高玉兰,等.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优化分析.生态经济,2011,(10):101~103,11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体系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