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先导性作用再检验及细分行业异质性探讨

2015-08-15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 郝 瑶(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先导性作用再检验及细分行业异质性探讨

■ 郝 瑶(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本文通过研究阐述商贸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内涵及意义,从增强实体经济流通力和竞争能力、推动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整合产业链以优化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对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先导性作再检验,给出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面向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商贸流通业功能升级、整合商流与物流资源以提升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和面向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商贸流通供应链系统优化升级等具体对策。

商贸流通 行业异质性 产业链

商贸流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促进区域社会转型和区域经济结构升级,而且给实体经济和龙头企业带来显著的直接经济利益。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有效优化各地三次产业结构,增强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此,培育与发展适合区域经济特质的区域性商贸流通行业龙头企业,是改善区域产业经济结构以形成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细分行业异质性系指特定行业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归属、企业组织规模、人力资源类型、技术选择方向及企业组织模式等方面表现出的行业企业间差异性,细分行业的异质性最终体现为企业间的生产效率的差异性。由于商贸流通行业属于实体经济产业的依附性行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异质性供需特点决定了商贸流通企业亦须为其提供多元化服务,这直接抬升了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系统的运营成本。为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厘清企业既有的商贸流通服务职能体系的基础上,在充分利用外部合作方企业提供的多元化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对商贸流通市场上各类资源的整体动员,优化商贸流通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益,从而实现以商贸流通业先行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先导性作用再检验

(一)商贸流通业增强实体经济流通力和竞争能力

现代服务产业是启动消费品市场以增强消费对宏观经济拉动作用的助推器,是促进终端消费品市场稳步升级以提升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动力,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区域经济与社会繁荣程度。现代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由商贸流通业具有的流通生产力所决定的。流通生产力系指通过社会商贸流通系统推动企业产品与服务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运动的能力,流通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商贸流通行业规模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其中,商贸流通行业企业掌控的商贸基础设施与设备等硬件是决定其运营规模的主要指标,而商贸流通企业的营销能力则是促成商贸流通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软件指标,二者之间表现为有机互补关系。现代流通行业可以整合上游生产领域各生产要素资源以提升生产领域生产力,亦可促进厂商产品与服务在销售领域的价值实现以助推社会再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行;现代流通企业亦可借助其上联下通的桥梁地位从终端市场收集并整理消费者反馈的市场信息,用以指导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实践。

(二)商贸流通业推动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驱动型方向转型,商贸流通行业对当前我国消费经济的引导功效日益增强。其一,商贸流通业可通过其商品集散功能来促进区域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经济驱动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以住宅和高档消费品为代表的社会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服务居民消费升级的批发和零售业随之成为发展较快的服务业之一。商贸流通业的经营业态优化促使终端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倾向发生转变,其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张则增强了商贸流通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技术实力。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天然的顽固性制约了以消费导向型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型商贸流通模式的健康发展,涉及休闲娱乐和商贸购物等活动在内的各类大型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仍然在城乡商贸流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新经济形态和新型商贸流通模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造成挤压态势。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传统商贸流通领域的既得利益团体倾向于沿着既有商贸流通体制的运行逻辑对传统商贸流通发展模式采取强化措施,并对新型商贸流通模式采取遏制措施。这使得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商贸流通运行模式的正常发展遭遇既有体制设置的制度障碍,从而遏制了我国商贸流通系统运行效率的持续提高,抑制了商贸流通企业对消费市场消费潜力的深入开发能力。

(三)商贸流通业整合产业链以优化市场分工体系

其一,商贸流通产业的通过整合流通产业链的方式来给整个商贸流通行业带来显著的产业资源整合效益。商贸流通业处于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中间环节,随着商贸市场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商贸流通行业的专业化运作水平持续提升。商贸流通行业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企业持续拓延,商贸流通产业链系统所涵盖的产业网络体系中的企业节点和商贸流通业务运营空间亦持续扩张,由此增强了商贸流通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业务整合力度,给整个商贸流通产业链带来显著的产业资源整合效益。其二,商贸流通业通过整合产业链优化商贸流通市场分工体系的努力方向,应当是持续扩张商贸流通产业的附加价值空间。随着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总量的持续增多,以及由此带来的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内容的同质化问题,传统商贸流通产业所专注的传统商贸流通市场所能创造的流通价值日益呈现低附加价值的特征,并由此导致整个商贸流通产业景气指数下滑的问题。根据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商贸流通行业企业的业务运营内容有持续朝着高附加价值领域拓展的动力。由于商贸流通业的盈利空间相对制造业更高,故商贸流通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王菊红,2014)。商贸流通企业应通过加强商流运作模式研发的方式来统合流通产业资源,整合商贸流通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运营资源,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的提升。

基于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商贸流通业效益提升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面向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商贸流通业功能升级

其一,结合区域经济特质合理定位商贸流通业的职能定位。商贸流通企业应根据当前各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企业所在区域的区位优势及实体产业基础,有效确立各商贸流通企业的职能定位。在优化商贸流通企业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商贸流通行业组织实施组织创新和管理优化,重点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实现以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货源信息和客户信息的整合,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向具有异质性需求的各细分行业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商贸流通企业还应当拓展各专业商贸市场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专业商贸市场在各自行业领域的知名度价值,积极引导国内外著名品牌公司在专业商贸市场设置产品营销网点与售后服务中心。商贸流通企业还应大力探索自主品牌经营和贴牌经营相结合的新路径,并在有效引导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分散式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大型公司的联盟式经营模式,有效提升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化运营能力。

其二,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丰富连锁经营模式内涵及其功能外延。连锁经营模式是在提供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经营联合体,并通过系统运营规划的方式实现各企业在联合体组织架构下的专业化分工和集中化管理,从而实现联合体的整体规模运营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支持知名生产性企业以品牌和售后服务技术为资本,与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跨行业联合,并以商标、技术等知识产权为纽带来广泛推进特许经营模式。在商贸流通领域建立特许经营分销网络将有助于实体经济型企业借助商贸流通企业在终端市场上的运营能力优势来扩展其产品的市场生存空间。由于实体经济型企业勿须直接参与并干预加盟连锁店的日常业务运营,从而使得生产厂商可以集中资本实力于生产制造领域,利用其在生产领域的独特优势来保持其高盈利能力。

(二)整合商流与物流资源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其一,商贸流通业应建立适应细分行业异质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以有效增强商贸流通系统的实体业务活动范围。当前商贸流通领域的多数企业存在着业务规模偏小和物流配送系统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和物流连线形成的多层次系统,其物流网络布局和物流节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贸物流网络的功能发挥效果(罗兴武,2012)。随着消费者市场价值取向多元化态势的扩张,区域经济各行业企业通过行业细分策略来有效迎合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但多数商贸流通企业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难以运用自有资本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商贸流通服务。通过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及其它物流增值服务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优势,确保商贸流通企业以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来替代其自营物流,并促使商贸流通企业转而将其资本集中于商贸主业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其客户满意度。

其二,商贸流通业应建立适应细分行业异质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有效增强商贸流通系统的商流活动覆盖领域。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在商贸流通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商贸流通企业突破传统商贸活动交易时空的局限性,并且可以给商贸流通交易者提供便捷的实时互动服务,增强商贸流通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信息沟通效率。商贸流通企业应当从打通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角度出发,坚持以服务终端市场客户为导向,通过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动趋势的方式,抓紧研究和应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积极应用网络信用管理技术和互联网安全认证技术,争取实现在保障企业和客户的交易安全基础上,实现商贸流通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大发展。

(三)面向细分行业异质性的商贸流通供应链系统优化升级

其一,商贸流通企业应以供应链管理为平台,来提升商贸流通行业的运作效率。细分行业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异质化功能需求,要求商贸流通企业提高流动资金占用比率并同步提升其物流系统配送能力,这直接增加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为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突破各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的功能限制,借助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等规范性组织来加强整个商贸流通行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谈判能力,实现商贸流通企业在上游采购环节、行业内部交易活动及下游销售渠道建设环节的协同能力。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建立基于网状结构的商贸流通供应链系统,该系统要求商贸流通行业推举出行业焦点企业,并以行业焦点企业为核心和以商贸流通行业其他企业为节点来建立疏通商贸流通系统物流配送效能的商流网络系统,并基于该网状结构供应链系统来实现商贸流通行业内部的采购、仓储、运输、市场开发及营销活动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克服细分行业异质化特征对一体化商贸流通行业的运作效率的影响。

其二,商贸流通企业应当以商贸流通产业园区为平台,来提升商贸流通行业的运作效率。商贸流通行业是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性服务部门。近年来商贸流通行业呈现向企业规模扩大化和货物流通量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商贸流通企业向中央商务区、物流产业园、区域性集贸市场及专业产品市场等方向集中,商贸流通行业在空间地理层面的集中,使得该行业可以充分享有由产业集聚效应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优势。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商贸流通企业在地理空间结构布局上的调整与宏观经济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相互支持格局。由于工业制造产业和工业服务产业通过深化产业分工模式的方式来提升其供应链系统的整体价值,而工业制造产业和工业服务产业的分工深化过程能显著增加各细分行业的异质性。在空间地理层面的集聚可以促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整合其分散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商贸流通职能,从而增加区域经济的内生性增长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王菊红,郝正亚.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先导作用、约束机制与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4(16)

2.罗兴武.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时代,2012(3)

F724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