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节水

2015-08-14张金平

新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关键期需水开花期

张金平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切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一个地方的水分条件好坏,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两句农谚,就是水分条件与农业收成关系方面的简明总结。今天,我国已建成了许多水利设施,但旱涝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即便将来真正解决了旱涝问题,还是要讲究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因此,为了夺取农业的高产稳产,注重灌溉与节水的协调,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弄清降水、湿度、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1 作物体含水

各种农作物体内含的水分很多,一般作物含80%左右,蔬菜和块茎作物含90%~95%,某些水生作物含水竟达98%以上。作物体内富含水分,是为了使细胞保持膨压,以维持生长状态。同时,作物的生理活动,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根系吸收作用和养分的运输等,均需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否则,作物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也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2 作物需水量

2.1 作物耗水量

各种农作物,从播种出苗到结出新的种子,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例如,1株玉米,在生长期中每天要消耗1.64公斤水,一生要消耗200多公斤水。小麦等粮食作物,形成1公斤干物质,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要消耗250~350公斤水;在较为干燥地区则要消耗450~500公斤水;在一般的气候条件下,亩产350公斤干物质需要消耗21万~28万公斤水,相当于1亩地上积有310~420毫米的水层。每生产1公斤棉花茎、枝、叶等干物质,需耗水400~600公斤。以亩产150公斤子棉计算,总干物质重约500公斤,就要消耗20万~30万公斤水。随着棉花产量的不断提高,所需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耗水量也相应增加。但并不是产量越高,耗水量越多。据试验,一般亩产225~300公斤子棉的总耗水量需35万~45万公斤。

2.2 作物蒸腾量

作物所吸收的大量水分,除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以制造有机物质外,99%的水分都是用于蒸腾作用消耗掉的。由于蒸腾作用,使作物的体温得到保持,不致于因温度急变而过热或过冷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各种作物的蒸腾量是不同的,因此可用蒸腾系数(作物有机体每合成1克干物质所蒸腾的水分克数)来表示作物的需水程度。蒸腾系数大,表明作物需水多,但利用效率低,即蒸腾效率(作物有机体每消耗1公斤水所制造的干物质克数)低;反之,表明作物需水少,利用率高。例如,有调查显示:水稻的蒸腾系数达1000,豌豆为788,棉花为646,马铃薯为636,燕麦为597,大麦为534,小麦为513,而玉米、高粱、谷子仅为368、322、310。当然,蒸腾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天气、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变化而变化。

2.3 作物需水关键期

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均需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获得高产。其中,有的时期不但需水量多,而且在遇到干旱时减产特别明显,这个时期便是作物的需水关键期。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各种作物的需水关键期是不同的。小麦在孕穗至抽穗开花期是需水的关键期,需水最多,若遇干旱,产量锐减。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从出穗前11天左右开始)到抽穗开花期,玉米在雌雄蕊分化至抽雄吐丝期,棉花在花铃期,油菜在开花期需水都较多,遇旱明显减产,均为需水的关键期。可见,作物的需水关键期基本上是在孕穗到抽穗开花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个时期作物有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需水很多,加上新的生殖器官处于幼嫩阶段,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差,所以一遇干旱必然造成明显减产。作物的需水关键期愈长,遇到不良环境的机会也愈多,愈需采取不懈的抗灾措施。当作物需水关键期发生干旱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灌溉,缓解旱情。

3 灌溉

3.1 漫灌危害

灌溉也需要讲科学。大水漫灌是一种原始、落后的灌溉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多见,对土地及作物等的破坏十分严重,如:用水量多,成本增加;土壤流失,冲根拉苗;“饥”“饱”不匀,高处的庄稼渴死,低处的则被淹死,等等。由于大水漫灌后,过量的水分渗入土壤深层,使地下水位抬升,耕地易产生次生盐碱。土壤次生盐碱化后,轻则减产,重则变成不毛之地。大水漫灌使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协调受破坏,地越浇越“瘦”。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水、肥、气、热4个因子相互影响,比较协调。水分适宜,可促进肥、气、热作用的发挥。大水漫灌时,过多的水分挤跑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氧气缺少,作物根系的呼吸、有机物质的分解、氨化和硝化作用等活动均不能正常进行,土壤中积累的二氧化碳也不能畅快地向空气中排放。土壤中的有效氮和钾等营养元素又很容易溶解在水中,于是一部分养分就会随多余的水分下渗而流失掉。这样,浇水量越大,土壤也就越“瘦”,产量也越低。

3.2 土壤持水量

土壤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叫做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持水量是指灌水或降透雨后,借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的最大数量,和地下水没有联系,为田间自然条件下土壤所能保持水分的最大数量。土壤中的水分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下渗到土壤深层,补充地下水去了。比如轻壤质黄土的最大持水量为23%,即每100公斤干土最多只能吸持23公斤水,超过此值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土壤最大持水量随土质不同而异,如黏土为78%~85%,黏壤土为50%~75%,砂壤土为40%~50%,壤质黄土仅为20%~25%。

这里要说的是土壤湿度的能量概念,土壤湿度是表征土壤潮湿程度的物理量,土壤可依靠毛管力和分子引力等吸持水分,从能量概念来说,这种力可概称为土壤吸水力,或称张力、负压力。土壤湿度愈小,土壤吸持水分的潜能愈大;土壤湿度愈大,土壤吸持水分的潜能愈小。如干燥土壤吸水能力极强,可达上千甚至上万个大气压;当土壤为水分所饱和后,土壤吸水力就等于零,这时土壤就不再增加其水分含量了。因此,土壤吸水力强弱及其能量大小,与土壤湿度存在着对应关系。

3.3 作物分期耗水

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需水量是不同的。如果供水(包括自然降水)超过田间需水量,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拔节期是营养生长阶段,植株体积较小,生长速度较慢,耗水较少;拔节到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阶段,植株体积和重量都迅速增加,生长速度快耗水量急剧增多;开花以后,植株体积不再增大,作物有机体逐渐衰老,耗水量也逐渐减少。据广东试验,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情况是:早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560毫米,其中,返青前占11%,分蘖期占21%,拔节至开花期占39%,成熟期占29%;晚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620毫米,其中,返青以前占12%,分蘖期占29%,拔节至开花期占41%,成熟期占18%。棉花出苗到现蕾阶段每昼夜每亩耗水量为0.5~1.5立方米,最多2立方米,消耗的水分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5%以下,现蕾到开花初期,每昼夜每亩耗水量为1.5~2立方米,最多3立方米,消耗的水分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2%~20%,开花结铃期(吐絮以前)每昼夜每亩耗水量为2.5~3立方米,最多5立方米,消耗的水分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5%~65%,吐絮成熟期每昼夜每亩耗水量在2立方米以下,消耗的水分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0%~20%。试验表明,华北平原中北部及京津一带,在正常雨量年份,壤质土壤上的小麦冬季每亩次灌水50立方米左右,返青水每亩次30~40立方米,拔节水每亩次45~55立方米,孕穗水每亩次50~60立方米,灌浆水每亩次45~55立方米,总共灌水220~260立方米,就可以满足小麦生育期需要。但在大水漫灌区,每亩麦地平均年用水量高达1500~2500立方米,超过前者好几倍,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4 选优灌溉法

我国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农作物常受干旱威胁频繁,因此充分而有节制地利用土壤水资源势在必行。灌溉方式急需改进,科学推广畦灌、沟灌、喷灌、滴灌及水田的湿润灌水法,不仅能避免大水漫灌的弊端,改善土肥状况,又可节约用水,增加灌溉面积,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关键期需水开花期
高寒草原针茅牧草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新立城水库生态需水及调度研究
建平县生态需水保障程度研究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初春气象条件对苹果开花期的影响分析
基于RIL群体和IF2群体的玉米开花期相关性状QTL分析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
北运河河流生态需水分段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