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五帮”活动 实施精准扶贫

2015-08-12王君正

中国扶贫 2015年13期
关键词:贫困村

王君正

襄阳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创造性开展以“领导联乡帮、单位驻村帮、干部联户帮、区域协作帮、社会参与帮”为主题的“五帮”活动,实施精准扶贫,力争2017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铭记使命,把消除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标准

困难群体始终是关注重点。襄阳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同时也是插花贫困地区,全市农村贫困村300余个,贫困人口37.9万人,占农村人口10%以上。其中,南河流域内保康、南漳和谷城3个山区县贫困人口占全市55.6%。帮助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既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更是群众的期盼和检验。襄阳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指示精神作为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始终把最困难群体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消除贫困始终是责任使命。“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 是“不分地域”的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贫困山区仍然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滞后等“六难一滞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全面小康,是党委、政府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襄阳坚持把消除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标准,深入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聚精会神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创新示范始终是实践担当。市委明确提出,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脱贫奔小康夯实实践基础,探索现实路径。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要求,襄阳结合山区实际,变“大水漫灌”为 “精细滴灌”,精确识别扶贫对象,精确安排帮扶主体,精准制定帮扶对策,精确配置资源,创造性开展“五帮”活动,精准扶贫,倾力攻坚,务求实效,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咬定目标,把“五帮”活动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

帮扶主体全覆盖。领导联乡帮,即市“四大家”领导同志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帮助出思路,解民忧,壮产业,惠民生,夯基础。单位驻村帮,即全市所有党政机关、驻襄单位、人民团体,分别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村,落实扶贫惠农政策,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干部联户帮,即所有驻村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个贫困户,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区域协作帮,即安排经济相对发达的高新区、襄州区和枣阳市分别帮扶3个山区县6个重点贫困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共建、社会事业等方面与结对乡镇开展全面合作。社会参与帮,即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自愿选择贫困村、贫困户定向帮扶。

帮扶对象全覆盖。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市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南河流域内3县33个贫困乡镇,全部有市级领导联乡帮扶,289个贫困村全部有单位(企业)驻村帮扶,3000余名特困扶贫对象全部有帮扶责任人,2.9万低保户和0.43万五保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10.16万扶贫对象全部通过“五帮”活动受益。

帮扶实效全覆盖。扶贫开发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襄阳深入贯彻国家、省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开发列入13项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力争达到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每个劳动力有拿手技术,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校校达到“五有配套”(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饮用水、厕所、学生澡堂),100%留守孤寡老人老有所养,100%智障残弱群众吃穿不愁,100%土坯房、危房户住有安居,100%村组出入便利,100%群众饮水安全,全面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收入有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确保稳定脱贫。

分类施策,把创新方式作为“五帮”活动的有效途径

结对子扶贫。帮扶主体与帮扶对象紧密结对,3年不变。33个乡镇、291个驻村工作队均制定三年帮扶计划。去年底,291个单位共向3487户贫困户发放春节慰问金(含物资折款)496万元。部分工作队连续5年结对帮扶,逐一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村容村貌大大改变,农民人均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差异化扶贫。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三年内,全市拟帮扶2.75万危房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或扶贫搬迁,扶持1.3万户有能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生产项目,资助5000户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建设100个村级幸福养老院,力求把扶贫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造血式扶贫。突出扶能扶智。2014年,开展畜禽养殖、药材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56期,培训农民1.1万人;“雨露计划”输出专业技术人才833人;为137个农家书屋配备农技、励志书籍2000余册。突出就业转移。2014年组织劳务输出3.4万余人次,人均年收入3.5万元。突出经济扶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支持连片贫困地区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去年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42个、家庭农场135个,新建核桃、蓝莓、食用菌、高山蔬菜等产业基地81个,各类产业基地达40余万亩。

市场化扶贫。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以湖北文东集团“中国有机谷”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项目覆盖南漳、保康、谷城3县1066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茶叶、水稻、玉米、小麦、柑橘、油菜、蓝莓等有机食品认证基地5.5万亩,网罗4万农户,2014年户均增收1000元,“中国有机谷”现已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湖北汉家刘氏茶叶有限公司在谷城县先后建立有机茶园5000亩,联合、合作茶园2万亩,带动农户1.1万户,基地茶农人均纯收入5600元。目前,南河流域片区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带动10多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

固本式扶贫。2014年,通过换届选举,选择1048名生产大户或致富带头人、184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237名退伍军人、225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全部总数的73%,“双带”能人已成为村级组织中坚力量。投入300余万元优化南漳、保康、谷城农村网络化建设和村委会服务中心建设,对33个贫困乡镇扶贫干部进行整村推进培训,真正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强化责任,把完善机制作为实现脱贫目标的基本保障

完善工作机制。与县乡发展规划对接。围绕南漳、保康、谷城3县“全市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目标定位,帮助南漳县发展绿色经济,保康县发展旅游经济,谷城县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与市直部门职能对接。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承担南河流域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六难”整改责任,分别制定路径图落实。与扶贫开发政策对接。全面落实《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政策、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政策以及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政策,打通使用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对口帮扶资金、信贷资金等,科学整合项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完善责任机制。无论是3个山区县,还是市直部门,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与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

完善督查机制。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五帮”活动,每个乡镇明确一个牵头单位统筹片内帮扶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牵头单位工作汇报会,牵头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各帮扶计划实行路线图管理,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检查专班,定期不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办检查。

完善激励机制。坚持以贫困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查帮扶工作成效基本尺度。严格执行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对扶贫开发实行全程动态检测管理,确保实现“帮一户、富一户,扶一村、强一片”。对圆满完成任务、工作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脱贫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扶贫检测统计工作,建立统计检测制度和网络,认真搞好逐户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对扶贫情况一清二楚。严格实行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坚持扶贫资金项目审计、检查制度,坚决杜绝截留、滞留、挪用现象发生,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贫困村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长期困扰群众出行难题得到普遍解决 山西7993个贫困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兖矿集团帮包贫困村端上“四道硬菜”
三季有花 四季有果:贫困村的“果香致富路”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贫困村吃撑,非贫困村却叫饿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