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南踏上“新丝路”

2015-08-12邱景荣

中国扶贫 2015年13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新丝路桑树

邱景荣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该县有省定贫困村38个。蚕桑种养业适合连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对土地质量要求很低,只要有土,不管厚薄,桑树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都能成活。

6月,正值桑树生长的旺盛期。连南县三排镇东芒村的山脚下,一块170亩的蚕桑基地里,十几个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对蚕房进行施工收尾。村民盘大胜打理完桑树后,又背着喷雾器消毒蚕房,等待新蚕种的到来。

近年来,广东省蚕桑区域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出现了蚕桑产业北移趋势。连南县三排镇东芒村占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以坡地较肥沃的黄壤土为主,有2000多亩耕地,很适合种桑养蚕。

2012年,清远、韶关两市桑园面积达26.28万亩,年产蚕茧2.37万吨。连南与广东省丝纺集团、省民宗委、省烟草公司和顺德区等挂扶单位通力合作,扶持蚕桑产业,坚持“政府指引,政策扶持,企业为主,带动农户”的帮扶模式,大力发展蚕桑业的原种。东芒村及连南其他一些村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借此“东风”,大力振兴本地蚕桑业,目前全县种桑农户4300户,桑园面积达2.5万亩,年产蚕茧2万多担,亩桑产值4000~6000元,是当地其他农作物的3~5倍。当地民谣称之“家有桑五亩,年收二万五”,反映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中,广东省丝纺集团帮扶东芒村。经过集团领导充分调研和分析后,广东丝纺集团利用连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厚实的发展基础及潜力,结合部门优势,决定在东芒村建立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蚕桑产业园。

蚕桑产业园以发展蚕桑业,促进扶贫开发,实现长效脱贫为目的。由广东省丝纺集团领头,组织省丝源集团、县鹿鸣茧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资源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寨岗和三排两大蚕苗孵育基地,扶植“鹿鸣丝厂”保证蚕茧收购和加工,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种桑养蚕,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广东省丝纺集团在蚕桑产业园规划中,注入了创意性、科学性、文化性、差异性、体验性的资源和要素。以蚕桑产业为载体,丝绸文化为主题,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初步规划五大功能区:

现代化蚕桑生产区。拟建设自动化耕作的桑园500亩和蚕房5000m2,培育优良桑、蚕新品种,面向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桑、蚕品种,年生产优质种茧1000担。

桑(果)园游乐区。种植多种桑树,包括品种资源、果桑和药桑等特优品种,种植规模、培育树型各异,配以适当热带特色果林,形成良好的生态游乐园区,规模约100亩。

蚕业资源产品生产区。充分利用院内蚕桑资源,向市场提供常鲜、优质、有机、特色的桑蚕资源系列功能产品,规模约50亩。

丝绸民俗文化游览区。以丝绸文化、瑶胞风情,风俗为载体,以文化创意引领,集设计制作,科技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体验功能于一体,汇集丝绸、瑶俗各类艺术精品,展现中华文明,规模为50亩。

蚕桑美食休闲区。建设以蚕桑资源为主食的农家乐餐厅200m2和休闲建设怡乐厅(室)200m2,配以度假山庄300m2,占地约50亩。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普教育融合为一体,共同构筑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

对于今后的发展,广东省丝纺集团领导陈嘉轶充满信心。他说:“在连南发展桑蚕养殖有极大的优势,当地典型的山区地貌,清净的生态环境,极宜栽桑养蚕。而且村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和意愿,这是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潜力。连南是广东省内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诗画瑶山、‘歌舞之乡,通过丝绸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我们将促进丝绸民俗文化游览区的发展。连南东芒村又是连南、连州、阳山三县交界处,清连高速(国道)、省道S261并行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这将是利用桑业基地发展旅游产业很有利的条件。”

目前,在广东省丝纺集团努力下,东芒村首期100亩的桑业种植基地已建立起来,新的蚕房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东芒村民盘大胜去年种植了10亩蚕桑,纯收入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承包了整合后的10亩土地,扩大桑、蚕种养规模。

其他村民也很快意识到省丝纺集团在连南建设蚕桑产业园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契机。今年春,刚刚整合出的200多亩土地马上被17户村民承包完毕,开展种桑养蚕。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新丝路桑树
马桑树儿搭灯台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新丝路
放歌新丝路
和治友德 筑梦新丝路
奶奶家的桑树
携手启航新丝路 共绘发展新蓝图
种桑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