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现状与思考

2015-08-10林青燕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三语文写作探索

林青燕

摘 要:近几年,新课标不断推进,高考持续改革,改革中语文科目的比重越来越大,语文的基础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学生已经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教师也认识到教学任务的严峻性。然而,占据语文教学重要板块的写作,还是高中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怕写,教师怕教。为了扭转这一形式,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实践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语文;写作;探索;建议

在高考语文科目中,作文的分值占据全部分值的三分之一,个别地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作文成绩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严重的胡编乱造、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在语文地位不断攀升的今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变自身教学方法已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现状

1.教师方法不当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同周围教师的聊天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语文课通常是两节连排,一些语文教师喜欢把这两节连排课当成写作课,上课给学生布置好命题作文,而后便不闻不问,坐在讲台上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两节课后,收作文完事。

在批改过程中,也有些语文教师不负责任,不写好坏,只写个“阅”字,这种教学行为,如何能让学生a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还有的语文教师,为学生评了分数,却不进行讲解,只把自认为的优秀作文选出,在课堂上读出来,或让课代表抄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观摩。这些教学方法,都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白白浪费了时间,做了无用功。

2.学生艰难摸索

教师很少进行讲解,学生便只能自己摸索,从优秀文选中、从高考满分作文中、从教师选出的范文中学习、参考。于是,每到作文课,便有学生抓耳挠腮,摁着作文纸不知从何下笔,或者边翻作文书边写作文,写两句,不知怎么写了,翻开作文书看一下,再写两句,再翻开看看。

于是,学生的作文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议论文“三大段”;“放弃与收获”必写陶渊明辞官归田;“奉献精神”必写焦裕禄、任长霞;伪造天灾人祸,一个班出现十来个“假孤儿”;歌功颂德,无病呻吟……作文课成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疼的两节课。

二、探索

教师批改这样的作文,纠结无比;学生“创作”这样的作文,亦是头痛又无奈。这些“病残”作文的背后,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是学生对作文的不感兴趣,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和真情实感的枯竭。该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如何让学生下笔如有神,笔下有情,言之有物?这都是笔者苦苦探索的内容。

1.重视阅读,开阔视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书中的世界繁杂万千,包罗万象。对于没有写作素材,写作干巴巴没有内容的学生,笔者建议增加阅读量。不用花很多时间,每天半小时即可。可以是文字优美的散文、直抒胸臆的议论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也可以是说明文、科幻文,统统没有问题。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都形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阅读时,把自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学习议论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学习记叙文的起承转合的事件描述,吸收各类问题的成文技巧、语言风格。哪怕学生仅仅读了一篇说明文,知道了一个“物”,也算有所收获。

2.每日一笔,加强训练

正所谓“熟能生巧”。要想写得一手好文章,实现“妙笔生花”,需要日常的重复训练。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能在胸中无点墨、在写作生疏的情况下行云流水地写出好文章。即使杜甫说“文章本天成”,也是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大量的作品堆积中创作出来的。

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日常练习不可忽视。对于所读的传记,写一篇人物点评,对于所读的杂文经典,写一篇读书笔记,对于所读的观览游记,写一篇随感,哪怕是读了一本作文选,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或者经验总结。或者每天写上一篇日记,记录一瞬间的心情,记录当天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某个难忘的时刻,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生活实践,丰富情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集成和提炼。因此,日常生活实践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笔者认为,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才能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情感,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才能写出富有感情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行走时路遇乞讨者,可以观察乞讨者的行为和神情,观察路人的怜悯之心或麻木冷漠;菜市场买菜,观察买菜和卖菜者的对话交流,体验讨价还价的乐趣;父亲接送上下学,母亲洗衣做饭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中感受父母真切的爱。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能馈赠你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学生学会观察,从中积累,应用于写作中,必能写出好文章。

4.拓展思维,个性选材

一篇文章的完成,离不開材料的选择和融入,而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素材可选。有人要问,那为什么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来,有些学生写得文不对题,还有些学生生搬硬凑?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打开正确的思路,找到合适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明明有材料,却偏偏想不起来,或者是认为自己心中的素材对应不上试卷上的作文

题目。

当前高考中的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抒情议论。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揣摩命题意图,确定论点设定和论据支撑,而后理性选材,选适合自己论点并且鲜活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论据,而不是人人都能想到、已经遍地开花的“烂大街”的论据。

总之,高考中作文成绩的高低对考生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要求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要写得一手好作文。而能打动阅卷教师的好作文,必然是富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抑扬顿挫、耳目一新的作文。作为高中教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务之急。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通过多写多练,沉淀情感,磨炼技巧,激发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和成绩。

参考文献: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高三语文写作探索
浅析高三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