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唾液酸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2015-08-08高秀玉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唾液酸糖脂标志物

高秀玉 王 林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61400)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上诊断PHC最主要的肿瘤标志物,但仍有15%~30%的 PHC患者血清 AFP阴性。血清唾液酸(SA)是新发现的诊断PHC的又一血清标志物。本研究对50例PHC患者进行了血清AFP和SA检测,探讨SA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收集自我院住院患者,原发性肝癌50例,年龄35~80岁;肝硬化 25例,年龄年龄20~50岁;慢性肝炎20例,年龄23~45岁;急性肝炎 20例,年龄35~80岁;正常对照组为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平均年龄33~55岁。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空腹静脉血3m l分离血清,用HITACHI公司的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A,试剂盒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定方法为酶法。用BECKMAN COULTER UnicelTM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AFP,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组之间 AFP和 SA检测结果比较,PHC组血清AFP、S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疾病组,与其他各疾病组比较 P<0.05,见表1。

表1 各组AFP、SA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各组AFP、SA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

注:(1)与(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

2.2 对50HPC患者血清进行 SA和 AFP检测,结果单独AFP检测阳性率为 72%(36/50),SA检测阳性率为52%(26/50),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 86%(43/50)。50例检测阳性肝癌患者中,两种方法同时阳性16例,同时阴性有6例,两种方法检测一致性为44%(22/50)。

3 讨论

血清AFP曾被认为是PHC的首选标志物,但其阳性率仅为60%~70%,约三分之一的漏诊率。唾液酸在体内分布极广,以血液、粘液及乳汁中含量较多,是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糖基链非还原末端的主要成分。有研究显示,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脂合成增加和细胞膜上糖脂各组分间转化异常,是导致肿瘤患者血清SA升高的主要机理。血清唾液酸在包括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等多种肿瘤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以晚期肿瘤最高,具有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本实验显示,PHC组血清SA值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及良性肝病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SA测定对PH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SA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72%和52%,而AFP、SA联合检测阳性率则可提高至86%。二者联合检测可降低 AFP阴性 PHC的漏诊率,提高 PHC的早期诊断率。因此,建议临床将SA同AFP一样列为PHC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联合应用,能大大提高PHC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

猜你喜欢

唾液酸糖脂标志物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来源的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唾液酸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新生儿及幼儿期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