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阿嗪米特与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2015-08-07蒋洪燕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活菌片米特肠溶片

蒋洪燕

复方阿嗪米特与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蒋洪燕

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23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腹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w、4 w,两组腹胀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临床症状更快、更有效。

阿嗪米特;三联活菌片;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病。由于小儿饮食不规则,无节制,往往摄入冷热和品种较多食物,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伴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呕吐、腹泻、便秘、脱水等,特别以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1]。目前在发病机制上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以胃肠动力药物为主。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3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所有患者监护人均充分了解参加此次研究的利弊,并愿意配合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儿入组时按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5例,男65例,女50例;年龄5~11(7.8±2.1)岁;平均体重(28.6± 8.2)kg。观察组115例,男68例,女47例;年龄5~11(7.7±2.0)岁;平均体重(29.8±7.4)kg。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参考罗马Ⅲ标准[2],即持续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排便不缓解,不能以炎症、解剖、代谢或肿瘤解释症状,且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32,每粒含量:阿嗪米特75mg,胰酶100mg),1粒/次,3次/d;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3次/d。观察组: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方法同对照组;口服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210mg×36粒),420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4 w,且均给予对症处理,对严重脱水者适当静脉补液,对严重便秘者使用开塞露通便,均进食松软易消化食物。

1.3 效果评定参考罗马Ⅲ标准[2]和文献[3]制定疗效标准,治疗后1、4 w,观察患者腹胀改善情况,观察记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腹胀按病情程度分成四级,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为1、2、3、4分。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积分下降≥75%;有效为腹胀积分下降31%~74%,无效为腹胀积分下降≤3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腹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腹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w、4 w,两组腹胀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3)。

表2 两组腹胀指标比较(n =115)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腹胀为主,而腹胀往往造成患儿饮食不佳,影响日常营养摄入。有报道[4]称,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儿童中发生率为10%~2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肠胃炎等神经因素有关。其中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较重要,故在临床上促进胃肠动力和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成为治疗关键所在。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是由胰酶、纤维素酶、活化二甲基硅油、阿嗪米特等组成的复方肠溶片,属于临床上较常使用的胆汁促进药物。该药物能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可促进胰酶活性的提高。二甲基硅油能消除胃内气体,促进胃肠内气体排放,故临床上能消除腹胀等症状[5]。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为促胃动力药,能增强胃肠运动,其最大优势是对抗5-HT4阻断效果,不会出现椎体外系综合征、腹鸣等并发症[6]。但单独运用后疗效往往较差,近期效果往往不甚满意。

三联活菌片是复方三联活菌微生态制剂,在肠道中定植,通过补充双岐杆菌、肠道球菌等有益菌,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促使肠道酸化,阻止病原菌繁殖,达到平衡肠道菌群的效果。有研究[7]称,三联活菌片代谢产物为酸性,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恢复肠道正常蠕动,阻止病原菌损伤胃肠黏膜,保护小肠功能,能分泌b-半乳酸苷酶,促进肠道对营养吸收,提高肠道活力。有研究[8]通过观察三联活菌片和健胃消食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得出三联活菌片平均疗程为12 d,且在腹胀症状改善上明显提高;治疗4 w后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而健胃消食片组则出现3例腹鸣、肠痉挛等并发症,说明三联活菌片安全性高,符合小儿生理特点。

在总疗效上两组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次随访时间较短有关。但观察组在腹胀评分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上明显较对照组短,说明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改善是明确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9-10]。

综上所述,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可较快改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进一步扩大研究的临床价值。

[1]吴宗英,王一平,曾超.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11):790.

[2]常玲.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24):61-62.

[3]姚学敏,叶必星,周烨,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的比较及精神心理状况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5):303-306.

[4]Jun Haeng Lee,Jae JKim,Ki-Baik Hahm.Efficacy and safety of ecabet sodium on functional dyspepsia:a prospective,doubleblinded,randomized,multi-center controlled trial[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12(17):2756-2761.

[5]赵莉,许乐,李琪,等.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3):212-215.

[6]王斌.多潘立酮联合阿嗪米特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当代医药,2012,17(27):76-77.

[7]彭少舫,马银轩,白丽亚,等.谓葆联合复方阿嗪米特用于儿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0(3): 169-171.

[8]冯婉萍,陈召金,邱瑞清,等.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 310-311.

[9]王惠星.莫沙必利、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4(14):133.

[10]万永霞.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4(5):134-135.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n =115)

R 723.11

A

1004-0188(2015)08-0884-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5.08.026

2015-04-22)

473000河南南阳,南阳市宛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猜你喜欢

活菌片米特肠溶片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米特与地图精灵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