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及实践构想

2015-08-07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族音乐音乐

闫 楠

(宁夏大学 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本土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及实践构想

闫 楠

(宁夏大学 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多元音乐文化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分析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高校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实践构想,希望能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实践构想

本土音乐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艺术,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近些年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这一课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培养社会发展主力军的普通高校,应当肩负使命,积极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

一、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分为非专业和专业音乐教育两种。非专业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公共音乐课程。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主要有音乐欣赏、中外名曲欣赏、中国音乐欣赏、西方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主要以赏析为主,欣赏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体裁风格不限,既有声乐作品,也有器乐作品。经调查得知,这些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所占的比例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三十,本土音乐只有百分之五,甚至为零。这些课程一般开设一到两个学期,学生只能简单地接触到一些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但因其系统性不强,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专业音乐教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音乐教育并没有开设与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开设的其他课程会涉及或穿插在某些课程中讲授。如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及民族歌曲演唱等。这些课程会有一小部分涉及本土音乐文化内容,使音乐专业的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感受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值得庆幸的是,部分高校在艺术实践方面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本土音乐文化。如举办音乐讲座、排演本土音乐作品、民间艺术家进课堂、创新课题研究等。这些举措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和本土音乐文化接触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土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流行音乐是大学生最喜爱、常听的音乐。其次是西方古典音乐,这也是中国音乐界长期受西方音乐影响的结果。喜爱中国音乐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喜欢本土音乐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针对民族民间音乐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只限于常识性的问题。对于自己家乡或民族的音乐也仅仅知道,但很少演唱,绝大部分人不会唱。但在对待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态度的问题上,有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喜欢,有百分之四十七的学生一般喜欢,不喜欢的人数占百分之二十三。这充分说明,还是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喜欢并愿意接触民族民间音乐。

(三)教师情况

关于教师情况的调查,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清醒地意识到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他们认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音乐审美感官。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并积极开展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但调查也发现,教师对学校当地的本土音乐熟知程度并不全面。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的老师深入学习过,百分之四十七的老师只在大学期间学过一点,百分之三十的老师会的很少。这一情况,也制约了本土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二、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高校教育观念的淡薄

教育部在最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及师资力量,开设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课程。这些措施就是为了加强本土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播。然而高校教育仍没有树立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观念。再加之中国自古以来都受到西方音乐体制的影响,“西方音乐先进”的观念长期存在于中国音乐界,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代的音乐学子。因而很难树立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主流音乐价值观的理念。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普通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本土音乐课程,这使得学生很少能接触到本土音乐文化。即使有些课程涉及到一点内容,但因为其课时少,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等原因,老师和学生容易忽视这一部分内容,也就很难激发学生能的学习兴趣。这些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本土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三)教师传承能力缺乏

由于普通高校教师都是传统的以西方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因此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完整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因而教师传承能力的缺乏就严重影响了本土音乐传承的质量。加上传统的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本土音乐“接地气”的重要特征,使得课堂缺乏趣味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阻碍了本土音乐的传承。

三、高校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树立正确的教育传承理念

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主导价值观。文化生态平衡学说告诉我们,多种音乐文化共同存在,才能促进音乐文化向前发展。中国本土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本民族的兴衰历程,积累到今日,早已成为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化。在其介入全球文化运转的过程中,也早已成为全球文化圈中的“关键力量”。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平等观。既不能一味地推崇西方音乐价值,也不能盲目迷恋本土音乐价值。要让这两种音乐价值平衡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传承理念,维护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以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为基础,多种音乐价值共同发展的理念,才能使音乐文化的传承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主导地位。专门开设以本土音乐为主要教授内容的课程,从历史发展到音乐形态;从理论知识到艺术实践,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并在课程设置中开设相关的地方音乐课程,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热情,培养音乐传承人,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其次,要积极开拓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由于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都来源于民间,最纯正、地道的音乐都留存于民间。所以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真正和民间音乐接触。可采用研究型学习、任务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高校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民间音乐名家、音乐传承人走进课堂,拉近民族音乐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近距离地接受本土音乐的熏陶,优化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文环境。其次,可开设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切身感受本土音乐。并积极参与地方性有关民族音乐的赛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传承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传承能力

教师的素质是本土音乐传承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增强教师的文化生态意识,让教师能自觉地担负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任。其次,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自身传承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丰富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并走入民间,和传承艺人接触,学习传统的演唱、演奏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本土音乐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本土音乐教材的编撰

由于本土音乐文化都是民间艺人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因此很少有专门教授的教材。这使得除了传承人之外的大众,很难接触和了解这种音乐形式。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积累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撰出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书籍。书籍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地方文化,紧抓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并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了系统的、全面的教材,进而促进了本土音乐延绵不断的传承下去。

本论文是2013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角下回族音乐文化在宁夏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与实践构想”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Y2013039。

J6

A

1007-0125(2015)07-0204-02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族音乐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