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扇演变从权威象征到风情万种

2015-08-06

凤凰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任伯年品相团扇

中华扇子历史悠久,在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特征。在《古人的文化》(沈从文 著)中,第一章节《扇子史话》便是关于古扇的介绍。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这是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到了唐朝,“羽扇”演变为更为精致的“纨扇”,“纨扇”亦即“团扇”,主要以竹木为骨架,并用薄质丝绸糊成。纨扇深得闺阁喜爱,一种情怀,唐代诗人刘禹锡《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便吟唱出少女的情态。

“折叠扇”出现于宋元时期,多用山柿油涂于纸面做成“油纸扇”,不宜绘画,只供一般市民使用。折扇真正被文人雅士赏玩时是明清时期,骚人墨客等风雅之士,讲究扇面书画,使之更近于工艺品。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当时的川蜀及苏州都是折扇的主要产地。

裹书图

任伯年(1840-1896)

款识:松年仁兄大人雅鉴,渭长宗叔画意,如此故略摹之。任伯年。

钤印:任伯年

材质:设色绢本

尺寸:27.4×28 cm

日期:2014年9月18日

成交价:¥345,367

拍卖公司:蘇富比

桃花

王武(1632-1690)

款识:不信夭桃俗到骨,卖花担上正施行。王武。

钤印:三印漫患不辨

材质:设色金笺 扇面

尺寸:24×49cm

日期:2014年9月18日

成交价:¥65,236

拍卖公司:蘇富比

收藏关键点

古扇是集诗、书、画、印、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品。扇面书画,一面绘画,一面题字,一刚一柔,欣赏价值极高。明清扇子虽好,但存世量终究有限,现在各大拍卖行成扇拍品中的精品,以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如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在收藏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四点:

1. 添款改款

由于早期的扇面绘画有许多都没有题款(工艺画最早时不落款),有些造假者便择其精者添款作伪。扇面有折痕,裱时改去原款不易显露痕迹,只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边沿处,简单地去掉也不易觉察。

2. 名家未必好

一个艺术家平生创作的扇子作品可以有很多,但称得上精品的却很有限。每位艺术家都有其成长过程,创作期往往也有低谷和高潮,既使在一个艺术家的成熟期,也难免会有一些应酬之作,这种作品大多数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其艺术风格和实际水平,其收藏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3. 生熟有度

折扇打开收拢均易损伤扇面。疲软老熟的扇面,特别是扇面下口开裂,令藏家不敢常拿出来观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鉴别成扇品相亦可采取以下方法:将扇子打开,如扇子扇面平摊服贴,则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陈旧程度的用语);如打开后会自动收拢一点,显出很有弹性的样子,则说明扇面依旧“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

4. 绫绢裱边

扇面上口的绫绢裱边也很重要。不仅要看其颜色与扇面本身纸绢色调相配与否;还要看其有否断裂脱落,是否曾后加粘补。但对于有些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扇,就不可一味地追求品相,例如有些明清古扇,只要是保存得比较完整、或有破损者能复原的,均可入藏,若古扇破损得太厉害已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则不要仓促购买。

猜你喜欢

任伯年品相团扇
南宋 吴皇后 行书题青山白云图团扇
南宋 杨妹子 楷书瀹雪凝酥七绝诗团扇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面相与品相
卖假画获良机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任伯年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