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有效练习 演绎教学之美

2015-08-06印丽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印丽华

【摘 要】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练习教学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或对练习教学知识重视不够,练习效益不高。为了充分挖掘每道练习的价值,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巧妙设计有效练习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练习 教学

练习既有巩固新知的短期功能,也有丰富而长远的教育价值,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和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为了充分挖掘每道练习的价值,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巧妙设计有效练习显得非常必要。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巧妙设计有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点”上突破,提升学生思维

所谓“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

【案例】

在教学“认识周长”时,可以组织下面的教学:

1.隐藏信息,思维冲突

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不出示不规则图形及方格)师:你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学生开始举手,不一会儿手都放下去了。)师:为什么把手都放下去了?生:我们还不知道边长是多少,所以周长算不出来。师:(出示方格)现在能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了吗?长方形的周长呢?先出示图形,后出现方格,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要计算图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每条边的长,也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作铺垫。

2.巧妙引导,激发思维

师: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拼合在一起,得到了这个图形(课件出示),你能快速地告诉老师周长是多少吗?生:只要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加起来就可以了,16+14=30(cm)。(很多学生表示赞同,纷纷点头。)师:是这样吗?生:不对,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加起来后,有两条边多加了。(有部分学生表示疑惑。)师: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这个“错误”,再次用课件演示两个图形拼合起来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两个图形拼起来的新图形周长发生了变化,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加。

3.运用转化,拓展思维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生讨论。生:只要把刚刚算出的周长去掉多加的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生:把这个图形的两条边移一移,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了。师:你能上来指一指是怎么移的吗?生上台指一指,教师课件演示。通过课件演示移动边线,学生惊讶地发现一个复杂的图形居然变成了长方形。在此教师初步渗透了转化的策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看上去只是一道小小的练习,如果教师能深挖其中的内涵,从“点”出发,那必能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在“巧”上探索,发挥对比价值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效益不高。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进行对比练习。

【案例1】

①一堆煤重7/8吨,用去了1/7,还剩多少吨?②一堆煤重7/8吨,用去了1/7吨,还剩多少吨?

这两道题看似不同,但数量关系有质的区别,抓住1/7和1/7吨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找出两者的不同,从而正确进行计算。

【案例2】

教学“找规律”时,其中就有两题题材相同、数据相同。教师可以巧妙的通过求同和求异的追问,顺向和逆向的对比,开放和发散的变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但解决第二题时却错误率很高,多数是因为受第一题的影响产生负迁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这两题同时出现,组织学生对比思考:这两题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画图看一看。经过这样巧妙地处理,丰富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增强了习题的探索性。

三、在“量”上控制,融通趣味情境

课堂上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进行大量的、无选择、无节制地“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厌烦情绪。

【案例】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趣味文字练习。

这道练习是把周长和面积联系起来的综合性练习,是对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的巩固。这个解题过程就是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要能灵活地从对话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运用所学通过举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这样富有童话趣味的题型是学生少见的,但确是他们喜欢的。我们不妨把书中的练习适当改编,这样不仅在“量”上有所控制,还让学生更加愿学、乐学、爱学。

四、在“展”上延伸,递增探究品味

一道好的题目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思维,使之乐学,回味无穷。因此,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案例】

习题教学有时可以不止于题目中的问题,而对原来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拓展,以充实习题内涵,丰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就可以如此拓展延伸。

在做第一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拼成大正方形,而是让学生拼出尽可能多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拼完后算出两种图形的周长:4+1=5(厘米),5×2=10(厘米);2×4=8(厘米)。第二题也是如此,学生算出拼成的两种图形的周长。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拼成图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比较后很容易就能发现,拼成的长方形周长长一些,正方形的周长短一些。

再接着追问:再仔细观察拼成图形长和宽的数的特点,你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吗?学生经过讨论说:1×6=6,2×3=6,6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最后,教师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会拼成正方形呢?学生回答:这个数可以变成两个一样的数相乘,像9,16,25……很多习题如果像这样多一些拓展和延伸,慢慢地,学生就能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巧妙设计有效练习,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教师在练习中讲,学生在练习中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盛大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4-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剪正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