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5-08-04梁颖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梁颖

【摘 要】基于社会、行业、企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德育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课程教学为基准点,以隐性渗透为着眼点,以实践锻造为关键点,不断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德育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德育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随着行业发展,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出全新趋势,一方面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奇缺,另一方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偏低,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旅游行业的发展亟须素质较高、功底扎实、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方向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将德育智育化,将其作为一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但实际上德育有其特殊的机制,我们应结合社会需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德育方向。

(一)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期待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需要高职毕业生具备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生作为社会成员,能够以道德为准绳,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保障社会环境安定团结。

(二)行业对毕业生的道德期望

旅游行业迫切需要学旅游、懂旅游、爱旅游,并长期投身旅游事业的人才,除了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外,实干能力、吃苦精神、职业认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都被纳入从业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优秀员工,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等都是考核员工的重要依据。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和旅游市场的多变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遵守企业规章、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还必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行事、学习并传承企业文化。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要点

(一)以课程教学为基准点

发挥传统课程教学系统性、指导性作用,既要有培养科学三观的德育课程,更要有针对性强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如何依据专业特点和行业人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应成为旅游专业德育的基准点。

(二)以隐性渗透为着眼点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工作应从以课程教学的直接教育为主转为以向各学科、各途径、各环节渗透的间接教育为主。道德学习必须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接纳才能内化为个人美德,因此我们的德育应着眼于将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以实践锻造为关键点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以校内实训、期中见习、毕业实习、社区服务以及各种志愿者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到锻造和教育,是将德育教育内化为个人品质的关键点。

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路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旅游专业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

尝试探索“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即融课程体系架构与专业培养特点于一体、融课程内容重组与行业人才需求于一体、融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学习特点于一体,融课程考核改革与职业资格认证于一体、融课程评价改革与教师激励机制于一体。

(二)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一方面,从校园环境、专业教室、实训基地等物质因素着手,创造德育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从学校制度、专业文化、道德风貌等方面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应重视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对学生的引导和熏陶作用,以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并从院、系、专业、班级多层级开展德育活动,营造德育氛围。

(三)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有一支能够胜任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提高德育成效,教师品质和人格乃是第一要义。

二是要通过专业提升和教学评价,对专业课教师提出融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将旅游职业道德通过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实训练习等形式逐渐传递、渗透给学生,把旅游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

三是通过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日常班级建设和学生活动中,变传统德育大规模的说教、大面积的宣传、大范围的活动、大一统的管理为对学生个体的关爱,帮助学生将外化的教育内化为道德素养。

(四)建立交往式教学模式

第一,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而是以课外课的形式延伸到实习基地、报告现场、校园活动现场和网络空间。

第二,实施平等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和被动性,不强调教师与教材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认识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对话或多向对话。

第三,实施互动性教学。平等的对话、真情实感的交流在师生之间进行,教师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其思想状态。

(五)实施系统化德育考评

一是多元化考评。将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实现考评主体的多元化。

二是量化考评。对德育量化考评的可行性、考核要素和测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实现德育考评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从而避免传统德育考评过于浓厚的“主观”色彩。

三是持续化考评。通过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回访等形式,持续考核德育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当积极应对人才需求新形势,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德育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

[2]王婷婷.幸福观视角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新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张文文.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