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给女性一个高一点的凳子

2015-08-03陈萌

北京纪事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婚姻法李女士女士

陈萌

曾几何时,人们经常提到一个观点,叫作男女平等,全社会都在为此而努力。但是,我们一直所说的男女平等是基于怎样的基础呢?是否让女性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工作机会,干同样的事情就是真正的平等吗?

关于平等和公平其实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同样高度的一个围墙外,站着三个身高不同的人想要向里观望。最高个子的人刚刚够把脑袋望向里面,中等个子和矮个子的人利用自身达不到这个高度。为了显示平等,有人帮忙给了三个人每人一张凳子,凳子的形状规格高度在平等的前提下,被打造成一模一样,毫无区别。诚然,三个人全部都能够看到围墙里面的世界,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个子最高的那个人看的视力范围依然比其他两个人要广。由此可以得出,有些看起来好像是平等的事情,其实并不公平。真正公平,应该是根据三个人的实际身高量身定做凳子,使得三个人的脑袋都出现在围墙上端的同一位置,这才是公平。

可惜的是,放到男女问题上,没有人特意为女性量身定制相应的凳子,没有人太多地去在意男女本身与生俱来的差别。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男女的水平线本来就不相同。如果等同了这个前提,再以此为基础谈论平等,本身就已经不公平了。

新婚姻法中的平等对待

李女士是典型的中国式女人。自从订婚后,便开始以贤妻良母的目标来要求自己。自然而然地把房产本上的名字写成了丈夫的名字,尽管买房子所付的钱大部分都是李女士及其父母一方所出。结婚后,李女士也从来没想过要将房本上的名字改成两个人的名字。如果说生活就这样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地继续下去,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生活永远比想象的情节更跌宕起伏。在生活了将近20年后,李女士和丈夫在商量离婚协议的事宜时才发现自己最大的悲剧由此开始。

由于一直以来,在李女士的头脑里,结婚了,就是一家人,所有的东西就都是公共财产了,没有必要非得在房产证上或者是其他相关财产的后面再加上自己的名字。本来丈夫才是一家之主嘛,以为写丈夫的名字也就算有她的一份了。这种想法和情况放在李女士那一代人身上,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相关法律来看,确实如此。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法律环境只根据白纸黑字的法律效力来进行判决,没有你的名字,那就只能是没有你的财产。具体到李女士的情况就是,房子跟她无关。尽管前期为了购房,李女士辛辛苦苦上班工作挣钱,李女士的父母还把养老的钱贴出了一大部分,但情理与法律在此不兼容。

离婚后,孩子归了男方,房子归了男方,家里其他的一些财产尽管有一些进行了平分,但那些东西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真正压在李女士心里的是那份委屈和痛苦——20年的付出后净身出户不说,所有的付出还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青春、时间、财产,一切随着离婚的到来,都付诸东流。李女士的律师孙女士在得知这种情况后,也只能在情感上表示安慰和支持,具体到实际上,却不能切切实实地帮她做些什么,因为目前的这个结局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其实,像李女士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与之同年代的那一批女性。她们基本都是经历了由相亲到订婚,再到结婚这样的统一模式,又基本上都是在订婚后就从心理上认定了丈夫就是自己人了,于是很多事情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和丈夫捆绑在一起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变化,当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传统的婚姻模式早就改变。当身边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同时,法律也并未站在她们的一边。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只用一句“遇人不淑”来形容此类事件,并不能让女性得到安全感。在婚姻中真正能保障女性利益的应该是法律。然而,新婚姻法所秉承的平等原则,是否适用于新婚姻法颁布前的婚姻模式,是否考虑到女性在婚姻模式中往往较于男性更多选择了放弃事业的奋斗,离婚后的女性如果在财产上没有得到法律的倾斜,生计较之男性更为艰难。在这点上,新婚姻法的平等只能算作相对的平等,结果常会造成对传统女性的更大伤害。

为家庭付出的女人

2014年春节有一则外婆逼婚的广告,令人过目难忘。高学历的外孙女非常愧疚地说了一句话:“今年一定要结婚,就算是为了外婆。”然后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某相亲网站的实体店。这是很多中国女性的缩影,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自己在活,而是为了各种各样的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活。

一则已经播出好几年的广告,大致是说“等你长大了,妈就幸福了;等你结婚了,妈就幸福了;等你有孩子了,妈就幸福了”。女人的幸福到底跟别人有关,还是跟自己有关?

中国女人很容易陷入上述的境地。考大学,考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嫁得好,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到最后只是因为有头有脸的男人需要一个看起来体面的妻子。这也是很多女人在结婚后,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后,选择更多地照顾孩子,而找一份相对轻松、工资较低的工作的原因。中国女性照顾丈夫、孩子和家庭的固有思维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比较可笑的是,相对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中国女性从入小学开始,就与男孩子们一起竞争,接受与男性相同的对待。由于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大脑发育较早,往往在小学阶段比男孩子在各方面显得尤为优秀,在心理上从小造成了一种天然优势。直到大学毕业选择工作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价值观念的落差,造就了现今中国家庭中“女汉子”的出现。而大多数所谓的“女汉子”一旦结婚生子,依然走的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道路。看似在家庭中一切说了算的“女汉子”风光无限,但其实只是无法在社会上大展拳脚产生的“窝里横”罢了。一旦离婚,“女汉子”也未必能撑起整片天。

在近几年的几届两会上,开始有人大代表提出各种关于照顾女性的提案,比如产假应该适当多休,比如女性的生理期应该休息,比如企事业单位招人的时候不应该对女性有所嫌弃等等。可是,每一次有类似提案被提出并公之于众的时候,网络上、现实中都会有大量的反对声,说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甚至很多女性认为,只要提出让女性多休息,就是在说女性不如男性,认为这是对女性能力的一种不信任。其实呢,这是把实打实的对女性的关爱给歪曲了,这根本不是对女性任何的“恶意打击”。因为只有做到对女性的适当照顾,才能谈公平。

很多人认为国外那些女性,一旦生了孩子就不工作了,成了职业家庭妇女,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其实他们只看到了一点,没看到全面。在很多欧美国家,都有对家庭妇女或妇男的法律倾斜。或者更多发给家庭中工作一方成员更多的钱弥补另一方的不工作,或者发放高额的子女津贴进行弥补,从政策上保护了为家庭一方付出的人的权利,从正面肯定了家庭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中国,一旦有女性成为了家庭妇女,在社会地位上立刻变得低人一等。在经济上完全失去了保障。在离婚时更会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法律对其进行保障。好像为家庭付出的一方什么也没有做,他们是被社会遗弃的一群人一般。

好的家庭教育来自父母的关爱。这个观点随着中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逐渐被人们认可。关爱是需要花时间的,谁来负责对孩子的关爱?在中国,80%以上的家庭都是女性在担任这个角色。为了社会地位和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不受太大影响,中国女性付出了比欧美女性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既要工作,又要相夫教子,下班回家后没有私人时间,除了做饭还要管孩子的功课、心理健康等。长期的重压之下,女性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的家庭教育也未必能有多么好的效果。即便如此拼命付出,一旦家庭破裂,法律并未向女性倾斜,致使很多女性为此更要严管家中财产,严管丈夫的小金库……这一切更促使了家庭中的男性感觉不到爱意,在行为和心理上疏远家中的“严妻”。

关爱女性,为公平开路

自从新婚姻法颁布以来,不断地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尤其是司法解释三,不难发现,基本都是围绕着房产而来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离婚最大的障碍就是房产,还有女性吃亏吃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在此。

齐女士是一位80后,跟上文中的李女士不同的是,这代人结婚买房的情况大多都是先首付后还贷。80后的这代人思想观念也比之前或多或少有所改观,齐女士在婚后买房的时候要求丈夫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看丈夫答应得如此痛快,她也就更痛快地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丈夫充当了首付,然后还贷的事情就交给了丈夫。再然后,她就一心一意地相夫教子。

可是,这种心满意足的生活状态没过太久,齐女士就决定跟丈夫协议离婚,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丈夫有家庭暴力倾向。在这几年期间,齐女士也承受了不少的皮肉之苦,齐女士觉得家庭暴力这一点上,她应该会是离婚时受到偏袒的一个方面。房子问题上,反正有她的名字,也应该有她的一份。她的想象太美好,而现实往往很残酷。

家庭暴力要的是证据,这很难取证,尤其是偶尔“小打小闹”的,打伤了的程度不至于去医院,自己又经常无法给自己拍照取证,而且一旦想要取证,可能会换来另一番的家暴。所以任凭齐女士的嘴巴怎么说,没有证据就构不成事实,留给齐女士的只有委屈和无奈。

齐女士离婚前,想要抱着法律这根稻草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权益,到最后却发现这不是稻草,而是尖刀。可是又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法律只讲求证据,法律只讲求条文的规定,不讲人情,不讲具体情况的具体原因等等。

中国法学院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说:“丈夫在外面打拼,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务,女性偏重于家庭,经济地位一般比男性低,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分割财产的时候照顾妇女和未成年子女,这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主导思想之一。”只是,目前来看,现实可能没有最初的愿景好,想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想要做到保护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任重道远,作为法律或许应该先行一步。

毕竟这个社会还需要女人生孩子,还需要女人放弃事业照顾家庭,还需要女人回家伺候公婆老人,还需要男主外女主内,也还需要对于女性的格外关注和照顾,有了这种特别的关爱,才算是迈开了男女平等公平的第一步。

诚然,关于男女平等,不仅仅是在中国“路漫漫其修远”,在世界上也是这样。2008年希拉里在民主党初选辩论的时候就说过:“同工同酬,至今也没有实现,我们理解因为性别和种族的差异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公正。”到了2013年的时候,希拉里又再次强调了女性应该是变革的驱动者,是进步的推动者,是和平的缔造者,只是需要一个拼搏的机会。

这个机会,或许就从给女性一个高一点的凳子,让她跟男性一样望向围墙内的风景开始。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新婚姻法李女士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探讨新婚姻法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之处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女士找茬
申请信用卡贷款装修房屋常州一女子被骗1万元
一女子骗领退休金被判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