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2015-08-03温小飘管超萍张佩佩赵连宜王志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空巢状况维度

温小飘 管超萍 梁 静 张佩佩 乔 艳 赵连宜 梁 渊 王志青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0)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情感慰藉、生活照料、卫生服务等方面相对缺乏,老年“空巢综合征”可能会大幅增加。本研究分析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湖北省团风县的10个乡镇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再在其94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2个行政村,对60岁及以上的1 350例农村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 264例(93.63%)。年龄60~92岁,平均(68.65±6.61)岁。男性占49.53%。62.5%未上过学,9.26%接受过7~10年的教育。调查采取挨家挨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且每个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变量 ①社会人口学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②利用家庭人口数及与户主的关系进行空巢形式的划分,参照全国老龄办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的划分方法〔1〕:判断农村老人是否属于空巢和类空巢,核心标准是子女(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全部“缺位”。根据居住情况,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分为两类:(1)独居户:仅老年人一人独立居住;(2)夫妻户:老年人仅与其配偶同住。类空巢家庭分为三类:(1)隔代户:老年人仅与未成年孙子女同住;(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仅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同住;(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仅与其他人(可能是兄弟姐妹、朋友、照料者等)同住。以此相对应的是非空巢家庭老人,主要指生活在“两代户”、“三代户”、“三代以上户”及其他家庭户中的老年人。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自杀研究与培训中心暨北京自杀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简易生活质量问卷〔2〕。分为6个维度:近1个月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经济状况;工作(学习、做农活)状况;与家人关系;与其他人关系;其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1~5分。量表总分=〔(各个项目得分之和-5)/25〕×100,得分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1.3 统计分析 采用SAS9.2软件进行χ2检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不同家庭居住类型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及生命质量的分布特征 不同居住类型的老人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经济状况、与家人关系、与其他人关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三个维度(自评身体健康,自评心理健康,工作状况)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低于其他类型的空巢老人(P<0.01)。见表1。

2.2 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以连续型变量生活质量为因变量,以居住方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的广义线性模型表明,老年人不同居住类型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α=0.07的水平下,夫妻偶居的老人生活质量比非空巢老人高1.62倍(P=0.067)。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生活质量越差,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关系 老年人不同居住类型对其生活质量6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局限为独居老人经济状况,与家人关系,与他人关系。消除了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相对于非空巢老人而言,独居老人更倾向于自报经济水平差(P=0.018 9),与家人关系差(P=0.004 1),与他人关系差(P=0.018 6)。另外,与其他人共同居住的空巢老人自报身体状况差的发生比为非空巢老人的51%(P=0.040 4),见表3。

表1 不同家庭居住类型的老年人社会人口学及生活质量分布特征〔n(%)〕

表2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

表3 调查对象生命质量各维度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OR(95%CI)〕

3 讨论

经济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积极作用,呈现经济水平越高,自评身体状况越好,自评心理状况越好,自评工作状况越好,自评与家人关系越好的趋势。年龄对生活质量分维度的影响体现在对经济状况、工作状况的影响上。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分维度的影响体现在自评心理状况,经济状况与他人关系的影响上。本文中空巢老人占72.23%,远高于2006年全国老龄办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针对全国农村的调查数据(43.90%),且独居老人、夫妻偶居老人、隔代家庭老人、两代老人、与其他人共同居住的空巢老人的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比较接近的是两代老人的比例,均1%左右)〔1〕。

对于夫妻偶居的老人而言,尽管子女不在身边,但由于夫妻双方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和精神上相互支撑,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所以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后,生活质量得分仍较非空巢老人高。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各方面情况都相对较差,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3,4〕。运用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丧偶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最低,已婚和同居者评分较高〔5〕。婚姻状况比空巢与否更为重要,即配偶对老年人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独居、丧偶老年人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村老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次数据进一步确认以前的相关研究结论〔6~8〕。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越来越下降,导致生活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高学历老年人在多种认知能力上都显著优于低学历老年人〔9〕。经济状况为生活质量分维度的保护性因素。伴随着老年空巢化逐渐扩大的趋势,需要政策制定者从整个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予以考虑,重点关注高龄老人,低学历老年人,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全国老龄办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全国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工作,2009;(5):22-8.

2 王声湧,林汉生.伤害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9-20.

3 刘鹤妍,边文鑫,龚茴茴,等.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4):1792-4.

4 马丽娜,汤 哲,关绍晨,等.社会家庭因素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1128-9.

5 郑玉仁,柯雪梅,柯朝晖,等.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46-7.

6 吉 珂,周王艳,陈家应.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5):47-53.

7 何敏媚,吴 明.北京市某城区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健康状况关系初步分析--以EQ-5D为健康测量量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4):478-81.

8 张里程,汪 宏,王禄生,等.中国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3):8-11.

9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41.

猜你喜欢

空巢状况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