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钢板倒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5-08-03贵州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股骨头螺钉股骨

郎 涛 (贵州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股骨转子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74%〔1〕。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为目前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创伤大。近年来,随着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股骨LISS)钢板倒置后也可用于该类骨折的治疗〔2〕。本研究采用DHS及股骨远端股骨LISS钢板倒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2例,入选标准:年龄≥65岁,随访时间≥1年,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同侧下肢其他部位骨折者。随机分为DHS组和股骨LISS组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骨折改良Evans分型等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将臀部垫高15°~20°,常规消毒之后铺巾。DHS组:在X线监测下在大转子下缘下方2.0 cm处从骨皮质向股骨头颈部置入导针,侧位向上导针置于股骨头颈部中央;正位向上导针和股骨距相互平行,尖端置于股骨头皮质下方。将空心钻钻孔置入导股骨头软骨下端约1 cm处,根据实际长度选取头钉顺导针导入。安装股骨外侧钢板,一般情况下选取4~6孔钢板固定,对于复杂骨折可选取8孔钢板。不稳定型骨折先在头颈部上1/3位置放入1枚长度为6.0~6.5 cm的松质骨螺钉,再置入头钉前。对于合并有大转子骨折的患者,加用DHS附加钢板固定;对于合并有小转子骨折的患者,主要骨折块首选拉力螺钉复位,以避免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等并发症。股骨LISS组:选用股骨远端股骨LISS钢板先固定钢板骨干部,之后自钢板扩大部位向股骨头颈方向放置约6枚适当长度的锁定螺钉,放置时应注意方向分散,以防止螺钉将皮质穿透。合并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同期完成。

1.3 术后处理 监测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一般生理情况,行X线检查,评估内固定物放置位置是否合适及骨折复位质量。适当给予止痛药,并指导患者术后24 h行患肢肌肉收缩、踝关节活动,之后行髋关节屈伸练习。术后7 d指导患者站立,不负重行走;术后2~3 w患者可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练习;术后7~11 w可进行完全负重行走。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66)

1.4 观察指标 术后1、3、6、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行X线片检查,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骨折部位复位质量(本次研究中解剖复位定义为:骨折处愈合后移位成角<5°、不超过1个皮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年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样本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 DHS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股骨LISS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高于股骨LISS组(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s,n=66)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s,n=66)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透视次数(次)住院时间(d)3.85股骨LISS组 71.33±18.50 215.73±19.46 13.35±5.02 10.89±4.26 t或 χ2值 7.952 3.846 6.129 2.302 P值DHS组 99.71±19.62 364.27±42.28 19.72±6.18 12.92±0.000 0.002 0.000 0.016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对比 DHS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1.57±11.74)分〕明显低于股骨 LISS组〔(92.24±60.5)分〕(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复位或接近复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对比〔(n)%,n=66〕

3 讨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并伴有内科疾病,身体状态较差,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3〕显示,即使采取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内老年患者死亡率仍为13.4%~16.3%,术后 1年的死亡率高达29.6%~33.1%。又有研究〔4〕表明,手术时间的延长会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应在患者耐受时尽快完成手术,以降低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既往研究报道。

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多的手术内固定方法,主要有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对于选取哪种内固定物的治疗效果最佳目前临床仍存在争议。DHS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外常用固定装置,在临床使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生物力学性质较佳,能够为患者提供可控制性的加压及稳定的固定。但使用DHS时需要行切开手术,手术进行中为了确保合适的DHS固定位置,需要进行反复的透视,导致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术中出血量多。

近年来,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钢板倒置逐渐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与DHS相比,其属于微创手术操作,手术过程简单,无须多次进行透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5〕。本研究提示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钢板倒置治疗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严重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原因与采用股骨远端股骨LISS钢板固定时,能够将多枚螺钉成角度地放置入股骨头内部,使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DHS。

综上所述,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钢板倒置治疗具有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少的优势,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H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梅 浩,袁艾东,李文锐,等.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5):419-21.

2 杨惠林,王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5):385-7.

3 管 英.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890-1.

4 何 平,李 诗,吴 聚,等.外固定支架与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22-4.

5 姜保恩,陈志红,杨金维,等.国产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初步疗效观察〔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5):339-40.

猜你喜欢

股骨头螺钉股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