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

2015-08-03曹绪芬赵荣诚颜利求王佳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炎性冠心病

于 靖 曹绪芬 赵荣诚 郑 晔 颜利求 王佳旺

(沧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河北 沧州 061001)

冠心病(CHD)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1〕。CHD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等多种类型,且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对CHD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证实〔2〕,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对老年CHD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分析PD-L2水平与CHD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因子的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老年CHD患者112例,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符合WHO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能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2个月内服用过他汀类、免疫抑制剂或类固醇药物。其中AMI 34例,UAP 41例,SAP 37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33名作为对照组。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hs-CRP、IL-6以及IL-8检测 采集空腹血8 ml,血液凝固后在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20℃的低温保存。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8,试剂盒为美国RB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hs-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广州恒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PD-L2检测 选取100 μl抗凝血置入2支试管,且将20 μl FITC标记鼠抗人CD14单克隆抗体与PE标记鼠抗人PD-L2单克隆抗体加入一支试管,将另一试管内放入鼠抗人IgG1为同型对照。均避光孵育60 min后加入2 ml红细胞裂解液,避光15 min。管内液体透亮后,离心且分离血清。加入PBS,使用WINMDI2.9软件测定标本,计算其数值。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AMI组 34 21/13 67.63±7.15 22.30±2.62 7(20.59)5(14.71)组别 n 男/女(n)年龄(岁)BMI(kg/m2)高血压〔n(%)〕糖尿病〔n(%UAP组 41 23/18 68.84±8.04 21.47±2.55 9(21.95)6(14.63)SAP组 37 20/17 69.11±7.58 21.65±1.98 8(21.62)5(13.51)对照组 33 19/14 69.06±8.63 22.02±2.08 6(18.18)4(12.12)F或χ2值 0.461 0.983 1.265 0.186 0.1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SNK检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PD-L2蛋白表达情况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D-L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PD-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对照组最低(P <0.05),见表2、图1。

2.2 各组血清hs-CRP、IL-6以及IL-8情况 AMI组血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PD-L2蛋白表达、血清hs-CRP、IL-6及IL-8表达情况(±s)

表2 各组PD-L2蛋白表达、血清hs-CRP、IL-6及IL-8表达情况(±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SAP组比较:2)P<0.05;与UAP组比较:3)P<0.05

组别 n PD-L2蛋白表达(%) hs-CRP(mg/L) IL-6(pg/ml) IL-8(pg/ml)AMI组 34 22.42±2.411)2)3) 11.24±2.511)2)3) 23.17±5.171)2)3) 117.28±14.931)2)3)291/<0.05 UAP组 41 18.53±2.131)2) 6.52±1.731)2) 15.27±4.621)2) 101.17±12.181)2)SAP组 37 13.17±1.991) 2.16±1.84 7.48±3.38 75.02±11.92对照组 33 9.83±1.76 1.86±1.77 6.83±4.21 72.02±13.20 F/P值 25.783/<0.05 18.285/<0.05 15.283/<0.05 14.

图1 各组PD-L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图

2.3 PD-L2与hs-CRP、IL-6、IL-8表达水平相关性 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水平与hs-CRP、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32,0.487,P<0.05),而与IL-8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37,P >0.05)。

3 讨论

CHD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血管阻塞或狭窄,进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诱发的心脏病〔3〕。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涉及损伤、炎症与血栓形成,且炎症反应会增加CHD事件发生。病原体感染会引发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使CRP与IL等细胞因子变化,激活炎症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

PD-L2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成员,与其受体PD-1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相结合,通过PD-L2/PD-L1信号途径影响T细胞增殖与分泌细胞因子,诱导活化T细胞凋亡,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5〕。PD-L2水平升高,会增强单核细胞及炎症免疫系统的敏感性。IL-6、IL-8、hs-CRP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CHD患者机体的免疫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6〕。IL-6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可激活B细胞和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IL-6对机体有利,但如患者出现感染、炎症时,IL-6可诱使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炎症损伤〔7〕。CRP是由患者机体组织损伤与炎症反应产生一种急性蛋白,由IL-6及TNF-α介导产生,也是CHD病变的标志物之一,当心肌缺血时,血清CRP水平不但显著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8〕。IL-8拥有趋化与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促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释放,生成活性氧化代谢物,引发组织浸润反应,且该因子可以有效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临床上常将 IL-6、IL-8、hs-CRP作为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的特异性标志物,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9〕。本实验表明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上调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hs-CRP、IL-6水平升高,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CHD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PD-L2蛋白水平升高,刺激血清hs-CRP、IL-6的大量分泌,破坏患者免疫机制,加重了CHD病情,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一致〔10〕。因此,联合检测PD-L2与血清hs-CRP、IL-6可以作为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为阐明CHD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PD-L2与其受体PD-1相结合后的信号通路是否影响CHD免疫调控,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中,CHD患者中血清hs-CRP、IL-6等炎性因子浓度与PD-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以UAP与AMI患者升高作为显著。这可能与C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板块不稳定性具有密切联系。

1 何疆春,杨 晔,张宁坤,等.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检测水平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246-8.

2 刘 虹,徐庆科,夏 伟,等.冠心病与炎症因子IL-6、IL-8、IL-10、hs-CRP及TNF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46-7.

3 何东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冠心病病情评估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2):135-6.

4 张 锐,葛建军.四种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4):695-7.

5 江 玲,刘映峰,吴沛锵,等.冠心病患者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41-2.

6 赵 伟,李婷婷,李 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2):207-8.

7 刘丽军,马燕霞,邵丽莉,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46-9.

8 梁洁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44-5.

9 李怀祥,唐朝贵.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972-4.

10 吕自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及表达PD-L1蛋白表达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炎性冠心病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