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

2015-08-03辜学忠史克倩杨同华沈晓梅陆智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骨髓瘤免疫学分型

辜学忠 史克倩 闻 艳 杨同华 沈晓梅 陆智祥 赖 洵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多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改变,其病变过程与MM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免疫学分型与临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1〕。本研究主要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MM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改善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24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检查确诊。其中男女比例15∶9,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64岁,骨髓浆细胞比例15.5%~86.5%,免疫学分型:IgA型6例(其中κ型3例,λ型3例),IgG型15例(其中 κ型6例,λ型9例),IgM 型1例,轻链型2例;Durie-Salmon分期标准分期:IA期2例,IB期1例,ⅡB期3例,ⅢA期15例,ⅢB期3例。

1.2 仪器与试剂 MM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包含五组DNA探针,分别为:GLP RB1、GLP P53、GLP D13S319、GLP IGH、GLP 1q21;甲酰胺、洗涤液、缓冲液、无水乙醇、淋巴细胞分离液等均购自昆明中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Carl Zeiss Axio Scope A1荧光显微镜,IKaros、Isis图像分析系统行骨髓标本分析。

1.3 常规G显带技术 采集患者的2 ml骨髓,常规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进行染色体核型识别与描述〔3〕。

1.4 FISH技术 肝素管采集患者的2 ml骨髓,提取有核细胞、制片,按照探针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DNA变性、杂交、洗片、复染。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析患者的骨髓标本,选用合适的滤片组,在100倍物镜下观察细胞核的FISH结果并进行信号计数和比值计算,计数200个细胞,统计异常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1.5 判断标准 RB1与P53基因异常:细胞内只有1个绿色荧光信号,D13S319基因缺失:细胞内只有1个红色荧光信号,IGH基因异常:细胞内有分离的红色或绿色荧光信号,1q21基因异常:细胞内有3个红色荧光信号〔4〕;MM阳性标准:患者异常百分比大于正常阈值〔5〕。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检测方案的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 常规G显带技术的1q21阳性率与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均显著低于FISH(P<0.01);常规G显带技术未检出其余四种异常,FISH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 FISH的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 14例检出基因异常的MM患者中,4例(16.67%)为一种异常者,5例(20.83%)为两种异常者,4例(16.67%)为三种异常者,1例(4.17%)为四种异常者。

表1 两种不同检测方案的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n(%),n=24〕

2.3 染色体异常与免疫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相关性 MM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的主要免疫学分型为IgG型,临床分期为ⅢA期。不同免疫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染色体异常与免疫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相关性〔n(%)〕

3 讨论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指出,MM患者的染色体改变与其分型、分期及预后有关,可见染色体异常改变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6,7〕。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与中期分裂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但MM患者的细胞分裂指数较低,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通常不到1%,因此,传统染色体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5%~30%〔8〕。FISH技术采用设定特异性探针,使用未培养的间期细胞来识别与描述染色体核型,有效改善了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测效果。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9〕结果一致,证实MM患者染色体异常以IGH基因重排最常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表明,13号染色体的缺失对M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影响,临床检测常用探针为RB1、D13S319,其检测结果已作为负性预后指数用于评价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10〕。本研究表明P53基因缺失多发生在MM晚期且发生率较低,分析原因是:P53基因缺失是MM患者疾病进展中的一个继发事件,作为短生存期的独立预后指标,其出现可提高机体抗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激活血管新生级联反应,增加骨髓中的微循环血量,缩短患者生存期,此生物学异常在临床中较少见〔11,12〕。进一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免疫学分型的相关性,得出MM患者的免疫学分型以IgG型为主,其具体影响机制有待临床扩大样本容量,继续深入研究与验证。

综上所述,MM患者应用FISH技术行染色体异常检测,可相应提高其临床确诊率,发现常规G显带技术不能检出的基因位点缺失与重排,其中染色体异常以13号染色体缺失与IGH基因重排较为常见,染色体异常与临床分期与免疫学分型之间有相关性,以Ⅲ期和IgG型为主,根据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患者疾病分型及分期,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汪兴洪.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6):705-9.

2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5.

3 Walker BA,Wardell CP,Chiecchio L,et al.Aberrant global methylation patterns affect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1;117(2):553-62.

4 荆 源.53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19(1):68-72.

5 田祖国.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J〕.重庆医学,2013;42(26):3125-7.

6 吴 蔚.染色体R显带和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5):314-5.

7 曹鹏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J〕.中南大学学报,2012;37(10):983-9.

8 辛 雪.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1):5027-9.

9 马 玲.21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4):193-5.

10 段衍超.单纯i(17q)染色体异常在血液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40-4.

11 古丽美热·艾买如拉.复杂核型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53基因异常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4;354(1):96-8.

12 谢咪雪.p53家族成员及相互作用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5):1331-5.

猜你喜欢

骨髓瘤免疫学分型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