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8·2爆炸事件无偿献血工作的启示

2015-08-02喻荣彬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昆山献血者突发事件

张 蕊 喻荣彬

昆山8·2爆炸事件无偿献血工作的启示

张 蕊①喻荣彬②*

应急供血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通过回顾分析昆山爆炸事件中采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往年同期采血情况进行比较,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能够更及时、足量的采集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需求提供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

昆山爆炸 无偿献血 体会

2014年8月2日晨,苏州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68人遇难,187人受伤的突发应急事件。为保证临床急救用血,我血液中心紧急启动“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血液应急保障预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全力做好全血和血小板献血者的应急招募工作,顺利完成救治伤员的备注保障任务。也现将血液救援方面的信息加以整理, 并就应对突发事件时血液救援的一般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1 应急状态的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

1.1 无偿献血应急招募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做出了报道并及时发布相关消息。我中心通过网络、电台和微博、微信发布伤员急需大量血液,希望大家献血的招募信息。同时,选择间隔期满6个月的健康献血者,发布短信,鼓励大家踊跃献血。我中心前后累计发送16 000余条定向招募短信。

1.2 血液采集 爆炸发生后,昆山当地有不少民众冒着酷暑天气赶到献血点登记献血,献血点前排起了长队。至当天下午15点40分,昆山血库已满,献血点宣布不再接受献血,当日献血量超过平时的3倍。在南京,省血液中心不到两天时间无偿献血人数就有近700人,捐献血液24万多毫升,是平时的2~3倍。爆炸发生后1周的时间,全省近4万人献血,共无偿献血1 156万毫升,比去年同期增长130%。短短几天内江苏省血液中心全血和红细胞血库均已达到饱和。

通过对2014年8月和2013年8月采血情况的对比,可以发现献血人数明显增多,由5 456人增加到10 646人;采血量也明显上升,由8 291单位上升到15 488.5单位。

从2014年8月和2013年8月每天的采血量进行比较发现,在18日之前,2014年的采血量比2013年出现明显上升,19日之后两年的采血量基本相当。2014年8月采血量最多的一天是5日,也即昆山发生爆炸后的第3天。由此可见,昆山爆炸事件对献血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见图1。

图1 江苏省血液中心2014年8月与2013年8月每日采血量比较

1.3 血液的使用 爆炸发生后,江苏省内各血液中心、血站纷纷紧急调血出库,支援苏州。同时国家卫计委紧急指令浙江省血液中心和山东省血液中心调集血浆支援江苏。爆炸发生后全省及周边省市共有132万毫升血浆调入苏州,充分保证了抢救伤员黄金时间内的用血需求。这也正如研究所报道的,在多数情况下血站在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能够满足应急血液需求[1]。

随着抢救伤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大部分伤者被转运到南京、无锡、上海等周边各市的大医院,因此周边各市的用血量也明显增加。由于昆山爆炸事故中的伤者多为烧伤,且受伤人员中大多数为危重病人,烧伤面积90%以上。1名烧伤面积达90%的患者需血浆1.5~2万毫升,而200毫升血液只能制出100毫升血浆,所以救治1位重伤员最少需要150人献血。因此后续抢救治疗仍需要大量持续的血液供应。

2 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和发展方向

2.1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宣传、招募策略 无偿献血宣传主要采取户外广告、宣传图片资料、报刊等平面媒体。而在应急状态下,宣传媒介则要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为主,电视、广播和网络宣传覆盖面广、传达快捷、形象生动和影响力大。同时在街头,各流动献血车均需在第一时间贴出以“拯救生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宣传海报和条幅, 并以此为导向,来激发血肉之情和同胞之谊的爱国情操, 弘扬心连心的人道主义情怀与热情。另外,可以使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对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定向的短信招募,都是有效的宣传方式。

2.2 应急保障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昆山爆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省卫计委副主任紧急通知省血液中心要做好血液应急保障和全省调配准备。省血液中心紧急启动“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血液应急保障预案”,并召开专题会议。(2)全省联动,科学调配。科学合理的调配血液与援助是确保应急状态供血的重要环节。应及时向同级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液管理部门报告血液贮备和供需情况, 利于统筹安排调剂血液。(3)建立应急无偿献血者队伍。爆炸事件发生后很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官兵、社会团体都积极加入应急无偿献血者队伍,组织员工参加献血。短短几天时间省血液中心共接受了82家单位组织的4千多名人员参加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02.86万毫升。他们的一份份爱心汇集成一袋袋热血,挽救了伤员的生命。(4)拓宽献血通道。为方便市民献血,各献血车、献血屋均延长了工作时间。血液中心还把献血车开到了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部队,方便单位组织献血。(5)建立后备采血人员队伍。由于采血量大, 各血站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超负荷、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长时间疲劳工作也给血液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这时就凸现出建立一支后备采血人员队伍的必要。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这批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采供血“预备役”专业人员可迅速投入工作,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采集更多的血液, 满足血液应急任务,也可大大地缩短献血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早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卫计委就已经开始组建国家输血服务应急队伍,并制定训练方案和计划,以便针对灾难发生地用血情况有效组织就地采血援助[2]。

2.3 建立后备献血人员数据库 发生爆炸事故应急条件下,广大群众高涨的献血热情高涨,昆山、苏州等城市的中心血站全血和红细胞血库达到饱和。但是,由于血液(红细胞) 的保存时间有限,血液库存和医院日常用血有限,过度饱和的血液储备必然出现血液资源的浪费现象。为了避免血液过期报废现象的发生,为保证储备血液的合理利用,在突发事件救援初期,我们既要有充足的血液保证医疗救助用血的需要,又要珍重血液这一生命资源,尊重无偿献血者,避免过度采集造成血液的浪费。我们可以效仿汶川地震时的经验,在储备血液达到一定量时, 对自愿献血者予以预约登记, 妥善保存其资料, 建立后备献血者数据库。一旦事故当地或承担伤员转治任务的地区需要血液时, 可在第一时间从数据库中调取后备献血员资料, 利用现代化通讯系统, 随时通知其前来献血。在自愿的前提下, 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后备献血员队伍, 其规模可为常规献血员数量的5~10倍,这样才能在战时和其他突发事件时保障血液供应[3]。

2.4 预防灾难后的血荒问题 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开展血液救援时集中献血采血, 实际上是对血液资源的一种透支。如不采取适当措施, 必然造成之后的血荒。众所周知,血液的保存期是有限的,目前国内只有4~21天 ,且辐照血液适宜在采集后<14 d辐照且辐照血宜在<7 d内使用[4]。如集中采集的大量血液不能在保存期内用完, 则只能废弃。而人们献全血后再次献血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国内要求6个月以上),比血液保存期长,即使是捐献血小板也要求间隔14天。因此要做好血液需求预计,按计划采血或预约登记采血,需多少采多少,尽量将宝贵的血液资源储藏在献血者体内。血液中心应在血液捐献与血库库存之间寻求平衡[5]。

1 Abolghasemi H,radfar M H,Tabatabaee M,et al.Revisiting blood transfusion preparedness:Experience from the Bam earthquake response [J].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2008,23(5):392-394.

2 衣梅. 地震后血液保障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16(1):2-4.

3 姚根宏,栾建凤,朱培元,等.汶川大地震期间无偿献血的组织实施和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68-69.

4 蔡明翠,罗传杰,赵世能.30 Gyγ射线辐照对库存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32-733.

5 雷二庆. 美国9. 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血液救援[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1):73-74.

·本文编校 朱 毅·

2015-09-15)

①江苏省血液中心 南京市 210042

②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 南京市 210029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昆山献血者突发事件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