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地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研究分析

2015-08-02赵宏祥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采供血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赵宏祥

·输血管理·

盐城地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研究分析

赵宏祥①

目的 探索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进一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方法 从盐城市中心血站2011—2013年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固定献血者人群的组成特点。结果 2011—2013年间固定无偿献血者人数每年明显增长,男性A、B、O、AB血型组成比例基本一致,献血次数以4~10次人群为多,≥10次的较少,18~30岁青年人数有逐年下降趋势,固定献血者中以31~50岁中青年为多,>55岁比例逐年增多。固定献血者队伍中以高中生最多,初中以下和中专献血人群比例较小,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群更少。固定献血者中以工人最多,其次是农民、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公务员和干部逐年在增长,学生呈逐年下降趋势,军人献血比例较小。市区固定献血者人数最多,其次为东台、大丰,各采血点固定献血者人数总的呈增长趋势。结论 该市固定献血者队伍人群的组成有地区特点,通过对这些人群组成特点的分析研究,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固定献血者的宣传保留工作打下基础。

固定无偿献血者 研究分析 招募 保留

固定无偿献血者一般具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熟知献血知识,能愉快地参加献血,特别是他们多次献血,血液经过多次检测则更加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安全献血模式[1]。为探索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笔者对我站近3年来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站2011—2013年固定无偿献血者人群。

1.2 研究方法 从性别、血型、年龄、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分布区域的角度统计分析我地区固定献血者人群的组成特点,并对巩固和发展我市固定献血者队伍采取相应对策。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使用SPSS 18.0软件。2 结果

2.1 固定献血者与采血人数情况(见表1) 2011年—2013年,我市固定献血者人数比例分别为40.2%(24 668/61 341)、45.4%(27 057/59 579)、

表1 固定无偿献血者献血人数、献血次数及性别、血型情况

49.8%(28 435/57 142)。经统计学处理,2011—2013年间固定献血者人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347,P<0.01),2011年与2012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505,P<0.01),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135,P<0.01)。

2.2 固定献血者性别与血型组成情况(见表1) 2011年—2013年,固定献血者人群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57∶1、1.64∶1、1.64∶1;2011年—2013年A型∶B型∶O型∶AB型比例分别为1.07∶1∶1.06∶0.37、1.07∶1∶1.07∶0.35、1.09∶1∶1.08∶0.35。

2.3 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情况(见表1)

2.4 固定无偿献血者年龄及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分布情况(见表2—4) 表2表明:2011—2013年,18~30岁固定献血者人数占总固定献血者人数分别为15%、14%、12%;31~40岁占的比例分别为36%、34%、33%;41~50岁占41%、44%、46%;51~55岁占7%、9%、8%;>55岁占0.09%、0.98%、1.83%。

表2 固定无偿献血者年龄及文化程度情况

表3 固定无偿献血者职业分布

表4 固定无偿献血者地区分布情况

3 讨论

固定献血者的涵义按照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中的定义,是指至少献过3次且每年至少献过1次血的献血者,而我国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的人群[2]。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是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最基本的措施,是特殊时期和大型灾难性事故的“兜底儿”保障[3],固定献血者具有血液安全性高、献血者熟悉献血知识、有献血经历、易招募等优势,保留好固定无偿献血者也是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重要举措之一。

表1分析可见,2011—2013年,固定献血者人数和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时间积累,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的人群逐年在增多,这部分献血者认识到献血无损健康,愿意再次参加献血。杨建强等[4]报道, 河北省固定献血者人数从2008年67 997名到2012年的132 818名,固定献血人群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定献血者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杨建强等[5]同时也报道,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2007至2012年,固定献血者平均每年以22.28%的速度增长。而我地区2011—2013年固定献血者增长率分别为10%[(27 057-24 668)/24 668]和5%[(28 435-27 057)/27 057],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从固定献血者性别组成分析,2011—2013年男性与女性组成比例分别为1.57∶1;1.64∶1;1.64∶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中,过多宣传了男性经常献血有利于防癌的观点,同时女性献血时,因月经生理周期暂时不能献血的规定,可能会导致部分女性献血人数下降。谢熙熙等[6]报道,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 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发现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我市固定献血者血型组成分析,2011—2013年,固定献血者A∶B∶O∶AB血型组成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不同血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谢熙熙等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我地区人群血型分布特点和临床用血需要有关。从我市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分析,2011年献血4~9次的为14 780人,献血次数≥10次为1 827人;2012年献血4~9次的为16 265人,献血次数≥10次为2 418人;2013年献血4~9次的为17 383人,献血次数≥10次为3 078人。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群献血在4~9次,献血≥10次的人数相对较少。

从表2看出,固定献血者主要以中青年为主,集中在41~50岁(3年共35 111人),其次是31~40岁(3年共27 348人),而最少的是>55岁人群(3年共806人),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我国《献血法》年龄规定有关系,但从2012—2013年看,>55岁固定献血者分别是21人、266人、519人,人数逐年增多,这与国家卫生部从2012年7月实施了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将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有关。从2012—2013年数据看,18~30岁青年人共为10 880人,献血量排在第3位(第1位是41~50周岁,为35 111人;第2位是31~40周岁,为27 348人),且18~30岁青年人数有逐年下降趋势。中年人的固定献血者较多,可能与我地区在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时,过多地宣传了中年人献血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关,同时,这也可能与中年人特别关注自己身体健康有关。年轻人可能更易受社会和网络上一些无偿献血负面影响的报道,影响了献血积极性,尤其90后独生子女的青年人,人生观上可能以“自我为中心”,奉献精神较为缺乏,这也会影响年轻人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立。所以应加强年轻人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立和保留。从学历看,我市固定献血者队伍以高中生为最多,其次为大专和本科,初中及以下和中专献血人群比例较少,研究生以上学历人群更少,这可能与我市人口学历教育程度有关系,我市是中小城市,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在人群中比例较低。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要加强初中及以下和中专献血人群的宣传招募和保留。

从表3职业组成看,我市军人固定献血者人数较少,可能与军营分布有关,仅作为应急献血。固定献血者中学生较少,这3年,我市学生固定献血者呈逐年下降趋势(283>241>199)。我市献血学生主要是高校大学生,可能是因大学生流动性大,在校期间只有4年左右,献血可能达不到固定献血者的标准(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的人群),另外学生易受网络等负面消息的影响,献血热情下降,这也影响队伍保留和发展。从固定献血者的职业分析,我市固定献血者以工人和农民为最多,3年合计分别为11 522人和7 446人,这与杨建强等[5]报道的一致.而农民(2 073<2 597<2 776)、教师(2 028<2 082<2 304)、公务员(1 068<1 313<1 403)、医务人员(1 491<1 799<1 943)的固定献血者逐年增多。

表4地区分布,我市东台、大丰等县级采血点,因县政府重视,每年都组织辖区内农民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得比较扎实,多年来,农民献血已逐步趋向主动化、常态化。在世界红十字日前后,盐都区教育红十字会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已连续14年组织教师参加无偿献血。市级机关工委已连续8年组织市直机关公务员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传递正能量,发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我市卫生系统每年也组织无偿献血,以上可能是导致我市农民、教师、公务员、医务人员固定献血者人数增长的主要因素。固定献血者中个体献血人数也较多,他们都是街头自愿献血,无单位组织。外来务工者固定献血者比例较低,这主要与人口的流动性有关,这就提示我们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立和保留主要还以常驻人口为主。从地区分布分析,市区固定献血者人数最多,其次为东台、大丰,阜宁最少,除东台、大丰这3年数据有点波动外,其余各点固定献血者人数每年均在增长,各点固定献血者人数多少与地区献血量和无偿献血组织开展、献血服务工作有关。

从表5分析,本站采集的红细胞和机采血小板量完全满足了本地区临床用血的需求,而且还外调部分血液支援了本省其他地区,这也反映了我地区现有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在保障临床供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表5 2011-2013年临床用血和本站供应情况 (单位)

通过对我市固定献血者队伍组成特点的分析研究,可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固定献血者宣传保留计划和措施。王霓等[7]通过对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认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数量和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我国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扰,探求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更科学的建设理念和更有效的运行模式,是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通过研究,了解到我市固定献血者中女性和青年人偏少,这就可以在宣传方面针对女性采取一些激励措施,积极与各单位、妇联、团委联系,开展些庆祝“三八妇女节、母亲节”“青年节”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此节日时也可以在街头采血点开展献血另外赠送纪念品活动。学生人数偏少,可在高校中宣传多次献血的意义,鼓励学生多次献血,对多次献血的学生给予表彰,发放荣誉证书和奖金,对高校中负责无偿献血工作的个人给予先进工作者评比和适当奖励。与高校合作,开展学生一次献血向多次献血的激励机制研究课题,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固定献血者初中及以下和中专学历人数较少,可以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宣传,消除他们在思想上顾虑,倡导“做好人、行善事”,能愉悦心灵,有利健康的宣传,开展“18岁成年礼”等献血活动,鼓励其多次参加献血。固定献血者人群中虽干部、商人相对较少,但可利用他们典型事迹广泛宣传,特别是要对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成功人士献血故事进行宣传,提倡“多次献血、无损健康、奉献救人”的理念,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固定献血队伍当中。

另外,要继续提高服务质量,超越献血者的期望,全面满足献血者的要求,才能保证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的忠诚,自觉成为一名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从而形成血站与献血者之间长期依赖关系[8]。同时血站还要做好精细化服务,因为精细化服务对于献血者选择再次、多次、定期无偿献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血站工作人员应用热心、爱心、诚心、耐心向献血者提供超值服务,去感动、保留献血者[9],这也是建立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措施。

1 陈旭东.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与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510-511.

2 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S].

3 范亚欣,安万新.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06.

4 杨建强,陈莉,李天君,等.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4):413-416.

5 杨建强,陈莉,刘战地,等.2007至2012年河北省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4,(16):2530-2531.

6 谢熙熙,苏虹,陈通,等.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分布调查[J].医学综述,2012,24(18):4269-4271.

7 王霓,安万新,梁晓华,等.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现状和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40.

8 王晖,季晓辉,傅强,等.南京市献血服务新举措成效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01.

9 陈涵薇,张清.精细化服务在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08.

·本文编校 朱 毅·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Team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Zhao Hongxiang.

Yancheng Center of Blood Bank,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56,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 of recruiting and reserving a team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nd strength the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team. Methods: The statistics of the group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of Yancheng area from 2011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sex, blood type, times of donation, occupation, degree of educa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sults: The number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from 2011 to 2013 is increasing. There were more male donors are than female dono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ypes of A, B, O, and AB was basically the same siz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largest number has been the regular blood donors who donated about 4-10 times,while there were fewer donors who donated 10 times. The number of donors aged from 18-30 has been declining year by year.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were those from 31-50 of age. The rate of those aged 55 and abov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area has been the team of people who graduated from senior middle school followed by the team of the people who graduated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here were even fewer people who

higher educated like graduate students. The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re workers, followed by farmers, then teachers, medical staffs, civil servants; The number of civil servants and leaders who donated blood regularly is increasing while the number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from college students is declining. The number of blood donors from soldiers has been the smallest. The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has been from the urban area of the city, while Dongtai county ranked the second, and Dafeng county the third. The number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points has been increasing. Conclusion: The composition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City i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rait of the group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 good foundation of making a good promotion and preservation for these regular blood donors can be laid.

Regular blood donors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cruitment Reserve

2015-04-13;

2015-07-21)

①盐城市中心血站 盐城市 224056

猜你喜欢

采供血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