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剂量关系研究

2015-08-02许克云滕晓菲陈爱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江苏省体育锻炼

许克云 滕晓菲 陈爱国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剂量关系研究

许克云 滕晓菲 陈爱国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探讨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剂量关系,为通过体育锻炼手段提高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供应用基础。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人口统计学问卷, 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江苏省9个城市36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1) 江苏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在年龄、健康状况、社区活动上存在差异 (2) 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具体表现为:进行中等强度且每次持续31-59分钟,每周3-5次、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的体育锻炼更有益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体育锻炼 江苏省 城市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近年来江苏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政府领导和研究者的重视,其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问题尤为突出。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日常生活能力是影响老年人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1-2]。最近,来自运动心理学的一些研究也初步发现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体育锻炼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还缺乏充分、可信的论证[3-4]。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体育锻炼与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剂量效应”关系,为通过体育锻炼手段提高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的地理区域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3个大区,在每个大区分别选取3个城市,共9个城市;在这9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选取2调查个区,共18调查区;每个调查区选取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计3600名,剔除无效问卷485份,有效问卷3115份(其中男1277,女1838)。

1.2 调查方法

在每个调查区,调查点选取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健身点和购物中心等地方进行发放问卷,用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被试填写好后当场回收。统一主试和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实施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

1.3 研究工具

体育锻炼情况测量使用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5],日常生活能力测量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6],人口学特征测量采用陈爱国等人编制的人口统计学调查问卷[7]。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SD)表示,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显著性为P<0.05。

表1 人口统计变量、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回归汇总

表2 人口统计变量因素、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回归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调查发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SD)为15.26?3.323,该量表总分大于等于20分认为受试者有明显功能障碍,低于20分则认为无功能障碍,也就是说本研究调查的老年人整体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较好。

2.2 日常生活能力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考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在地区、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收入、吸烟、饮酒以及BMⅠ等方面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年龄、健康状况、社区活动情况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 =0.000,p<0.001;健康状况p =0.002,p<0.01;社区活动p =0.039,p<0.05),上述数据呈现伴随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健康状况为优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频率的增加,日常生活能力也随之增强。

表3 锻炼持续时间与锻炼水平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主体间效应检验

表4 老年人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图1 日常生活能力在锻炼强度、一次时间和锻炼频率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图

2.3 日常生活能力在体育锻炼各因子上的差异

2.3.1 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总体效果

由于部分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本研究主要探讨体育锻炼对日常生活能力净的影响。所以首先把人口统计学因素作为一个整体为第一预测变量,体育锻炼为第二预测变量,日常生活能力为校标变量建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

方程模型一的R2=0.050,方程模型二的R2=0.092;对回归方程的F检验,得到方程模型一F=4.197,p=0.000(p<0.001),方程模型二F=4.220,p=0.000(p<0.001),表明方程模型一和方程模型二都具有极显著性。方程模型一和二的R2变化值为0.042,说明体育锻炼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贡献率为4.2%。

方程模型一是以各个人口统计因素为预测变量,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为校标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健康状况、锻炼水平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具有显著性。方程模型二是把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各个因素与锻炼水平作为预测变量,以日常生活能力为校标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性分析,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依然具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体育锻炼水平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p=0.032,p<0.05),锻炼水平作为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B=-0.184(B<0),表明体育锻炼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呈现负相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越好,即日常生活能力随着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2.3.2 日常生活能力在锻炼持续时间与锻炼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参照《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锻炼量的计算及等级评定方法,将老年人问卷填写的一次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计算得分并划分为低锻炼水平组、中等锻炼水平组和高锻炼水平组,将锻炼持续时间小于1个月的为1组,1至6个月为2组,6个月以上为3组,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考察不同水平的体育锻炼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协变量,以日常生活能力为校标变量进行3(锻炼水平)3(锻炼持续时间)双因子多元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上表清晰可见锻炼持续时间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的p=0.000,表明日常生活能力在持续时间上具有显著主效应,锻炼水平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p=0.004,表明体日常生活能力在体育锻炼水平上也具有显著主效应;而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p=0.004,表明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的主效应显著。

进一步比较日常生活能力在锻炼持续时间与锻炼水平上的差异发现:不同水平的体育锻炼对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显著地增强作用;随着锻炼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的延长,中等锻炼水平对日常生活能力增强的效果最好,高锻炼水平次之,小锻炼水平效果最差。

2.3.3 日常生活能力在锻炼强度、一次时间、锻炼频率因子上的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考察日常生活能力在体育锻炼各因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日常生活能力在锻炼强度、一次时间、锻炼频率上存在差异,差异水平分别为p=0.010、p=0.010,p=0.031。为了进一步探讨出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明确日常生活能力在体育锻炼不同因子水平上的大小差异,本研究继续对日常生活能力在体育锻炼有明显差异的因子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注:锻炼强度(1=轻微运动,2=小强度运动,3=中等强度运动,4=大强度但不持久,5=大强度并持久);

一次锻炼时间(1=10分钟以下,2=11-20分钟,3=21-30分钟,4=31-59分钟,5=60分钟以上);

锻炼频次(1=一个月一次以下,2=一个月2-3次,3=每周1-3次,4=每周3-5次,5=大约每天1次);以因素水平为横坐标,以各组所对应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均值为纵坐标的折线图(见图1)可以看出:锻炼强度、一次锻炼时间、锻炼频率所对应的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值最低点分别为横坐标上3、4、4区域;3对应的是中等强度,4对应的分别为一次时间31-59分钟和每周锻炼3-5次,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越低越好。即:进行中等强度、持续31-59Min、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更有益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3 结论

(1)本研究调查的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较好

(2)江苏城市老年人日常生路能力在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健康状况为优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频率的增加,日常生活能力也随之增强。

(3)体育锻炼与江苏省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具体表现为:进行中等强度且每次持续31-59分钟,每周3-5次、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的体育锻炼更有益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1]王丽丽,陈长香,李淑杏,等.城市社区不同年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009):1608-1610.

[2]刘学员,赵蕾,谢岳云,等.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01-203.

[3]Oida Y,Kitabatake Y,Nishijima Y,et al.Effects of a 5-year exercise-centered health-promoting programme on mortality and ADL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J].Age and ageing,2003,32(6):585-592.

[4]刘超.苏南地区城市老年人幸福感,认知功能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4.

[5]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6]孟琰姣,陈长香,李淑杏,等.不同文化程度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7):1073-1074.

[7]陈爱国,颜军,殷恒婵.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35-139.

G804

A

2095-2813(2015)08(a)-0000-0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2TYC007)

许克云,女,1980.10,汉族,江苏高邮人,硕士,助教,从事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江苏省体育锻炼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