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31杜会明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导针髓内股骨

杜会明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会明

目的 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等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PFNA 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临床常见、多发性骨折,可因撞击、跌落等引发,尤其好发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关[1]。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交通事故频发,增加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是以手术固定的方式,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近年来也被逐渐认可,临床实践证明,PFNA内固定术不仅可减少多种骨折并发症,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缩短卧床时间,固定后骨折愈合率较高,现选取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50例患者均为云南省曲靖市县富源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7±7.5)岁。从致伤原因来看,有26例患者因跌倒致伤,20例患者为交通车祸伤,另有4例患者为砸伤。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颅脑损伤,8例患者合并肋骨骨折或其他肢体骨折。现病史:冠心病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

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因明显外伤入院,入院后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伴功能障碍。其中31例患者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部分患者大粗隆部肿胀,外旋畸形等。经X线检查可见病理性骨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锁定板组患者取大腿上段外侧纵行切口,牵引复位,将锁定板贴附于股骨上端外侧,克氏针固定,透视满意后,拧入合适长度螺钉。冲洗,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1~2d拔引流管,术后3d开始于床上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组:麻醉后,垫高患侧,闭合骨折复位,在股骨大转子上方行约长6cm,深度4cm切口,用三棱锥自大转子尖稍外侧向股骨髓腔内侧壁方向开口,插入导针透视观察并引导导针进入骨折远端髓腔,扩大转子入口。选择合适的PFNA,插入股骨髓腔,调整前倾角和深度,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沿导针扩孔,在螺旋刀片完全解锁状态下沿导针方向和定位孔分别打入锁钉,透视髓内钉及锁钉无误后,关闭切口。术中1例患者髓内钉插入困难,闭合复位不佳。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患肢承重,术后2d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半个月拆线,定期复诊,检查骨折愈合状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若正位片头钉应位于股骨颈中下三分之一处,侧位片位于股骨颈中央,保证头钉远端位于股骨头中央则证明手术成功,且尖顶距小于25mm,以保证头钉深度至股骨头下软骨下骨。

1.5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根据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标准,分为优、良、中、差四等级来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2.2 2组患者Sander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nders评分对比[n(%)]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低能量损伤,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一般治疗后常出现感染、复位不良等并发症,且手术创口大,不易愈合[2]。我们认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谨慎选择术式,以简单有效为原则。传统解剖钢板固定法具有骨折愈合畸形、股骨头切割、钢板断裂等诸多缺点,且创口大[3]。

PFNA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兼具传统手术的牢固稳定,又具有简单、微创的优点,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且患者术后2d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更快,并发症少。

PFNA采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进入骨质,对骨质填压作用好,铆合力提高,术者打入刀片时,填压过程感觉明显[7]。刀片与骨质铆合紧密,降低了出现松动的可能。手术操作简单,创口小,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较早行负重锻炼,牢固的内固定方法,确保了患者活动不会使固定部位松动。PFNA骨折端采用加压设计,不仅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而且加压螺钉和主钉之间沿轴向滑动,使骨折端加压更加稳定[8]。

综上所述,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可以较好复位骨折区并进行牢固固定,创口小,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及患肢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髋部疼痛相对较轻,尤其适合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张树臣.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29(1):78-80.

[2] 赵子春,曹志强,李光,等.PF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0):67-68.

[3] 徐伟.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81-82.

[4] 张作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110-112.

[5] 唐艳平,谢仙勇,曾敏川.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32-34.

[6] 朱定川,刘雷,高峰.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8-20.

[7] 贾献荣,陈建生,苏坤智,等.微创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22.

[8] 曾超,王一任,魏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 Meta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12,37(6):606-6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69

云南 655500 云南省曲靖市县富源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杜会明)

猜你喜欢

导针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