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山间小镇建设模式探究
——以武夷山市星村镇为例

2015-07-31王兴平朱秋诗ZHUKaiWANGXingpingZHUQiushiHULiang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镇区村镇城镇

朱 凯 王兴平 朱秋诗 胡 亮 ZHU Kai, WANG Xingping, ZHU Qiushi, HU Liang

“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山间小镇建设模式探究
——以武夷山市星村镇为例

朱 凯 王兴平 朱秋诗 胡 亮 ZHU Kai, WANG Xingping, ZHU Qiushi, HU Liang

以星村镇的发展实践为山地城镇建设的剖析标本,将地域性的文化基因、文脉特质等内容融入到其城镇建设模式的分析之中。基于对星村镇特色要素与功能的梳理,确定自身的区域发展品牌,引导形成其发展定位,并通过发展定位传递到城镇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经济承载、空间特色凸显和空间方案建构等具体内容之中,指导星村镇“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镇区建设模式成型。

山地城镇;建设模式;定位

0 引 言

依山傍水是山地城镇建设的传统与共识,中国自古以来,在村镇与住宅的选址上讲究风水,几乎一致为依山傍水之势,原因在于山川能成为天然屏障以防外来侵犯,同时,也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美景[1]。对于有着得天独厚资源的山地城镇而言更是如此,其以山水为依托,成就自身独特的城镇建设模式亦是顺理成章。事实上,这一传统共识在现今诸多的山地城镇建设研究中亦被提及,如袁明权在其对西南山地历史城镇特色与保护的研究中指出要择水而居、依山建城,城镇与山水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山地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且对于山地城镇的建设而言,由于其受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城镇建设不但要在城镇整体层面注重河网水系、山体等对城镇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的要素,还要在城镇内部空间方面加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2]。

与平原城镇相比,山地城镇作为一种特定的城镇类型,对其城镇化空间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以及对共识性问题的把握;另一方面,也需要集合众多的现实空间治理个案,以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3]。目前,我国的山地城镇多有生态要素多、廊道体系不发达、景观要素布局松散等问题,对其空间进行梳理的必要性也日渐迫切[4],加之城镇的各种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山地城镇建设中对于城镇经济活动、空间特色以及空间方案等内容进行关注的必要性被进一步强调。相应地,加强对于该类地区的规划引导既是对上述研究导向的回应,也是对该类地区的城镇建设进行关注的集中体现[5]。

针对山地城镇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内容,研究选取武夷山市星村镇为案例,其境内属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1~405m,最高点是素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海拔2157.50m,多数境域为森林所覆盖(图1),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镇。

图1 星村镇土地利用现状Fig.1 land use status of Xingcun Town

图2 星村镇地理区位图Fig.2 the location of Xingcun Town

图3 星村镇林地占总用地的面积比例(2011年)Fig.3 the area proportion of forestland in Xingcun Town (2011)

需要指出的是,星村镇不仅是典型的山地城镇,而且作为研究个案,其自身又有特定的地域性,与地域性相呼应,城镇建设中还需要关注的则是文化景观[6],主要涉及建构筑物、空间、结构、环境等物质构成要素和人居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价值信仰等文化构成要素[7]。考虑到文化景观涉及要素的广泛性,本文将星村镇建设引导中对于文化景观的强调体现在将其具有的文化基因、文脉特质融入到城镇发展定位,以反映其城镇建设特色,并通过城镇定位传递到以承载经济发展为内涵、以凸显空间特色为表现和以建构空间方案为支撑等城镇建设具体指导内容之中。

1 基于功能特色的城镇发展定位

星村镇的功能特色与其区位、地形地貌以及文化积累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并因此形成了自身独特且颇具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发展定位,对于指导城镇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星村镇位于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是武夷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境内拥有国家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景观要素。星村镇区是武夷山风景区的四大入口之一,距离市区、火车站和机场都在20km以内。全镇群山绵延、溪流环绕、森林繁茂,林地占总用地面积的85.6%(图3),且早在“十五”时期即为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乡镇,也是武夷山市首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作为山地城镇,星村镇有丰富且具有市域、省域、国家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发展要素,并促成了其多样化的城镇功能,整体而言,可归结为生态、旅游、居住、服务、生产五个子类,按照影响层级分为国际、国家、省域和市域(武夷山市)四个层次,不同子类的特点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星村镇各类功能的影响层级梳理可见,其所反映的是星村镇的生态、旅游和人文特色,并通过茶叶、自然与人造景源、朱子理学文脉等具体对象得到体现,同时也形成了“九曲源头,峰奇水秀景绝妙;茶香福地,文雅品盛市繁华;朱子游乡,流风遗韵人杰灵”的区域特色品牌。

与星村镇发展的区域特色品牌相呼应,城镇发展定位是指导城镇发展的源头依据,星村镇的发展定位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既有功能的影响层级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把握区域功能整合与提档升级的发展诉求。基于以上原则,肯定星村镇茶产业和地处“双世遗”的国际影响力层级,明确星村镇具有生态、宜居和人文交融特点的国家影响力层级,强化星村镇在超越省域乃至闽浙皖赣区域范围内的休闲旅游特色以及影响力层级,引导星村镇确立特色城镇节点的省域影响力层级,进而确定了星村镇“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基地、国家重要生态人文美地、闽浙皖赣休闲旅游胜地和福建省域特色新农村展示区”的发展定位。其中“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基地、国家重要生态人文美地、闽浙皖赣休闲旅游胜地”三项定位针对的核心是星村镇的镇区。

表1 星村镇各类功能在不同区域层级的影响力及特点Tab.1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lev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unctions in Xingcun Town

2 城镇定位指导下的城镇建设模式

城镇建设以承载经济发展为内涵、以凸显空间特色为表现、以建构空间方案为支撑,相应地,在自身发展定位的指导下,基于现有的城镇产业基础与空间特点,星村镇镇区建设模式的成型面临着经济转型、空间特色挖掘以及空间方案的生成与深化等具体问题。

2.1 内涵:经济转型引导与策划

经济是城镇建设的支撑,同时也是城镇空间的核心内涵。星村镇的经济发展以茶产业支撑为现状,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世界红茶和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曾为国内最大的茶贸易中心、加工中心和晋商万里茶路起点之一,有“武夷岩茶第一镇”之称,获评“福建产茶明星乡镇”。近年来,星村镇的茶叶种植面积稳居武夷山市首位(图4),大小茶厂共有1000多家,呈现出近乎“村村种茶、家家制茶、户户卖茶”的茶业盛景。

表2 三种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Tab.2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s

与星村镇茶叶产业主导的经济发展现实相对应的是星村镇旅游型小镇的打造诉求,而在既有上位规划和政策指导下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构建系统的特色产业体系,则是星村镇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方向。就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关系而言,可将星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为三类:茶产业主导型、旅游业主导型和“茶—旅游”协同型。由于三种发展模式的见效性、长远性和特色性存在差异(表2),结合发展定位指导下的星村镇茶产业转型和旅游业发展诉求,确定星村镇今后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茶—旅游”协同型。该模式的核心在于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的三位一体,即以茶产业为基础,形成茶生产、茶旅游和茶文化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逐步搭建茶产业带动茶旅游、茶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宣传推广茶产业和茶旅游的良性发展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主线,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同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图4 武夷山市各乡、镇、街的茶业种植面积比较Fig.4 the comparison of plant area of tea in different parts of Wuyishan

图5 星村镇的产业组织体系Fig.5 the industry system of Xingcun Town

图6 镇区与周边自然山水关系图Fig.6 the diagram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rivers

在确立“茶—旅游”模式之后,基于星村镇的产业发展基础,确立星村镇产业体系的引导路径:首先是茶叶产业链的绿色化与内部企业的竞争力强化;其次是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与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再次是配套与支撑服务的完善,生产与消费氛围的营造。继而,在产业之间的关系架构方面,引导形成茶产业、旅游产业、非茶叶类农林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即以茶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撑,形成农林产制销体系、旅游及配套服务体系和生活服务体系三大产业体系(图5),且三大体系相互融合,推进和打造星村镇的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星村镇的经济转型导向下的产业体系落实必然要求在作为镇域核心空间的镇区上予以体现,对于星村镇的镇区而言,其以承载服务业为主要任务,与“茶—旅游”模式主导下的产业体系相对应,在“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基地、国家重要生态人文美地、闽浙皖赣休闲旅游胜地”三项发展定位的指导下,策划形成四个主要的特色街区,分别为茶旅游街区、民俗文化街区、艺玩游购街区和旅游配套餐饮零售街区,这些街区在分布于镇区的同时支撑空间方案的形成。其中,茶旅游街区旨在塑造星村茶旅游特色,有茶工坊、茶科馆、茶史厅、茶艺堂等供游客游览与体验;民俗文化街区以民俗欣赏与体验、民俗与文化产品展销为主题;艺玩游购街区将游客引至镇区,展销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玩产品,并提供相关的导游、导购服务;旅游配套餐饮零售街区提供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餐饮服务与零售服务,活跃镇区的商业氛围,促进星村镇与度假区之间的人、物、资本等要素的流通。

2.2 表现:空间特色梳理与挖掘

“依山傍水”是自古以来城镇选址的一般规律,也是城镇建设中我国“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重要体现,星村镇区选址于镇域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从选址到布局再到建设,充分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山水景观的共融及与历史文脉的共容,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田”格局。

在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星村镇区位于九曲溪上游,处于山环水抱的中央,镇区建于缓坡之上,具有良好的风水格局。由于武夷山脉的阻隔,星村几无朔风之侵,利纳季雨风之进入,虽有季节分割,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的形成,是宜居之所;周边山地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可供利用,周围有溪水环绕,河谷内地势较低,有耕地可供饱暖,也利于镇区排水,是安居之所。

图7 镇区周边主要景观关系图Fig.7 the diagram of main surrounding landscapes of Xingcun Town

在与山水景观共融方面,风水出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关系,追求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统一,星村镇区的布局正是反映了此情况(图6-7)。其以武夷山脉为背景和衬托,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景深和距离感。以河流为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以朝山为对景和借景,形成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远处山峦重叠,亦起到丰富景深的作用。总体形成山环水抱、曲水朝堂、水砂交会的景观格局,显示出山水城田有序分布、层次结构丰富分明的特色。

在与历史文脉共容方面,星村镇区的选址继承了我国古代城镇选址和山地城镇选址注重“因山形,就水势”的传统,形成了“整城依山筑,四水绕城流”的城镇布局,具体有四个特点:其一,选址于九曲溪南岸,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和生产条件,此外,沿河的竹、木、砂、石资源丰富,利于城镇建设;其二,在城镇建设中逐步近山避水,主要的街道多位于南部的缓坡地上,确保汛期不受洪患的影响;其三,功能布局上注重因地制宜,与传统中轴线相结合,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轴线,左文庙(学校)右衙署(政府)、生活区居于两侧的功能布局;其四,由于镇区建于缓坡之上,形成了老镇区蜿蜒曲折,起伏有序的街巷,增加了老镇的空间层次,扩大了镇区的尺度感,也增添了步行的乐趣,同时,民居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排列也颇为有序。

图8 镇区空间演化与分布格局Fig.8 the spatial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Xingcun Town

图9 镇区空间布局意向图Fig.9 the spatial layout image of Xingcun Town

图10 中心镇区空间结构示意图Fig.10 the diagram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Xingcun Town center

进一步地,星村镇区内部亦形成了老镇区、旧镇区、新镇区和景区(九曲花街)等特色片区,不同片区又有自身的空间环境特征。老镇区至旧镇区由北向南、拾级而上,旧镇区至新镇区、景区则两翼扩展、就势而下,体现为“依山就水、近山避水、依山筑城、曲水绕城”的空间演化过程和格局(图8)。从景观风貌而言,古镇区(老镇区、旧镇区)以传统建筑为主,新镇区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景区则为彰显地域特征的现代建筑风格。镇区内外道路骨架基本完备。镇区靠近九曲溪,有利于形成带状滨河绿化开敞空间,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整体上,星村镇的镇区空间利用体现了对于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绿地、水系的良好组织,结合商业、文化建筑功能,形成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亦塑造了“山环水绕、丘田城托、城景交融、茶香幽远”的镇区空间特色,从而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具有典型历史和地域特征的特色山地城镇。

2.3 支撑:空间方案辨析与深化

基于对星村镇区空间特色的梳理与挖掘,研究进一步明确星村镇区的布局构思,形成自身独特的布局意象,继而为空间方案的确立与深化奠定基础。

星村镇区的布局构思集中从“山水城田”格局延续和“旅游名镇”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回应其发展定位。其中,“山水城田”格局的延续强调尊重并延续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山水城田”格局,在规划布局中萃取星村镇在历史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融的成功经验,注重水脉及两侧开敞空间的保育,结合镇区丘岗和周边山体构建景观视点体系,活化老镇区的街道和公共空间,优化新镇区的人居环境,构建城镇建设与风貌景观和谐统一的精巧小镇。

“旅游名镇”形象的塑造强调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体现旅游名镇的性质和功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精美、舒适、人与自然相融合、历史与现代共生的游憩与居住空间。通过功能区调整和结构性交通组织协调旅游区与生活区、老镇区和新镇区的关系;在设施和环境建设上应符合国际旅游城镇的建设标准;在用地结构上应突出休闲、观光、购物一体的旅游特色。

相应地,星村镇镇区的布局意象表现为:江墩南来,九曲西流,两溪三水穿沃野平畴,汇于镇区东北;周遭九山,为丘为冈,为嶂为峰;城(镇区)以丘为心、以冈为肩,西靠三嶂,外望三峰;城(镇区)内以齐云路为轴,以市场为界,北古南新,北游南居(图9)。

进一步结合中心镇区的布局构思与意向,研究形成“一轴四区”、“两轴六片区”、“两轴一带六区”三个中心镇区空间布局方案,根据星村镇区的现状发展条件以及空间发展态势,基于多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论,研究在确立方案三为最优方案的同时,将其空间布局思路进一步深化,即中心镇区未来形成“两心两轴、一带六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图10)。

其中,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为两心,前者以商贸街为中心,主要承担为旅游人口服务的商贸、休闲、餐饮等商业服务功能;后者为齐云大道北段至原有老镇中心,主要承担镇域人口的商贸商务和生活配套服务。南北向商贸服务发展轴和东西向公共服务发展轴为两轴,前者以综合服务核心为中心,沿齐云大道北向延伸至传统商业街区,南向延伸至茶文化展示中心,承担面向镇区和旅游人口的商贸服务职能;后者以综合服务核心为中心,沿学前路向东延伸至体育公园,向西延伸至镇政府南侧,主要承担科教文卫和行政办公职能。旅游服务发展带(一带)以九曲路为起点,沿大布岭和镇东路向南延伸至新车站,自北向南串联民俗旅游—传统商业街区—九曲花街—茶文化旅游区—沿河景观公园等镇区主要的旅游节点。六区分别为九曲旅游服务片区(九曲花街)、老镇服务片区、综合服务片区,新镇居住片区、南部茶叶小区和生态旅游体验区。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星村镇经济转型触点的旅游街区、民俗文化街区、艺玩游购街区和旅游配套餐饮零售街区等特色街区都位于镇区的旅游服务发展带上。其中,茶旅游街区位于镇区东侧,沿镇东路布置茶工坊、茶科馆、茶史厅、茶艺堂等供游客游览与体验。民俗文化街区位于镇区北部,以街尾为主轴向两侧拓展,对既有建筑进行系统的整修与改造,在街面、道路、色彩及业态方面进行系统整理。艺玩游购街区位于镇区北部,主要沿商贸街进行布局。旅游配套餐饮零售街区位于镇区北部,打通并加强了镇区与九曲花街的功能关联和空间串联。

3 结 语

星村镇作为山地小镇,其“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建设模式以地域性人文与地理要素为基底,通过对其品牌要素与特色功能的梳理与挖掘,明确了其“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基地、国家重要生态人文美地、闽浙皖赣休闲旅游胜地和福建省域特色新农村展示区”的发展定位并作为指导镇区建设的纲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加快星村镇茶产业转型,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改变传统粗放型“茶经济”模式,并带动关联产业,在践行“茶—旅游”协同路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其二为延续“山水城田”交织相融的城镇生态格局,围绕九曲溪、大王峰、岩茶山等重要的自然要素,结合镇区内部的自然地形,形成富有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色的空间景观风貌;其三为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疏导和整合各类发展要素,结合商业、文化建筑功能,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形成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镇区的文化内涵、宜居度和旅游服务水平,形成“茶—文化—旅游”协同且与镇区空间特色相吻合的空间方案。这一建设模式的成形无论是对于具有特定地域文化基因或文脉特质的山地城镇之城镇化空间的优化,还是对于星村镇自身的转型发展和镇区的自然与人文要素整合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致谢:感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长给予的项目支持以及《武夷山市星村镇总体规划(2011—2030)》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基础资料提供方面给予的支持。

[1] 王紫雯. 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讨[J]. 城市规划,1998(04): 17-19.

[2] 袁明权. 西南山地历史城镇的特色与保护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2008.

[3] 吴勇.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2012.

[4] 何晓蓉, 李辉霞, 周红艺, 等. 我国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6): 198-200.

[5] 樊杰, 王强, 周侃, 等. 我国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初探[J]. 城市规划, 2013(05): 9-15.

[6] 王云才. 基于景观破碎度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浙江诸暨市直埠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01): 10-22.

[7] 徐娜. 西南山地传统商贸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3.

图表来源:

图1-10:作者绘制

表1-2:作者绘制

(责任编辑:袁李姝)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Mode of “Tea-Culture-Tourism” Coordination in Mountainous Towns—A Case of Xingcun Town in Wuyishan

Taking Xingcun Tow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ous cities and towns, and set up the corresponding mode in consideration of cultural gene and vein. Based on its typical development elements and functions, this paper defined regional brands and orientation of Xingcun Tow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wnship orientation, this paper paid attention to the analysis of its economy development, spatial characteristic and structure, and guided to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ea-Culture-Tourism” coordination.

Mountainous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Mode; Orientation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107

朱凯, 王兴平, 朱秋诗, 等. “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山间小镇建设模式探究——以武夷山市星村镇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1): 38-43.

TU984.181

B

2095-6304(2015)01-0038-06

朱 凯: 东南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jameszhukai@163.com

王兴平: 通讯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wxpsx@seu.edu.cn

朱秋诗: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注册规划师

胡 亮: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注册规划师

2015-01-10

猜你喜欢

镇区村镇城镇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文化边城镇远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人口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