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病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紧急处理

2015-07-30吕凤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预防麻醉

吕凤莉

【摘要】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结束后一定的时间内患者能够苏醒,对相应的外来刺激,能够用语言或者行动做出有效的回应,说明患者已经脱离麻醉状态,恢复至安全状态。如果心血管病患者在术前实施全身麻醉后超过2 h仍然还处于麻醉状态,神智及意识没有恢复过来,就可以认定该患者为麻醉苏醒延迟。在医学临床中,麻醉苏醒延迟现象并不少见,会严重威胁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对麻醉苏醒延迟做出正确判断并找出麻醉苏醒延迟的直接原因,可避免并发症,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病;麻醉;苏醒延迟;原因;预防;紧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手术结束后一定的时间内心血管病患者能够苏醒,对相应的外来刺激,能够用语言或者行动做出有效的回应,说明患者已经脱离麻醉状态,恢复至安全状态。如果患者在术前实施全身麻醉后超过2 h仍然还处于麻醉状态,神智及意识没有恢复过来,就可以认定该患者为麻醉苏醒延迟。在医学临床中,麻醉苏醒延迟现象并不少见,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必须对麻醉苏醒延迟做出正确判断并找出麻醉苏醒延迟的直接原因,确保患者手术成功[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心血管病患者手术全麻后苏醒延迟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8~82岁;ASAⅠ级9例,ASAⅡ级21例,ASAⅢ15例,患者全部属于术前清醒的心血管病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通过静脉给予丙泊酚(propofol)和芬太尼(枸橼酸芬太尼,多瑞吉,芬太尼,Fentanyl),在维库溴铵(Vecuronium Bromide For Injection)诱导之后进行气管插管,在手术中进行机械通气,给与患者吸入1.2%~2%的七氟烷、使用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Hydrochloride;Ultiva),同时间断进行补充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15~30 min停止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控制在常规治疗用量之内。在手术麻醉期间,使用仪器同步监测手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实时监测心电图和体温,密切注意患者的尿量和出血量。正常情况下,手术一般需历时2~5 h,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时间一般为120~600 min。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找出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确定处理方法。

2 病因

2.1 发生手术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病症

①麻醉药物过量

麻醉药物过量分为3种:一是单位时间内麻醉药物过量,二是麻醉药物总量过大,三是患者个体差异过大造成麻醉药物的相对过量,其中,麻醉药过量最为常见。临床中,肝功能和肾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差异都可能造成手术患者麻醉耐受性差,产生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②低血压

本身属于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在手术中有低血压反应。

③低氧血症

患者由于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使脑缺氧,产生意识障碍现象。

④贫血

在手术中患者失血过多,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现象。

⑤低血糖

误用超量胰岛素,使糖代谢出现紊乱乃至休克昏迷,意识不清。

⑥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昏迷,重症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用量不足,或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导致昏迷。

⑦水、电解质紊乱

水、电解质严重紊乱引起意识不清,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等。

⑧脑疾患

手术对脑中枢的不良刺激,发生脑水肿等。

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患者垂体功能减退或粘液性水肿等。

⑩中枢神经敏感性增加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敏感性原因,发生手术麻醉后苏醒延迟。

k中毒

尿毒症、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以上病症均发生手术麻醉后苏醒延迟。

3 紧急处理

3.1 加强给氧

保证呼吸道通畅,监测及保证BP、HR、CVP、PCWP、C2、SVR稳定。

3.2 应用拮抗药物

特异性拮抗药物:可使用纳洛酮0.4 mg静脉注射,在患者呼吸恢复后的0.5 h再肌肉注射0.2 mg,并进行注射烯丙吗啡5~15 mg。

巴比妥类:使用派醋甲酯30~50 mg静脉注射。

苯二氮卓类:使用氟吗泽尼0.2 mg静脉注射,以后进行0.1 mg/min,直至到患者清醒。

非去极化肌松药:使用新斯的明1~2 mg和阿托品0.5 ~1 mg静脉注射;吡啶斯的明0.15 ~0.25 mg/Kg加阿托品0.005~0.01 mg/Kg。

3.3 非特异性拮抗药

使用吗苯派酮0.4 mg静脉注射[4-6]。

4 结 语

心血管病患者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患者苏醒时间长短取决于患者本身所患其他疾病、个体差异以及麻醉用药量等多种因素。在手术结束后提前掌握原因,做好预防及紧急处理,可避免并发症,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 钧.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药用量及麻醉苏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2] 康吉龙,李成福,金文哲.低温引起的苏醒延迟1例[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01).

[3] 吴国远,应启益,覃 能.小剂量纳洛酮多沙普仑对老年人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01).

[4] 乔 庆,顾晓静,徐 静,钟泰迪.艾司洛尔在门诊小手术丙泊酚麻醉中对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复苏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

[5] 蔡小丽.患者对麻醉药物临床试验同意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

[6] 李凌云.关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高血压术中的麻醉处理[J].中外医疗,2011,(20).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预防麻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