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研究

2015-07-30季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

季明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分析术式的可行性,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结果 通过临床分析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82例患者中死亡29例,病死率为35.37%;器官衰竭11例,发生率为13.41%;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现象的有14例,发生率为17.07%;肺部发生感染26例,发生率为31.7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很多,因此需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有利于让患者安全的度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手术方式;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血糖的升高导致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增多,患者手术的难度增加,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以及死亡率也会上升[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7.34±8.09)岁;

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史3~30年;脑出血当中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29例;单纯的脑室出血9例;基底节区出血33例;小脑出血4例;皮质下方出血7例。既往诊断为糖尿病62例,病史2~19年,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53例;2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被诊断为应激性糖尿病,既往没有糖尿病史。

1.2 诊断标准

取患者的肘部静脉血液,使用严格的生化检验对血糖进行测定,正常值在3.9~6.3 mmol/L,当患者空腹测得血糖值≥7.0 mmol/L,或者是随机测得血糖值>11.1 mmol/L时,诊断为高血糖。

1.3 手术方式

对所有患者实施急症手术,其中开骨瓣清除血肿22例、实施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35例、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5例。

1.3 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

使用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流程为:用普通胰岛素50 U加入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50 mL,

2 mL微量泵入患者静脉,并根据患者的血糖对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手术前给药一次,在0.5~1 h后给药一次,2 h之后测量患者指尖的血糖将其控制在7~12 mmol/L,

手术之后的血糖控制在5~9 mmol/L。对于术后能进食的患者在三餐之前、餐后的2 h、以及睡前进行血糖的测量,视患者的情况而定,可以在凌晨2~3点测量一次[2]。

2 结 果

通过临床分析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82例患者中死亡29例,病死率35.37%;器官衰竭11例,发生率13.41%;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现象的有14例,发生率17.07%;肺部发生感染26例,发生率31.71%。

3 讨 论

糖尿病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脑出血又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病情发病急、危重程度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导致患者出现原发性脑损伤,还会造成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功能代谢紊乱等症状共同对脑组织造成损害,患者的颅内压增高,临床中的风险因素增加,甚至出现脑疝等严重后果[4]。机体中胰高血糖素、人体生长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在患者体内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促使糖原分解、出现异生以及糖耐量降低,血糖呈现上升趋势,甚至促使产生酮体或引起高渗性非酮性的酸中毒。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机体中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同时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从而引发机体中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辨识标志。常常伴随着潜在的心血管、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在后期很可能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杀菌性能下降,抗体生成数量越来越少进而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机体组织的愈合能力变差。当心脑血管发展到高血压脑出血时,无论1型还是2型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趋势与应激性糖尿病患者相比更为明显,有缺血缺氧性的脑损伤或是脑水肿的病情加重[5]。在本次研究中,同样呈现出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伴随着病死率高的特点。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治疗的方式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手段,只有快速、有效的实施手术以及对围手术期的血糖进行控制才能更好的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部82例患者死亡29例,

病死率35.37%;器官衰竭11例,发生率13.41%;术后切口14例,发生率17.07%;肺部感染26例,发生率31.71%。当前医学的发展让治疗手术趋向于“微创化”。分析当前的术式,微创治疗对患者实施穿刺血肿碎吸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瓣血肿清除减压术相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其具有创伤小、简捷方便、疗效稳定以及安全性高、费用低、适应症广等优点。另外,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极为重要,一旦出现漏诊或者是血糖控制不到位,会让手术的风险提高。同时,给药胰岛素是抑制患者血糖升高的有效措施,通过微量泵入胰岛素,根据患者的血糖对速度进行调节,能迅速有效控制血糖,术前、术中、术后均能持续调控,让患者顺利的度过危险期,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国平,廉 坤,蒲 军,等.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9):143-144.

[2] 赵 铟,秦 敏,邓小芹,等.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4,11(15):343.

[3] 邹 文,王 攀,肖文倩,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4,12(10):150-151.

[4] 樊孝江,赵 宏,李纯志,等.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外科治疗[J].南京部队医药,2002,4(5):10-12.

[5] 葛玲丽.高血压合或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5):278,284.

猜你喜欢

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
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分析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老年重症胆管炎42例手术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