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患者心搏骤停的急救方法与护理要点探讨

2015-07-30曲凌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急诊

曲凌云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心搏骤停的急救方法,并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7例,进行急救措施并给予护理干预的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7例,单纯进行急救措施的作为参照组,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急救后的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急救后的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76.6%,参照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急诊患者心搏骤停时,施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以及增强生命体征等相关措施,并给予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急救成功的概率,降低突出状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威胁,且进行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以患者为中心,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急诊;心搏骤停;急救方法;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心搏骤停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种病症,如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的机会。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医院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各医院医疗科技的日益发展,其急救措施也应该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完善[1]。同时,相对于完善的急救措施,在患者急救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变的尤为重要。本研究将针对急救患者心搏骤停的急救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护理干预的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7例,进行急救措施并给予护理干预的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7±5.3)岁;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7例,单纯进行急救措施的作为参照组,其中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1±4.9)岁。心脏骤停时间5~42 min,平均时间(11.2±3.9)min,其骤停原因为呼吸道窒息、药物过敏、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以及心源性猝死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施以单纯急救措施。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2.1 急救措施

使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及时的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2];掌握好患者救抢的时间,利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对患者施以抢救,同时将人工呼吸机接通,给予患者氧气,且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2~3条静脉通道,便于后续药物的输入[3];根据医嘱使用升压药物,保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同时保证其他药物的有效输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心脏复苏方法,使用肾上腺素等小剂量的药物,并在患者心脏复苏后,将其送至监护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且及时给予心室纤颤患者心电除颤;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等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1.2.2 护理干预

加强应急护理干预:在急救完成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应急处理,如吸痰、人工呼吸、吸氧以及心脏按压等。

心理护理干预:因为心脏骤停发生的比较突然,患者家属一般对其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以及悲观等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详细向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病情的变化,降低患者的疑惑,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呼吸道护理干预:所有参加抢救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准,能够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辨别,如发现患者在其呼吸的过程中,气管出现异常的响声,需要给予重视,检查其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如发现分泌物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且在操作时需要保证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免对呼吸道造成严重伤害[4]。

1.3 急救效果观察标准

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后,其皮肤以及脸色比较红润,其散大的瞳孔逐渐缩小,接着患者能够自主呼吸,最后可以触到患者大动脉搏跳动,且经检查其肱动脉收缩压为6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首先利用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接着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中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其中,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后的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概率为76.6%,死亡率为23.4%;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概率为53.2%,死亡率为46.8%,由此可知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因为心搏骤停的情况比较紧急,患者在其到达医院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因此,负责抢救的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能够制定严谨、科学有效的抢救方案。根据相关临床数据表明,目前部分医院由于护士人员对于心搏骤停抢救经验的不足,使其在护理过程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且不能对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进而降低了其抢救成功的概率[5]。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对心搏骤停患者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抢救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诊患者心搏骤停时,除需要及时对其科学有效的抢救措施外,综合且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抢救方案中的内容。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加其专业技能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各人员之间需要增强其协作能力,如此才能更好进行抢救工作,最终提高抢救工作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晓甜.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94-295.

[2] 郭春霞.抢救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137-137.

[3] 邵新凤.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50-851.

[4] 黄艳萍.急诊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16):283-284

[5] 陶 莉,李景荣.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22):2082-2083.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急诊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脑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