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采编同受众心理融合浅析

2015-07-29孙吉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采编电视新闻

孙吉麟

摘 要: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多新媒体涌现出来,令传统媒体受到了较大冲击影响。如何有效的巩固主流媒体地位,提升受众针对电视新闻的拥护度,符合其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成为当前应主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由受众需求角度入手,探讨了当前新闻采编包含的问题,并就如何使两者全面融合制定了科学对策。对提升电视新闻影响力,使之真正赢得受众认可,凸显电视新闻采编重要作用,有重要的实践意思。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 受众心理 融合

中图分类号:TN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45-01

1 电视新闻受众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是各类电视新闻性信息内容与报道模式的统称,为电视台主要的节目核心。电视新闻节目在发挥自身传输信息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获取广大受众的全面认可与有效支持,进而显著提升新闻节目整体收视率,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对受众心理需求展开科学分析。为确保电视新闻节目拥有理想收视率与良好传播效果,便应充分考量社会广大受众的具体心理偏好以及现实需求,进而形成更显著的社会效果与良好的经济效益。

广大受众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根本目标在于获取最新信息并对周遭事物产生更新认识。从内容层面来讲,其心理需求展现为了解新信息与知识,令其猎奇心理获得满足。而新闻的时效性则是获得高收视率的重要保证。伴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更需要及时性的电视新闻,因此,如何满足受众先睹为快、效率为先的心理成为电视新闻媒体的共同追求。

电视新闻本质特点在于真实性,在确保时效性基础之上,将各类资料精准无误差的传至广大受众,对电视媒体来讲责无旁贷。另外,受众拥有获取精准公众信息的知情权,通过电视新闻有关信息可反过来引导受众认知,因此,电视新闻节目更应体现真实性。

2 电视新闻采编包含的问题

纵观当前电视新闻节目采编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在罗列较多数字却欠缺实质内容,涵盖的信息量也不多,会令受众产生平淡无奇的感觉,无法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一来,电视新闻势必减少了可看性。一些电视新闻由于内容乏味且展现方式单一,欠缺新意,无法形成良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地方台,电视新闻内容多报道会议,整个新闻充斥着各种会议镜头,时政新闻占据较大篇幅,势必使受众不能提起兴趣。

伴随受众品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于新闻类栏目实效性需求增长,一些对时效性无法做出快速反应的电视新闻节目势必丧失了新鲜感。例如,有些电视台新闻节目经常应用近期、日前等词语,使时间概念更加模糊,时效性自然无法体现出来,亦无法使大众产生共鸣。

电视新闻节目价值与真实度成正比,而现实生活之中,一些影响力有限的电视台为提升收视率,过于片面的迎合受众,歪曲新闻事实以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该类行为不但无法持久的赢得受众,还会对社会形成负面影响,对大众形成一定误导。

3 电视新闻采编如何有效融合受众心理

3.1 符合受众新闻内容需要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整合新闻稿件过程中,应对各个层面与环节全面兼顾。在确保各种类新闻有效搭配的基础上,应丰富新闻节目表现手法。可利用详尽充实的资料画面以及同其互相匹配的文字语言,形成提升电视新闻质量以及收视率的良好效果。对于播音稿件,应尽可能的应用受众理解的口语化字眼表达,体现亲民性。通常,广大受众最愿意接受的语句词汇便是同自身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形式。平常应用的词汇语句更加容易使受众引发共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编辑电视新闻播音稿件的阶段中,应尽可能的预防应用太过死板或是书面性的言语词汇,而应采用口语、平民词汇。另外,应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尽可能的令受众以最快速度掌握丰富新闻信息,并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引导。

每个新闻节目均有一定的主旨,记者完成新闻采访后,编辑工作者应依照所需表达阐述的宗旨针对素材做合理的选择取舍。将同新闻主旨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删减剔除,进而明确更为重要的新闻事实。另外,电视新闻节目总体时间有限,因此提升信息效率也成为采编人员应全面应对的问题。在固定时间之中,为令受众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对各条新闻总体长度做有效管控,在确保受众可以认可与接收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言简意赅,有效的缩减新闻节目时间。

3.2 满足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需求

能够报道独家新闻对各个电视台来讲均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保障。因而新闻人应具备的敏感度需要其在引发新闻事件之时,及时快速的报道各个事件环节,以提升节目时效性。一旦记者收到有关信息后,应极尽所能在最短时间到达新闻现场,掌握新闻内容一手资料,并真实的记录具体新闻事件的引发过程。新闻采编过程之中采访是最为基础以及重要的任务,同时也为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记者人员不但应具备优秀素质,还应注重同各个工作环节全面配合协作,力争以最快的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另外,当记者获取到一手采访资料后,新闻编辑应快速针对各类信息作出整理归类,依照电视新闻节目主旨作出合理的删减,快速的对播音稿件进行整理并及时向外发布最权威的信息。特别是有可能对当前社会引发重要影响的新闻事件,节目应利用对重要新闻快速、权威、及时有效的播报以稳定受众情绪,确保现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做出最为合理科学的舆论引导以及管理控制。

3.3 引导受众获取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体验

电视新闻节目由多重文字、丰富画面以及生动语言集成融合,在其中穿插现场画面势必可有效提升新闻节目真实性。新闻编辑在进行视频信息后期制作的阶段中,应就现场各类真实生动画面做合理适度的处理加工,通过蒙太奇等各类方式手段,以提升新闻事件现场画面的整体真实性。

排除现场画面之外,新闻现场声音为另一类可提升新闻节目真实有效性的核心关键。在现场的目击人或是主人公的态度、意见,记者在现场进行的事件报道等,均是提升新闻节目权威性、增强事件真实性的重要渠道。通过现场声音可令电视新闻事件排除主观情感尽可能的将真实事件还原,以全面提升新闻节目可信性。因此,电视新闻节目采编工作中,应有效的利用现场声音引导受众获取更为真实的体验,令他们更加认可并拥护电视新闻节目。

4 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采标以及制播,应全面考量广大受众的现实心理需要,然而却不应一味盲目的迎合,而是应在确保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借助扩充对受众心理层次的考量,对他们形成合理科学的引导。应积极由提升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做起,有效弥补当前电视新闻采编中包含的不足与缺陷,真正提升节目整体收视率,确保电视新闻行业的良好、健康、持续发展。再者,应提升广大受众认可度与关注度,在公众舆论导向以及管控阶段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任明,从受众需求角度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贵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85.

[2] 张袖砚,新闻时效性的把握[J].记者摇篮,2009(7):42.

[3] 邢虹文,电视、受众与认同:基于上海电视媒介的实证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 荣荣,刘京林.社会问题报道与受众心理引导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采编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关于影视“翻拍热”的受众心理分析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主流媒体:如何以采编经营“两分开”实现“两加强”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