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有文学性的钢琴小品

2015-07-29黄颖琳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黄颖琳

摘 要:《四首小诗》分别根据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而成,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首先就《四首小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四首小品所表现出的音乐风格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音乐本体进行了系列的分析。麦克道威尔的《四首小诗》中的音乐,篇幅都不是很长,且都附有一部分描述性的文字,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内容,在其标题和诗歌的依托下,作曲家用自己的笔触塑造出了四个具体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关键词:麦克道威尔 四首小诗 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43-01

1 麦克道威尔《四首小诗》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分析

《四首小诗》创作于1988年,对于麦克道威尔来说,1988年是其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从国外旅居学习的生活转为定居美国,同时也是他早期音乐创作与晚期音乐创作的风水岭,由于欧洲学习经历和音乐风格的影响,早期的作品当中常常能够看到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影子,在这部分作品中具有麦克道威尔鲜明的早期音乐创作特征,而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也为后期写作手法的成熟与完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音乐风格综述

综合四首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四首小诗》的音乐风格进行综述。

四首作品都是以诗歌为创作蓝本,并将诗歌置于乐曲前,达到情绪铺垫的作用,同时由于诗歌的作用,也使得标题具有了幻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其创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总结为以诗歌原文为依据,在乐曲的开始处首先将诗篇陈示出来,然后用音乐的方式将诗句解读一遍。

麦克道威尔早期的作品往往强调诗歌文学与音乐语言的联系,意图将语义性的诗句与非语义性的音乐语言联系起来。然而,由于音乐无法直接传达语义信息和画面信息,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显得有些抽象,同时,由于作品中的音乐旋律要模拟诗歌的语句,所以,在旋律线条上其连贯性和长度都是比较明显的特征。

由于受李斯特、瓦格纳音乐的影响,早期的麦克道威尔也将半音阶风格的激进和声和不协和音运用到了这几首作品当中。

3 《雄鹰》(《The Eagle》)音乐本体分析

《雄鹰》是这部小品中的第一首,四首作品具有最明显的戏剧性变化,音乐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音乐分句清晰,语句连贯,主题乐句在不同声部之间不断延伸发展。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变密、音乐变厚,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

首先,我们对第一部分进行分析,音乐开始于主调升c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律动感较强的3/4拍子开始于“ff”力度下,“坚定的、果断的”再次强调弹奏要果断干脆,紧接着出现了主和弦以和声进行的方式进入到Ⅲ级和弦中,由于主和弦在强拍强位上,同时又是附点音符的重音,因此,结合力度、节拍和和声的因素,主调的音乐形象快速建立起来,从而塑造出了“雄鹰”刚毅迅猛的生动形象。接下来的音乐由三连音的动力性带动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两小节的乐句,其基本节奏以附点、三连音、二八组合为主。

在第一部分的音乐进入到第二部分之前,作曲家首先用低音声部的半音阶下行改变了音乐的发展动向,为后面的音乐做了铺垫,同时下方声部也由高音谱表发展成为低音谱表,音域逐步由高到低发展,并以K46结合属七和弦终止。在后半部分,音乐形态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上方声部以三连音节奏、长乐句为主,音乐中包含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而下方声部以八度重复的方式,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乐句,力度的安排以“ppp”开始,与前一部分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由于低声部的模仿,使得两部分的音乐能够有机统一起来。最后,音乐在上方声部的下行发展和下方声部的音符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走向尾声,并以极强的几组柱式和弦结束在主和弦上。

4 《小溪》(《The Brook》)音乐本体分析

作品《小溪》的音乐外部形态与《雄鹰》截然不同,有4小节引子,为带再现的三段式曲式结构。在引子部分,作曲家首先用分解和弦的方式模仿了小溪潺潺流动的形态,然后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将主旋律音高提高,并结束在F大调的主和弦上,接下来由单音D—bD—C的下行半音级进进入到主题乐句的描绘,紧接着是三小节上下声部音符走向以倒影式结合,营造了主题灵动丰富的形象特征。然后,相对舒缓的4拍子改为律动感更强的3拍子,音乐在一小节的延续和一小节的过渡之后,转变成为了舒缓而宽广的旋律形态,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的结合,以及下方声部的跳动式的三连音,模拟了小溪水面荡漾和水底激流的场景。在这一部分作曲家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方式,将“小溪”的主题形象进行强化。接下来的音乐则完全突破了之前的音乐模式,在保留典型的节奏模式的基础上,音乐的流向和动态都发生了改变。紧接着,节拍再次回到4/4拍,而音乐也以变化再现的方式,对呈示部分的音乐进行了改变和强调。最终,音乐以流畅的上行琶音结束在主音位置上。

5 《月光》(《Moonshine》)音乐本体分析

《月光》是四首作品中结构层次相对复杂的一首,同样是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由于月光的形象是朦胧的、柔和的,因此,从整体的音乐发展来看,这首作品的音符组织方式也是符合这两点特征的。作曲家通过声部的连续和相互穿插来表现月光的特点.开始部分的音乐以右手为主,左手给出T—S—T的和弦支撑调性,而音域由低到高,用音乐的方式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之美,同时,音乐的进行中包含着多个声部的同时发展。紧随其后的音乐一直延续着这一特点,但是低声部的和弦逐步发展成为带律动感及规模的织体形式,而中间声部也不断的丰富壮大,原有的主旋律声部则逐步减弱,在第23小节,下方声部停在了G和弦上,上方声部则转化成单线条的三连音下行音符,进入到发展部分的音乐,发展段落以主题句为基础,最后回到了主题部分的再现。

6 《冬天》(《Winter》)音乐本体分析

作品《冬天》是四首作品中最为华丽的一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装饰音和演奏记号的大量使用,琶音和跳音的结合,描绘了冬日冰雪凛凛的景象,而音乐的第一部分就由这样的音乐动机发展而成,我们在这里称它为主题动机,第一部分由16小节组成,通过流动性的、动机式的音乐连接而成。接下来,节拍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3/4拍变为了更加流动性的6/8拍,音符的使用集中于低声区,通过三个声部的同时进行,与上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关系,在10小节的持续之后,再次回到原有的节拍,但是音乐仍然保持着变化后的节奏痕迹,然而音区却提高了许多。最终,音乐在这一系列的变化发展之后成功的将主题动机再现了出来,同时,又保留了变化部分的声部组合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曼,陈勤.麦克道威尔《十二首炫技练习曲》之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129-139.

[2] 毕玲.由中国钢琴教材选择麦克道威尔所引发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1):74-77.

[3] 张悦.论麦克道威尔《林地素描》的套曲性:新学术,2007(5):70-71.

[4] 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05.

[5] 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 张悦.论麦克道威尔早期作品的旋律形态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1(7):148-149.

[7] 陈瑶.麦克道威尔与第二新英格兰学派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