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2015-07-28曾维平

江西教育B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燕班会班级

曾维平

她,连续25年担任班主任,坚持帮助关爱留守生、学困生,给他们母爱般心灵呵护和物质资助;她,是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获教育部基础课程研究中心优秀教案设计与实践奖;她,依靠党组织成立了“龚全珍式”学困生辅导工作室,成效显著。她用一颗质朴坚强的心塑造了一位出色的人民教师形象。

教改路上的追梦人

初见张燕时,是在冬日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萍乡市第四中学“龚全珍工作室”的门口相遇。明媚的阳光洒在穿着一袭红衣的她身上,分外精神。见到记者,她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朴素、淡雅是她留给记着的第一印象。

1989年,张燕从萍乡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芦溪县芦溪镇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在农村中学呆的6年多时光中,落后的教学设施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磨灭她对教育的热情,反而塑造了她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品质。1995年,张燕被选拔进入萍乡市第四中学任教。

“数学就是文化,学习数学就是体验人生……”一谈起数学,张燕的眼里闪闪发亮。在常人眼里,中学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为此,张燕付出了大量心血,努力探索致力于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创新。“我动心、动情演绎,学生自然会手为心动,智被情启。”这是她对教学目标追求的境界。其次是上好每节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她精心设计,大胆创新。“什么是我们教学的成果?当学生走出校门,经过遗忘和沉淀后的东西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成果。”在课堂上,张燕用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激发思考、激发创造的场。说起勾股定理,证明有200多种,她问学生能否知道一种;在讲解七年级的应用题入门时,谈及增长率问题时她建议学生调查银行利率,为自己打打小算盘;遇到打折问题,她让学生到商场去体验……在她看来,数学不是艰涩难懂的学科,而是触手可及的、可以体验的生活。

张燕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可能是学困生。有的学生上课一下子没有听到,就跟不上进度了,对这种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课后来问我。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学有余力,对学习要求不满足,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张燕这样对记者说道。她很注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下功夫,让每个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纠错本”。相比较于成绩,她经常反思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品质。

“刚来张老师班上的时候,我对她上课的印象就是效率很高。她总倡导一题多解,喜欢让我们思考,喜欢课堂互动。她说话风趣,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学生邹一格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业负担重,我觉得这个负担主要是心理上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不堪重负。我非常热爱我的课堂。在课堂上,我追求的是宽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孩子的思维总是处在思如泉涌的状态中。”张燕对教学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2002年,由于多年执教普通教学班效果突出,学校委任她为刚开办不久的初一年级实验班班主任,并兼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师。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张燕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经过3年的努力,她任班主任的教学班参加中考,所有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其中一名学生的成绩位列全市第一。2005年下半年,她继续到初一年级兼任班主任并承担另外两个班的教学工作。2008年参加中考又是所有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张燕创造了学校的“奇迹”。

“给学生一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业余之际,张燕不忘时刻充实和提高自己。她相继取得了数学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文凭,还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班学习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她还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

在教研教改中,张燕被推到“传经送宝”的前沿阵地。她多次应邀前往全市乡镇中学作示范教学。她是国家“Z+Z”课题研究基地学科研究员、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教学教练员。她主持的国家新课程研究项目,已有3项获国家级奖励;她设计的教案、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她辅导学生参加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和其他竞赛获国家级奖励16人次。“有内涵、理论新、设计新颖”是国家数学教育专家对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

班级管理的有心人

从教25年,张燕也当了25年的班主任。谈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她颇有心得:“如何形成良好班风,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一个班级的班干部做得好,能对老师的班级管理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要教会学生去管理。在班级中,有些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只知道学习,生活方面却是个低能儿。作为班主任,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细致地对待……”张燕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25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张燕摸索出一套艺术的管理方法。即:培养一个班子(班委会),依靠两支队伍(团员和值日干部),养成三种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读书习惯),开好四个主题班会(每周一主题),落实五项措施(定期召开团员班干部会、学生交心会、科任教师联系会、家长座谈会和家长联系卡制度)。“活动是中学生教育的最好载体,但是活动的设计应有意境。”在主题班会环节上,张燕花了很多心思。她经常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会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针对每一届学生的不同情况,她精心设计了近百节主题班会,如:针对学生上中学后爱花钱、浪费严重现象,开展了“说一千,道一万,只为有个好习惯”的主题班会;“快乐成长”主题班会则让家长与学生面对面解决问题,让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顺利度过叛逆期;“逆风飞扬”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体验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她还经常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参加主题班会,让他们讲述个人奋斗历程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张燕看来,学生评价自我的主题班会是最好的心理辅导课。“其实组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不容易,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做好PPT ,设计好节目情景,他们常常自主利用双休日完成。我也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她如是说。

在张燕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她和学生们春游的照片。“麻山之行”“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快乐演出”……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她和学生的欢乐时光。张燕认为,学生的成长并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靠学生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等活动中得到锻炼。

张燕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成长记录本”。记录本上记录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家长反馈意见及学生的反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一年下来,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历程,借以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果。”张燕告诉记者。为了能和家长更好的的交流,张燕还组建了家长微信群。她在一周内把七(8)班的所有家长和科任教师都拉进了群里。“这样一来可以帮助管理,二来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老师和家长既可以群聊又可以私聊。每天群里会分享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家长自己也得到提升。”有了家长的支持,张燕的班主任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七(8)班,曾经是全年级中最难管的班级,却在张燕手里发生了转变。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她所带班级年年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校优秀班主任。

“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教育同样如此。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必须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环境让学生亲历过程、获得感悟、促成反思。这样的教育才可以产生一种穿透力量,才能持久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内化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张燕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学生心中的知心人

杨红鸽是七(9)班的班主任,也是张燕的同事。从入校时的伙伴到现在的校领导,张燕在杨红鸽心里的角色始终没有变。在她看来,张燕就像姐姐一样。“那个时候我刚参加工作,来到学校有种不安和陌生,张燕似乎感觉到了这些,时常关心我,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的正是爱。”杨红鸽对记者说道。2011年,杨红鸽的女儿上初中了,基于信任与了解,她选择让女儿到张燕带的班级读书。“女儿进校时并不太优秀,我有些担心她跟不上。初中时期正是孩子的叛逆期。结果两年下来,她成长了许多,最大的变化是个性变得积极阳光了,成绩也跟了上去。”杨红鸽问及女儿的感受。女儿说,老师很少生气、红脸。对每个人都很平等,挺亲切的。比妈妈好。“张燕真的很会开导学生,她把我的角色抢去了。”杨红鸽笑着告诉记者。

小雨是张燕新接班级中很快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学习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迟到早退,上课漫不经心,课外“拉帮结派”,喜欢给人取绰号,欺负同学。老师多次对她进行暗示教育,旁敲侧击,但她却不以为然。很多课任老师都在班上公开批评了她。然而,小雨依然没有改过的迹象,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纪律也更散漫了,成为班上坏影响力的代表。

为何是这个结果呢?张燕经过了解得知小雨自幼父母离异,抚养她的重任全落在她妈妈的肩上。妈妈对她的期望很高,自小培养她弹钢琴、学主持、绘画……而她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情感上比较脆弱,性格敏感而偏激,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

为了帮助她,每天放学后,张燕陪她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每天40分钟,半个学期后,全部功课跟上来了。圣诞节那天正好是小雨的生日,张燕组织全班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一句祝福,张燕还为小雨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雨非常感动,终于向张燕敞开了心扉。师生之间不但消除了隔阂,感情也更融洽了。

小刘是张燕班上一个不爱讲话、比较封闭的女孩。经历父母离异的她,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小刘比较自卑。有一次,她拿了同学的笔记本。有学生向张燕告状,张燕想着怎么处理这事又不伤害小刘的自尊心。“我没有把她的行为定义为‘偷,而是跟她说老师给你买个新的笔记本,别人的我们不要。”张燕巧妙地处理了这件事。同时,发动班上同学关心、帮助她。感受到了温暖的小刘进步很快,初中毕业后考入了萍乡中学重点班,再后来考入井冈山大学。学生家长找到张燕要她当孩子的干妈,张燕愉快地答应了。

小许是初二时中途插班到张燕班上的。在原来的班级,小许经常与同学打架,和老师顶撞,上课自由进出毫无纪律观念,其他学生对他敬而远之,老师对其也失去了信心。接收这个学生时张燕起初有些顾虑,但校长认为,学生都是可能教育好的,让他换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对张燕的信任。

向班级学生介绍小许时,张燕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灿烂的笑脸给了小许第一次心灵的震撼。为了建立他的自信心,张燕一方面寻找他的闪光点,发现他字写得不错,让他负责班上的板报,并鼓励他把作业写整洁;另一方面组织班干部平时帮助他,课余给他补课。然而,很多不良习惯不是一下子改得过来的:不参加劳动、上课讲闲话……张燕包容着,耐心地期待着他的改变。

有一次,小许在课堂上依旧和其他同学讲闲话,张燕用眼神制止了其他学生,但小许没有停止讲话。于是,张燕很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不希望失去大家对你的尊重,你必须先尊重你自己!”那次以后,他开始懂得自尊的重要性了。张燕认为过分的迁就就是放任。

恰逢全校开放式的主题班会由张燕所带的班级主持,小许在班会上的演讲《为自己鼓掌》在全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慢慢地,他开始接受他人的帮助,学习习惯好了,成绩也提高了。家长说,孩子已脱胎换骨了。几年后,小许考取了江西师范大学。

课上是严师,课外是朋友。张燕平日里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上课规规矩矩,下课也会跟她开玩笑。在她那帮学生眼里,张燕很少发火但很有信服力。 有句话说:“难以教育好的学生是没了自尊心的学生,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学生。”“自尊是学生极其珍贵的心理品质,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张燕颇有感触地说。

同事之间经常小聚,大家说好出门不谈工作事。但只要有张燕在,说着说着就会谈到学生,聚会往往就变成了工作餐。对待年轻教师,她从不吝惜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方法。年轻的老师们都亲切地唤她“姐姐”。每年教师节前后,同事们都能在学校传达室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写有“燕姐收”的贺卡。张燕对学生的真情奉献,使她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她带的班级读书。

家人眼里的痴狂人

家庭对女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09年至今,五年间,张燕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给了学生。谈及家庭尤其是儿子,她很愧疚。儿子读初中时,张燕仍然是跨年级教学,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读高中时,为了照顾儿子,她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陪读。尽管如此,她还是早出晚归,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后来,儿子考大学时的成绩不太理想,张燕为此大哭一场,兼顾两头太难了。儿子长大后逐渐理解了母亲,也开始支持她的工作。“我上课时用的PPT都是儿子帮我做的。”张燕欣慰地说。张燕的丈夫是当地一名公务员,起初也不太理解妻子的行为。“丈夫以前常抱怨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他叫我干脆嫁给学校算了。”张燕笑着说。现在,丈夫成了她的得力助手,比她还热心学生的事。家人的支持给了张燕莫大的动力。

2009年,张燕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萍乡市劳动模范,2011年获“江西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014年9月,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在龚全珍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张燕毅然带头组建了“龚全珍式”学困生辅导工作站,目前已吸纳50多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其中。“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张燕这个朴素的女子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感悟,走出了一条平凡而又精彩的路。

本栏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xuyajian@126.com

猜你喜欢

张燕班会班级
张燕副教授
科技前沿
班级“四小怪”
FuzzinessinEnglishAdvertisingTranslation
不称心的新班级
海边的少年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