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乌上海独唱音乐会:女神不老

2015-07-28顾超

歌剧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乐会歌剧

顾超

还记得郭德纲曾经说过,说相声的不如唱歌的有优势,因为笑料必须翻新,段子必须说新的,而名歌手只需要一首歌就能够唱到退休。虽然这话并不是绝对准确,然而放眼望去,流行歌坛有太多的“一曲歌王”,即便是美声领域里也有不少歌手靠着早年的名声和不多的角色维持着自己的声望。乔治乌无疑是其中一个。

或许对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或者声乐学生来说,乔治乌还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她早年和索尔蒂录制的那一版《茶花女》为她打下了江山。之后与聚散无常的前夫阿兰尼亚的合作,也从歌坛佳话逐渐转向街头的“唱新闻”。很多资深歌剧迷和专业人士都在计数,这么多年来,乔治乌在剧目上究竟有多少长进,甚至有人开始批评她的表演做作、嗓音退化,整天在社交网络上秀各种华服美食。看到这些评论之余,我也很好奇,她现在的状态究竟如何?还能够吸引观众么?事实证明,只要是乔治乌的演唱会,就能把现场塞得满满当当。一出场,就引来了粉丝们的欢呼雀跃。那种明星架势,直逼去年同样在东艺音乐厅演出的芭托丽。

和上次来上海的情况很不相同,乔治乌以钢琴作为伴奏,也没有选择歌剧段落作为曲目,而是一整台的艺术歌曲,这对于我来说倒是引起了一阵好奇。乔治乌能唱的歌剧选段,大概可以预计,但是对她歌曲上的涉猎,相对是陌生的。拿到曲目单,发现有一半是来自他家乡的歌曲,剩下的一半则是法语和俄语歌曲。对于厌倦了俗套曲目的朋友来说,这或许是必须去听听乔治乌的理由之一,也让这场音乐会的价值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开场的演唱,乔治乌似乎不在状态,她频繁地寻找位置,不断调整自己的发音口型,有时甚至有较重的喉音,这些不同时代的法语艺术歌曲(从拉莫到德彪西),对她来说似乎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我很怀疑她的练声准备比较仓促,这也是独唱音乐会上不时会遇到的问题,直到上半场最后的拉赫玛尼诺夫,她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状态,声音通透,气息支持强而有力,咬字也更为坚定、自信,也验证了我开始的怀疑。可惜,唱完这几首,半场已过,实在不过瘾。下半场都是她熟悉的风格和旋律,乔治乌对于这些来自故乡的音乐拿捏得相当自然,就好像是从心里直接流露出来的。尽管没有什么花哨的表演,也足以让人听到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歌曲的动感。

作为一种回馈或者“情怀”,乔治乌还是加演了“我亲爱的爸爸”。不少人在台下轻声合唱。让我意识到专业观众(声乐系学生教师、资深乐迷)也为数不少,他们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客观来评价,无论是从专业还是业余视角,这场音乐会都有可借鉴、学习之处。乔治乌的临场反应十分出色,单纯从技巧上说,她的声音走向,甚至她对于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都具有很高水准,还是业界的标杆。这和曲目量、新剧目的挖掘并无关系。当然我也很担心,在个人生活中迎来新篇章的乔治乌,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开拓新的领地,从而向着她理想的歌剧女神的目标更进一步,这对她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希望下次在上海见到她的时候,无论是节目还是她本身,又是一番新面貌。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音乐会歌剧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搞砸的音乐会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失败的音乐会
走进歌剧厅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