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高坝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2015-07-25常明云

陕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铺筑心墙蓄水

常明云

(大唐呼图壁水力发电厂 新疆 呼图壁 831200)

1 工程概况

石门水电站枢纽由沥青心墙砂砾石坝、右岸泄洪系统、左岸引水系统、地面厂房等组成。工程所处位置为高寒地区,极端最低气温-40.40℃,最高气温达39.10℃。沥青心墙坝坝顶高程1243.00m,最大坝高106.00m,坝顶全长312.51m,坝顶宽10m,坝体最大底宽约392m。坝体上游坝坡为1∶2.2,并于1210.00m高程设置3m宽马道;下游坝坡为1∶2.0,其构造见图1。

2 沥青混凝土心墙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2.1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控制

2.1.1 沥青

通过实验和经济性研究,大坝心墙采用的沥青为90号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指标(250℃,100g,5s)60~88(0.1mm);延度(5cm/min,150℃)≥100cm,延度(1cm/min,50℃)≥10cm;软化点(环球法)480℃~550℃;溶解度(三氯乙烯)99.0%,脆点-100℃,闪点(开口法)2600℃;含蜡量(裂解法)2%。

2.1.2 碱性骨料

沥青混凝土砂石骨料选用石灰岩块石,经破碎、筛分获得,主要控制指标如下:

(1)粗骨料质量技术控制指标:粗骨料粒径范围为2.36mm~19mm,与沥青黏附性≥4级;

(2)中细骨料质量技术控制指标:细骨料粒径范围为2.36mm~0.075mm,水稳定等级≥6级;

(3)砂石骨料指标均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质量要求。

2.1.3 填料

填料选用石灰岩加工,粒径小于0.075mm。

2.2 配合比设计成果研究

本工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先在实验室对稳定性、挠曲性、不透水性和施工和易性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经过生产性试验对实验配合比进行验证和调整,确定最优施工配合比,配合比实验成果见表1。

2.3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运输控制

2.3.1 拌和站选择研究

经计算沥青混凝土拌和强度为43.3t/h,选YQLB1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生产能力为60t/h-80t/h。

2.3.2 原材料加热

图1 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横剖面示意图

表1 沥青混凝土最优施工配合比成果表

沥青加热:沥青采用导热油间接加热,沥青脱水温度按120℃±10℃控制,沥青加热温度按150℃~170℃控制。加热过程中,沥青针入度的降低不超过10%。保温时间不超过24h。

骨料加热:骨料的烘干、加热采用内热式加热滚筒,滚筒倾角按3°~6°控制,加热温度不高出热沥青温度20℃,实际温度按170℃~190℃控制。

表2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气象条件成果表

2.3.3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在拌制沥青混合料前,先对拌和楼系统进行预热,拌和时拌和机内温度≥100℃,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称量精度控制在±0.5%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先将骨料和填料干拌15s~25s,再加入热沥青一起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不少于45s。沥青混合料的出机口温度按150℃~180℃控制。

2.3.4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控制

拌制好的沥青混合料采用5辆5t保温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卸入装载机给摊铺机入仓。

2.4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的气象条件控制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气象条件研究成果见表2。

2.5 沥青混凝土心墙摊铺、碾压施工研究与控制

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分层、全轴线不分段一次铺筑碾压的施工方法。

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摊铺机机械化施工,摊铺机无法摊铺部位如基座、两岸接头部位,采用人工摊铺。

2.5.1 人工摊铺

2.5.1.1 工艺流程确定

测量放线—基础面处理(表面清理、干燥、加热、刷冷底子油和玛蹄脂)—支立特制钢模—过度料铺筑与初步压实—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抽掉钢模—过渡料碾压和沥青混合料碾压—铺盖毡布—施工质量检查。

2.5.1.2 关键工艺施工过程控制

(1)沥青混合料入仓

松铺厚度为28cm,误差控制在±2cm,碾压后厚度为25cm±2cm,入仓温度控制在140℃~170℃。

(2)混合料与过渡料碾压

①碾压顺序及方法:两侧过渡料采用2台2.7t自行式振动碾,沥青混凝土采用1.5t自行式振动碾同时品字形碾压,先静压2遍后再振动碾压10遍,振动碾行进速度按30m/min控制。

②碾压温度控制:碾压时温度按110℃~150℃控制。

2.5.2 机械摊铺

2.5.2.1 工艺流程确定

基础面处理(表面干净、干燥)—测量放线—摊铺机同时摊铺沥青混合料和过渡料—人工摊铺两侧岸边扩大段沥青混合料—过渡料碾压—沥青混合料碾压—施工质量检查。

2.5.2.2 关键工艺施工过程控制

(1)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合料从沥青拌和站运至摊铺现场后,卸入改制的3m3装载机,由装载机给摊铺机供料,摊铺机行进速度按1.2m/min控制。松铺厚度为28cm,误差控制在±2cm,碾压后厚度为25cm±2cm,摊铺温度按140℃~170℃控制。

(2)过渡料铺筑

①填筑顺序:心墙沥青混凝土与过渡料的铺筑超前坝壳料2~3层,按不高于80cm控制。

②紧贴心墙两边50cm宽度过渡料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布料,其它过渡料紧随摊铺机后人工配合反铲铺筑、整平。每摊铺段采用毡布遮盖心墙,然后整平碾压。

(3)心墙与过渡料压实控制

用2台振动碾先静压心墙两侧过渡料,离心墙20cm~30cm宽度和心墙一起碾压;接着用1.5t振动碾碾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振动碾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采用手扶振动碾碾压,辅以人工夯实。振动碾压行进速度30m/min,碾压时温度按110℃~150℃控制。

2.5.3 沥青混凝土施工关键要素控制

2.5.3.1 心墙与过渡料、坝壳料均衡施工控制措施

(1)心墙与过渡层同坝壳填筑料的高差不大于80cm。

(2)沥青混凝土心墙的铺筑,应尽量减少横向接缝。当必须有横向接缝时,其结合坡度一般为1:3。上下层的横缝应相互错开,错距>2m。

(3)心墙两侧4m范围内,禁止使用大型机械压实坝壳填筑料,以防止心墙局部受震畸变或破坏。

2.5.3.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控制要点

(1)当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70℃时,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使温度不低于70℃。

(2)连续铺筑2层及以上沥青混凝土时,下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降至90℃以下后方可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

(3)沥青混凝土在入仓后需静置15min—30min,以便将沥青混合料中的空气排出。

2.5.3.3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1)沥青混合料碾压采用1.5t振动碾碾压,初碾温度为145℃~155℃。碾压设定为:先静碾(无振动)2遍,然后再动碾10遍,碾压完后再静碾2遍收光。

(2)碾压过程中应对碾压轮定期洒水,以防止沥青及细料粘在碾压轮上,振动碾上的黏附物应及时清理,以防施工中“陷碾”。

2.6 沥青混凝土雨季施工控制

2.6.1 预控措施

(1)在连续降雨(日降雨量≥5mm)过程中,沥青混凝土心墙不施工。

(2)当有大到暴雨及短时雷阵雨预报时,做好停工准备,停止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2.6.2 雨天施工主要措施

(1)拌合、运输采用全封闭覆盖方式。

(2)采用覆盖等方式进行碾压密实。

(3)碾压密实后的心墙高于两侧过渡料10mm~20mm,以利排水。

(4)缩小碾压段,摊铺后尽快碾压密实。

(5)遇雨停工,接头做成缓于1∶3斜坡,并碾压密实。

2.7 沥青混凝土低温季节施工

2.7.1 预控措施

当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属低温季节,沥青混合料不应施工。

2.7.2 低温季节的非常规施工措施

环境温度高于-5℃~0℃情况下,在心墙铺筑现场搭设移动式暖棚,沥青混合料的出机温度按比正常出机口温度高5℃~10℃进行控制,采用保温罐运输混合料,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做到及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在上述措施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试验,确定各施工参数,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心墙。

3 沥青混凝土质量检测分析

3.1 无损检测

采用核子密度仪和渗气仪进行无损检测,核子密度仪平均密度2.383t/m3,最大值2.415t/m3,最小值2.368t/m3;计算孔隙率平均值1.51%,最大值2.11%,最小值0.50%;渗气仪测定渗透系数平均值2.98×10-9cm/s,最大值5.62×10-9cm/s,最小值1.18×10-9cm/s。无损检测各指标均优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3.2 取芯检测

沥青混凝土取芯检测从铺筑开始取芯共22次,芯样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检测平均密度2.404t/m3,最大值2.421t/m3,最小值2.393t/m3;孔隙率平均值0.711%,最大值1.16%,最小值0.33%;渗气仪测定渗透系数平均值3.07×10-9cm/s,最大值3.53×10-9cm/s,最小值2.85×10-9cm/s,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 大坝安全监测分析

大坝填筑于2012年6月20日到顶,2013年10月3日开始蓄水,于2013年底投产发电,2014年6月大坝蓄水达到初期蓄水1210m高程,通过一年运行,安全监测分析如下:

(1)坝体沉降分析:大坝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累计最大沉降量0.47%,达到初期蓄水高程,基本没有新的沉降。

(2)沥青心墙应变位移量(心墙压缩)分析:累计最大压缩应变为0.038,蓄水前变形基本稳定收敛,达到初期蓄水高程后变形很小。

(3)位错计变形:蓄水前心墙与岸坡位错计最大相对变形为-13.1mm,河床位错计最大相对变形量为-19.0mm,达到初期蓄水高程后无明显变形。

(4)填筑到坝顶时,心墙-坝壳料测缝计(心墙下游侧),蓄水前心墙-过渡料测缝计最大位移量为-19.3mm,蓄水后基本无变化。

(5)沥青心墙温度达到最高温度之后逐渐降低,蓄水前心墙底部最低温度为12.4℃,心墙顶部目前最低温度为18.3℃。达到初期蓄水高程后沥青心墙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6)大坝达到初期蓄水位1210m高程,最大水位变幅45.5m,心墙下游最高渗透水位为1146.9m高程,心墙后坝基最大水位变幅为0.9m,坝基渗流很小。

5 结语

石门水电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高寒地区,且昼夜温差大,施工时间短等条件限制下,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证工程工期,大坝心墙施工质量控制即是难点又是重点,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配合比控制与研究、施工工艺研究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和控制,心墙每天填筑3层,大坝月平均最高填筑强度达15.42m/月。安全监测信息反馈,大坝蓄水后各种安全监测数据收敛稳定,运行安全,证明采用关键技术控制措施确保高寒地区高坝沥青心墙防渗质量。※

猜你喜欢

铺筑心墙蓄水
2022年巴西水电站水库蓄水率达50%
300 m级超高直心墙和斜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铺筑”远大前程
基于流固耦合的深厚覆盖层粘土心墙坝稳定性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铺筑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索
铺筑安吉绿色节能之路
Therapeutic effect of okra extract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rat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ABH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力应变分析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