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疗效及稳定性分析

2015-07-24李林

当代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正颌畸形发生率

李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疗效及稳定性分析

李林

目的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53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联合正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结果、牙、颌、面协调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相关头影测量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NA、ANB及NA-PA均显著小于对照组,U1-SN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颌、面协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牙列整齐及侧面外形协调,稳定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正畸-正颌联合;上颌前突;稳定性

上颌前突是指下颌在头部的位置正常,上颌向前突出于下颌前形成的深超牙合,属于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主要与遗传、发育及疾病等因素有关[1-2]。研究表明,上颌前突的并发症不仅可引起牙合关系紊乱,还可导致面部畸形,进而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及面容[3]。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类牙颌畸形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为并发症的复发,故探讨术后稳定性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两家子乡卫生院收治的53例上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8)。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5.5±3.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4.3±1.9)岁,2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有开唇露齿,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咬合功能异常,自然状态下上下唇不能闭合,微笑时露龈,部分患者尚有下唇及颏部后缩现象。

1.2 方法 2组均先行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诊断畸形性质和类型。观察组先行正畸以纠正上颌前突前牙代偿性倾斜,经2个月正畸后行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待弓丝关闭后出现左右间隙再戴保持器进行固定,进一步排齐牙列,协调牙弓形态,建立尖窝交错的锁结关系,防止复发;对照组行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治疗,方法同观察组[4]。嘱患者定期行X片检查,随访1年,详细记录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结果及深覆盖、深覆颌及唇齿距离,其中相关头影测量指标为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颌突角(NA-PA)及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5]。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结果比较 2组治疗前相关头影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NA、ANB及NA-PA均显著小于对照组,U1-SN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头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x±s)

2.2 2组治疗后深覆盖、深覆颌及唇齿距离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深覆盖、深覆颌及唇齿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深覆盖、深覆颌及唇齿距离比较(x±s)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上颌窦感染、呼吸道受阻、牙齿活性降低及出血,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对照组为28.6%(8/2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正畸主要是对上下牙列进行排弄、整平Spee曲线,去代偿以及调整上下牙弓的宽度,由于骨性类患者具有高角倾向,故矫正过程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意义重大。研究表明,术前正畸需及时调整上下牙弓形态,可防止出现牙齿代偿性倾斜,在去除牙合干扰的同时矫正深覆牙合,保护牙体及牙列完整,同时避免术后出现口角塌陷,有助于去代偿并排齐下牙;术后正畸则可以解决正颌手术的遗留问题,精密调整牙颌关系,同时有效保证肌肉等软组织对新颌骨位置的适应及改变,利于口颌系统建立新的咬合关系[6-8]。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加颌间牵引对牙弓进行细微调整,故其治疗后角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大,表明在术前对患者行正畸治疗可使上前牙的牙釉质倾斜度达到正常范围。资料显示,良好的手术设计、精心的术前准备以及术者对手术的熟练掌握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正颌手术中易出现骨坏死、骨愈合迟缓、牙齿活力降低、神经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表明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稳定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承昊.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43-144.

[2] 毕春英,东耀峻.成年女性上颌前突术后颜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28):180.

[3] 华泽权,李欣欣,张力,等.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8):485-486.

[4] 唐镇.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术后疗效及其稳定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80-1082.

[5] 周志聪.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畸形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21-24.

[6] 刘曙光,艾伟健,周会喜,等.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J].广东医学,2011,32(22):2978-2981.

[7] 周会喜,薛国初,缪耀强.LE FORT,型截骨旋转颌平面矫治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J].广东医学,2011,31(11):1407-1408.

[8] 佘东育,朱双林.三维CT重建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34-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16

吉林 130051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两家子乡卫生院口腔科 (李林)

猜你喜欢

正颌畸形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正颌外科治疗手册:团队协作》出版发行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预见性护理结合护理路径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临床应用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