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5-07-24柏国宏

当代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鞍区管瘤占位性

柏国宏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柏国宏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40例,鞍旁占位性病变患者15例,鞍内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鞍上占位性病变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与误诊率。结果 40例患者CT扫描后诊断出35例,符合率87.5%,误诊5例,误诊率12.5%;MRI扫描诊断出39例,占97.5%,误诊1例,占2.5%。MRI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MRI扫描检查可明确描述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变范围、方式、部位、程度及病变部位形态等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鞍区占位性病变;MRI诊断;临床鉴别

鞍区占位性病变时颅内较为常见的病变,病变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发病部位较多,根据其发病部位主要为鞍上、鞍旁、鞍内等病变[1]。最常见的鞍区病变为颅咽管瘤、垂体瘤等,患者发病后应马上进行治疗,否则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MRI检查对鞍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诊断效果的诊断方法[2],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从影像学诊断角度鞍区占位病变分为鞍上、鞍内、鞍旁。MRI扫描采用多方位扫描,并且影像清晰,对鞍区内的细小结构也可清晰呈现,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时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加强重视,对疑似患者的确诊与治疗具有积极临床意义。现回顾性分析40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资料,对比MRI与CT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0月接诊治疗的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30.2±2.1)岁,患病时间0.5~3.4年,平均(8.9±0.3)个月。鞍旁占位性病变15例临床表现为视野减小、耳鸣头疼、视力下降。鞍内占位性病变20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昏睡、高血糖、肢端肥大。鞍上占位性病变5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视神经异常、耳鸣头痛、精神异常。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CT检查 CT检查采用西门子2CT机,选用60mL碘海醇造影剂,从听眦线上方约8~10mm位置开始扫描,将扫描层厚控制在6~8mm范围内,扫描速度为0.5s/圈,行反复性扫描。

1.2.2 MRI检查 MRI检查采用1.5T扫描仪,同时采用GD-DTPA增强造影剂。先进性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扫描层厚度设定为2~3mm,之后对冠状位和矢状位进行T1信号增强扫描,在对研究对象检查的过程中仪器的参数设定不改变。仪器参数设定为:T1WI TE 21ms、T1WI TR 400ms、T2WI TE 80ms、T2WI TR 3000ms。

对CT及MRI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经CT和MRI临床诊断获得数据实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后诊断出35例,符合率87.5%,误诊5例,误诊率12.5%;进行MRI扫描后诊断出39例,符合率97.5%,误诊1例,误诊率2.5%。MRI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P<0.05)。见表1。

表1 CT诊断与MRI诊断临床效果对比[n(%)]

3 讨论

鞍区占位性病变时颅内较为常见的病变,病变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发病部位较多,根据其发病部位主要为鞍上、鞍旁、鞍内等病变[3],最常见的鞍区病变为颅咽管瘤、垂体瘤等,患者发病后应马上进行治疗,否则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MRI检查对鞍区占位性病变时一种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的诊断方法。鞍区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鞍区内为垂体,鞍区上为视神经交叉,鞍区下为蝶窦,鞍区后未斜坡,鞍区2侧为海绵窦。从影像学诊断角度鞍区占位病变分为鞍上、鞍内、鞍旁。MRI扫描采用多方位扫描,并且影像清晰,对鞍区内的细小结构也可清晰呈现,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为视野减小、耳鸣头痛、视力下降、头痛昏睡、高血糖、肢端肥大、尿频尿急、视神经异常、耳鸣头痛、精神异常。

鞍区占位病变在颅脑肿瘤中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40例患者中,病变部位与性别无直接关系,年轻患者的发病率较高[4]。鞍区占位病变的类型较为复杂,并且诊断方式需要相对精确,诊断结果才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数据。目前临床中对鞍区占位病变的诊断方式主要为CT扫描和MRI扫描。随着核磁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MRI扫描结果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通过MRI扫描检查大大降低鞍区占位病变的误诊率。本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进行MRI扫描诊断出39例,占97.5%,误诊1例,占2.5%。MRI扫描诊断结果和符合率较好,也证实了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鞍区占位性病变多为颅咽管瘤,该病的发病源于胚胎时期上皮残留细胞导致的病变,所以在患儿中发病率较高,并且分为实性、囊性、囊实性部分。通过MRI扫描可观察脑脊液情况,如果含有蛋白质、胆固醇成分时,MRI扫描信号相对较高。肿瘤钙化程度较高时,钙化形态也多种多样,MRI信号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大多数颅咽管瘤可侵犯蝶鞍,但是对骨质并不产生破坏,实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发生信号强化,囊变区则无信号强化发生[5]。鞍区是最易发生脑膜瘤的部位,并且多发生于中年女性,肿瘤方向沿着脑膜生长,MRI信号特征较明显,并且信号显示均匀,肿瘤被脑脊液和血管所围绕,脑膜邻近部位发生增厚现象[6]。脑膜增厚可显示出鞍结节和前床突出的骨质变化。在实际临床诊断时,要考虑到脑膜瘤和垂体大腺瘤的诊断差别。

鞍区作为颅内占位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其病变种类也多种多样,一些较为常见的明显病变可容易判断和诊断,但是对不明显或者容易混淆的病变要更加细心地加以诊断[7]。MRI扫描可清晰勾勒出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特征,MRI扫描检查可明确描述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变范围、方式、部位、程度及病变部位形态等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8]。

[1] 陈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130-131.

[2] 江楠楠,朱敏,孙海辉.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12,21(2):131-134.

[3] 张晶,陆兆龄,冯蕾.弹性成像在子宫肌层病变微波消融治疗中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90.

[4] 刘霞,于台飞,高建伟.鞍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25(7):335-340.

[5] 李志勇,徐海波,孔祥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分析[J].中华医学会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2013,12(1):404-407.

[6] 加沙热提,木合甫.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3(36):229-230.

[7] 唐绍德.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0):180-181.

[8] 马景银,张斌,李丽,等.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4(11):74-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11

湖南 426100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柏国宏)

猜你喜欢

鞍区管瘤占位性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