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如何防止佩戴动态心电图中的干扰与伪差

2015-07-20珊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干扰

珊丹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干扰与伪差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伪差的方法,提高临床动态心电图检查质量。方法 对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1200例DCG监测结果的干扰与伪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改善DCG操作方法。结果 通过完善操作方法,排除外界偶然干扰因素,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做1600例DCG监测,干扰与伪差发生率比同期降低了4.91%,提高了动态心电图检查质量。结论 通过完善操作方法,排除外界偶然干扰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和伪差,提高动态心电图检查质量。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干扰;伪差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动态心电图(DCG)又称Holter检测仪,DCG检查技术经过50多年的临床应用和不断改进已成为了临床重要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开拓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发作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定性、定量分析及危险性评估以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定、评定窦房结功能、评定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等心血管病诊断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深受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的欢迎及认可。可是动态心电图信息采集记录的质量不好、干扰伪差大会造成采集图形不完整及失真,计数大量丢失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在编辑分析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干扰和伪差,分析人员用眼疲劳,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共进行DCG监测1200例,有明显伪差、干扰的有110例,发生率为9.16%。我们对每例干扰及伪差发生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通过完善操作方法,排除外界偶然干扰因素,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做DCG 1600例,有明显伪差、干扰的68例,发生率为4.25%,干扰与伪差发生率比同期降低了4.91%。现将分析干扰与伪差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2 导致干扰伪差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首先要了解仪器设备抗干扰指标是否达标,目前所使用的动态心电图仪仅用直流电供电来进行数据监测,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时时会因体位、活动量、情绪等均不稳定因素而导致记录数据产生干扰和伪差,因此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机的抗干扰标准是有一定区别的,一定要应用抗干扰性能基本都达标的动态心电图仪器。其中仪器的采样频率、频率响应和分辨率是影响动态心电图波形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给患者佩戴时一定要调试好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并反复进行确认,以保万无一失。频率响应范围是0.5~60 Hz,采样频率为128 Hz或256 Hz和分辨率为8~32 bit等[1-2]。调试好仪器后还要检查电极片质量是否达标,佩戴动态心电图时粘贴好电极片,防止脱落也是避免发生伪差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使用的电极片都是一次性纽扣式电极,具有使用方便,粘附率强,不易脱落,对皮肤无刺激,无需消毒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现在国家医药局发布的《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标准是:YY/T0196-2005[3]。应选择使用达标的好质量的电极片,这样能减少干扰及伪差。

准备好了记录仪和电极片后还要选择适当地粘贴电极片的部位,这也是减少伪差的必要因素之一。选择部位应避免锁骨及肋间凹陷处,这个部位与皮肤吻合不良造成基线漂移图形失真,也较易出汗,活动或坐位时电极片容易成团脱落,所以电极粘贴部位应选择肌肉量少的骨骼表面。选择好部位后还要对选择部位的皮肤进行处理。皮肤处理时胸部多毛者要剃毛后用酒精棉球擦拭(RA、RL、LA、LL、V1~V6)放电极的部位,再用砂纸轻微打磨2次,再用导电糊湿润电极片传感器的部位,粘贴在皮肤上,导电液能更好地深入皮肤角化层,使阻抗很快下降,使偏移电压趋向稳定,使记录的心电图形更清楚,避免干扰和伪差的发生。

1.3 佩戴动态心电图之前的患者沟通

为了能让患者配合好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保证检查结果的质量,在患者预约动态心电图时要做好相应的患者沟通,交代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内容有:交代患者在检查前1 d洗澡,检查当天穿无静电的宽松衣服;在佩戴过程中远离磁场的地方(电磁炉、微波炉等);不可做上肢较大的活动(跑步、跳舞、打球、拖地、开车、抱小孩等);不要吃太热的食物,少穿衣服尽量减少出汗,出汗多了电极片就容易脱落;严禁抓挠贴电极的部位,胶布过敏者用防过敏胶布;走路时手臂不要牵拉导联线,睡觉不要挤压记录盒,经常观察记录盒的工作状态。

2 结 果

通过上述的操作方法改进后干扰和伪差现象的发生率由原先的9.16%降到现在的4.25%,干扰和伪差的发生率比同期降低了4.91%,大大地降低了干扰和伪差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DCG的临床检查结果的质量。

3 体 会

动态心电图自问世以来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而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往往因患者自身、操作者而出现干扰和伪差现象。其中有些干扰和伪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和伪差,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动态心电图报告。

总之,在佩戴动态心电图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尽量配合好,消除一切干扰和伪差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准确有价值的诊断报告是我们心电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陈清启.心电图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66-1591.

[2] 尹彦琳.动态心电图的规范化[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3):634-642.

[3] 郭继鸿,张海澄,等.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干扰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乙肝治疗别被干扰素“干扰”
科学处置调频广播信号对民航通信干扰实例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