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质疑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语法

(集宁师范学院012000)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质疑

许俊芳

(集宁师范学院012000)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叔湘先生的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全书以语法分析问题为纲,结合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书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如区别词的问题、句子结构和分类问题等。

汉语语法区别词分析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分析》)是吕叔湘先生的一部重要语法著作。全书以语法分析问题为纲,结合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说,《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不仅是吕叔湘先生数十年从事语法研究的经验总结,而且是对我国语法研究的一个历史性总结。这本书出版以来得到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其内容和观点被广泛加以应用。广大语法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把它当成学习、研究汉语语法的良师益友,不仅从它的内容本身受到教益,而且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治学方法。吕先生在此书的序中指出:“提出各种看法,目的在于促使读者进行观察和思考。所以望得到的反应,不是简单的‘这个我赞成’,‘那个我同意’,而是‘原来这里边还大有讲究’,因而引起研究的兴趣。”吕先生的这个目的应该说完全达到了。

由于《分析》这本书写得极为浓缩,要真正读懂文章的微言大义并不容易,幸而有陈亚川、郑懿德夫妇为我们做了《分析》助读,对《分析》所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为我们做了全面的展示,使我们对《分析》的精华,能够很好地吸收。此书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人来说,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在肯定此书的贡献的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特向陈亚川、郑懿德两位先生请教。

一、关于区别词的问题

两位先生在解答第97个问题时,引用了《试论非谓形容词》一文,对非谓形容词的七个特征作了诠释,即:(1)都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小型水库”;(2)绝大多数可以加“的”修饰名词,如“小型的水库”;(3)大多数可以加“的”用在“是”字后边,例如“这个水库是小型的”,或者代替名词,例如“大型的不如小型的”;(4)不能充当一般性的主语和宾语;(5)不能做谓语;(6)不能前边加“很”;(7)否定用“非”,不用“不”。

随后又引用了朱德熙《语法讲义》为区别词做了定义:“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黏着词。”

对区别词的定义,没有问题,然而在第98题中,有个别例子我觉得不是很恰当,值得商榷。如:拔丝(~山药)。

根据非谓形容词的七个特征,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1.不能加“的”修饰名词;2.不能加“的”用在“是”字后边,例如不能说“这个山药是拔丝的”;3.否定不能用“非”,不能说“非拔丝”;4.可以做谓语,如可以说“这些山药可以拔丝”;而且这个词既然被定义为区别词,应该有与其成对出现的词,以示区别才对,而且这个对立的词语应该是唯一的,但是“拔丝”这个词,还可以有“红烧”“清蒸”“爆炒”之类的词语和其相对,所以我认为这个词列入区别词实在有些勉强。

二、句子的结构和分类问题

在《助读》的107页,作者在解答第79题时,举例说:名词谓语句包括与几种句式有交叉的“是”字句,“我是北京人”。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对句子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在句子的分类问题上,“我是北京人”和“我北京人”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是典型的动词谓语句,后者是典型的名词谓语句。从语义的层面可能是相同的,但是从结构的角度划分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这两个句子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认为把“是”的作用划为强调,因为它的理解应该与语境联系得更加紧密,我们分析单纯的句子时,就应该把语境的因素抛开,从结构的角度进行划分。

三、词的分类问题

在解答第76个问题时,把单纯词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词,在对多音节词进行分类的时候列举了双声、叠韵、译音、象声、其他几种。从所举例来看,应该包括黄伯荣、廖序东他们在《现代汉语》中提出的“叠音词”,如“猩猩”“狒狒”等词语,否则这些词就没有办法归类了。

四、复指关系的鉴定问题

在《助读》第2378页,作者举例说明什么叫重指关系,例子如下:

1.耳朵聋了的人他自己也很苦。

2.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3.这碗参汤,你喝了它。

这三个例子,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第四版),我们知道,它们都被划作了主谓谓语句,三个句子中的“耳朵聋了的人”与“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与“这”、“这碗参汤”与“这”,三组词,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语法地位,前者都是整个大句子的主语,后者是小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不能构成同位复指的关系,因此这些例子也值得商榷。

五、“是”字作为形容词的问题

在《助读》第366页,作者在描述“是”作为形容词时,举例:“承认我的不是”。

在《汉语词典》中。“是”的解释“正确”,一般与“非”连用做“是非”,而“不是”这个词显然受古代汉语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不是很妥当。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希望两位先生谅解,希望两位不吝赐教!

很多学习者读《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遇到各种困难,要求解答,陈亚川、郑懿德两位先生把搜集的问题和为讨论这些问题所作的笔记整理出来,选择其中的300多个问题,逐一加以注释、说明和解答,完成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这本书可以说是采集众说,选择材料,提供情况,帮助理解,是值得我们用心读的好书。

[1]陈亚川,郑懿德.吕淑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责编 金东)

许俊芳(1979—),女,内蒙古卓资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法
认识形容词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跟踪导练(二)4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形容词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