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探究——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为例

2015-07-19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思维过程

周 鑫

(浙江省杭州康桥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是一个“灌输—接受”的过程。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创造性。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与反思中发现,当老师提出一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后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则集中精力积极地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求知欲望。问题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思考转变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变学生想,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究。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探究

1.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定义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2.“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课堂实践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有序数对法”和“方向距离法”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上课伊始,笔者即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果本小组解决不了也可与相邻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限时5分钟。

(靠讲台的为第一行,靠墙的为第一列)

(1)以上哪张卡片能确定一位同学的位置

(2)某同学坐在第 1行,第 3列能表示成(1,3)和(3,1)吗?

如果仅表示成(1,3),应该补充一个什么条件?

(3)通过以上几个问题请归纳有序数对的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问题(1)中第一张和第二张卡片包含的信息只有一个维度,但是第三张卡片包含了两个维度,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只有确定第几行第几列才能确定位置,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数对”这个概念必须是两个数据。问题(2)重点在“有序”上,区别(3,1)、(1,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思考,在用这种方法表示时必须先制定规则,比如规定行在前列在后,则唯一表示成(1,3),如果没有规定则容易出现歧义。问题(3)是对上述问题的概括总结。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所带班级能够很轻松地解决前两个问题,概括总结时学生的表达能力稍有欠缺,但基本能回答出大概意思。

三、实践后的效果

1.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教学规律。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是老师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探索,最后总结归纳,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使用。

2.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就是培养学生“想”的能力,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充分锻炼自己思维,很好地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观察所得、思维想象、创新发现和自己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相互交流,通过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更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非常不利,教师根据经验把书上的重难点灌输给学生,教师自身也缺乏思考的过程,对教学水平很难有大的提升。如果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则要求教师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问题式”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四、“问题”设计的策略

1.设置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要运用认知冲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教学“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课时从哪张卡片能确定某同学位置这一问题入手,在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这一内容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制造认知冲突,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笔者在总结完第一种有序数对方法时给出的例题原先给学生画好了方格,学生能够轻松地利用有序数对的方法表示出中心广场的位置(10,6),笔者再把方格撤去要求学生再表示出中心广场,这样就导致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不了,不得不结合生活实际探索第二种方法即“方向和距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结论,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理解新知。

2.问题设计要有实效性

(1)目标要明确。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任务设问,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对教学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易出错或是难以理解的地方有一定的预设,善于从教材中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点。

(2)问题的设计不易过细。有的设计“问题串”过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个体思维跳跃的发展,学生容易产生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型,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依赖性。

(3)问题难易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因此设计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使问题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张一民.中学数学教法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2]沃尔什.优质提问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1.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