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樽清酒斗十千
——沈阳故宫院藏清宫酒具

2015-07-18刘晓晨

读者欣赏 2015年7期
关键词:清宫满族青花

文/刘晓晨

雅 玩

金樽清酒斗十千
——沈阳故宫院藏清宫酒具

文/刘晓晨

剖析沈阳故宫院藏清宫酒具,离不开对满族的研究。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主导的作用,也曾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满族酒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实际跟满族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是同步前进。酒具作为酒文化的载体,是满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它是认识满族社会的一个窗口。

此杯通高6.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4.5厘米,重0.586千克。杯圆口,深腹,浅圈足。杯外壁一侧饰粉彩婴戏图案,顽童和雄鸡在庭院中嬉戏,顽童俏皮可爱,雄鸡昂首挺立。另一侧有御制诗:“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扵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下钤款“≡”、“隆”连珠印,底“大清乾隆仿古”篆书三行六字款。整体构图和谐,绚丽多彩,画面精美,制作精细,是乾隆时期仿明成化瓷官窑器中的佳品。

清宫酒具的由来与发展

酒,满语称“阿鲁克艾”。满族先氏很早就有了饮酒风习。

满族先氏最初使用的是木质酒具,这是当时满族人居住的环境和落后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他们居住在东北地区——白山黑水特定的大环境中,那里的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从10月中旬直至第二年的4月中旬。因此,寒冷的气候决定了满族人先民们“嚼米酿酒”、“嚼米为酒”,这样既可以暖和一些,又可以治病。随后,最初的酒具就产生了。

由于当时满族先民过着农牧业生活,狩猎活动是他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生存环境等都十分落后,这决定了满族先民早期的烹调和饮食等器具都十分简单粗陋。因为满族先民居住地生长着许多榆树、椴树、桦树等树木。有句俗语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早期的满族先民的饮食器具就多以木器和桦树皮为主。

高7.3厘米,口径长14厘米、宽6.4厘米,足径5.1厘米。耳杯又名羽觞,为酒具,盛行于汉、魏晋时期。一般为椭圆形,浅腹,两侧附新月形耳,平底。东晋时,耳杯常与托盘配套使用。该杯在造型上不同于汉、魏晋器物,较为秀美,口部两端微向上翘,斜壁深腹,形似元宝,一侧为丹凤耳,另一侧为突状流,底足较高,厚圈足。杯里为绿色釉,素面无纹饰;外表通体施酱色釉,釉面鲜亮,描金绘画各种花纹图案,凤耳描金边及圈点纹,口沿描金,其下为一圈三角形几何纹;杯腹部主体纹饰为番莲花卉纹,腹下部为一周须弥纹;足外饰以花卉图案,椭圆形圈足露胎,杯底为白釉地,中心有红色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

全高13厘米,口径长11.2厘米、宽5.2厘米,足高1.6厘米,足径宽16.5厘米。瓷爵以古代青铜爵为仿制原型,口沿前后两侧均呈圆弧形,一侧略高且长,左右两侧各有立柱耳,腹部一边有方形环把;爵底较平,下部为三个尖状长足;爵下附有圆盘,盘中央为插放三足的凸起承托,盘为折口板沿,盘下为折边平底,圈足上另有云头状四足。爵及承托均以青花为纹饰,口沿及腹间有青花三角形几何纹,爵表面有云鹤纹,爵腹下部至腿部均为花卉图案;爵底有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方形款;爵托架满饰繁密的海水江崖图案,顶部绘折枝仙桃纹;托盘板沿为青花三角形几何纹,盘里面为4只飞翔的仙鹤,其身侧满饰流云图案;盘外壁为四组花卉纹,盘足饰缠枝花纹,盘底部有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方款。该套瓷爵及其托架均做工精美,青花迷人,应是清宫所藏珍贵的祭礼用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这是女真族的第一次崛起。即便是金初时上京也是“无瓢陶,皆以木为盘。春夏之间,止用木盆贮(鲜)粥,随人多寡,盛之以长柄小木勺子”,“以木碟盛饭,木盆盛羹”,“饮食皆以木器”,平时饮酒“只用一木勺自上而下循环酌之”。使用这些木质器具皆证明当时的满族人的生存条件还很艰苦,因此,他们还是以随时都能采集到的木头作为制作酒具的原材料,同时,木质酒具具有容易制作且价廉、坚固耐用等优点。

女真兴起之初,百姓酒具仍以木质为主,而贵族们的饮食器具发生了变化,酒具出现了铜、铁器,甚至少量金银器,到了明万历年间,朝鲜使者赠送了一套铜碗铜箸给努尔哈赤兄弟作为见面礼,尚觉十分稀罕。

高16.5厘米,口径长17.8厘米、宽7厘米。造型类似商、周时期的青铜爵,两侧为弧形长流,中间部位左右两侧有立式柱;前部有凸雕鋬,上部为梅花形,下部花瓣衔以圆环;爵腹下部有一圈凸起弦纹,底部为立式外撇三足,爵体修胎规整,廓线流畅优美,胎骨坚细,有厚重感。整器均施以黄釉,口沿之下至腹部弦纹之间满饰贴金,风韵自现;器底中心为平底,雕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方暗款。该器为清帝御用之物,原藏于清宫内廷。

十二月花卉杯共由十二件小杯组成,每杯上绘一种花卉,并配以诗文。十二件为同一尺寸。均高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2.5厘米。一月水仙花,画一太湖石前水仙花开放,诗“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二月玉兰花,画树干如虬枝,玉兰花争相怒放,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三月桃花,画一棵桃树枝繁叶茂,桃花竞开,片片花叶散落在树丛中,诗“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四月牡丹花,画太湖石旁红、黄牡丹花斗艳开放,诗“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五月石榴,画弯曲的石榴树上,结满了石榴,红红的石榴花点缀其间,诗“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六月荷莲,画鸳鸯戏水,浮萍漂浮在水上,大荷叶红莲花绽放,诗“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七月兰草,画山石之上,兰花盛开,诗“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八月桂花,画桂花盛开,白兔来赏月,诗“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九月菊花,画太湖石旁彩蝶飞,千头菊花竞开放,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十月芙蓉花,画一棵芙蓉树,花开满枝头,诗“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十一月月季花,画月季花开,彩蝶飞舞,诗“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十二月梅花,画山石立,梅花开在竹枝旁,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以上诗句后都于方框内写有“赏”字,为青花篆字。每个杯底都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画工精致,薄胎。它们是清宫重要宴会上才会使用的器具。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自称汗王,改元“天命”。这是满族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满族人的第二次崛起。随着后金政权的逐渐稳定,满族社会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满族与外部蒙、汉等民族联系日益增多,加之四处征讨的节节胜利、战利品和财富的增多,贵族、宫廷的饮食器具日见奢华。天聪九年(1635年)八月二十二日,皇太极赠给额驸

班第及格格的饮食器具在质地上涵盖了金、银、铜、锡、瓷等制品,在功用上包括烹食器、盛食器、酒器、茶具等物品,做工也十分奢华精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皇太极用来赏赐给别人的饮食器具尚且达到如此程度,想必自己用的酒器等器具更精美华贵。民间的烹食具则主要是铁锅、铜锅和陶锅。食器和盛食器应当仍以木器为主,并有少量的瓷器和金属器。

高21.5厘米,腹径15.5厘米。此器物以古代传统用具盉为原型,上部为圆状盖,撇口,束颈,鼓腹,一侧为直流,一侧圆弧状把,腹之下另有四腿立足。盖顶有青花半圆形提纽,盖口沿处有一周青花回纹,盖面满饰青花番莲纹;盉颈部、流部、把部及四腿足均满绘缠枝花卉,肩部有一圈回纹;腹上部为青花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纹饰,腹下部为折枝番莲纹;盉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这件清宫原藏的青花之器将古代旧器形加以继承和弘扬,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清代文化之中。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清”。清朝,满族人当权,无论是文化、政治、礼仪、各种用具等满族人都开始向汉族和其他民族学习。因此,这个时期的酒不仅仅是饮用品,不光起到御寒的作用了,还出现在了祭祀以及具有严格规定的清宫宴筵等方面。而盛酒的酒具,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更有许多创新,产生了许多无论是材质,还是釉色、器型,都比前朝更加丰富多彩的器具,可以说是集古人之大成。特别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济更加繁荣,社会稳定,加之皇帝的喜欢,所以当时也制造了不少堪称精品的仿古酒具。就酒具而言,材质就有瓷、玉、金、银、竹、木、牙、角等。清宫酒具主要有各种杯、壶,它们的造型多样,主要有方形、圆形、八角、六角、双耳、单耳、敞口钟式、平口斗形、仿古爵杯等等。

铜胎画珐琅制。高3.6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2.5厘米。此套珐琅杯为饮酒之器,一套共10件,做工相同,纹饰相仿。口沿外卷,原有鎏金;杯里为粉红色素面,釉色光亮晶莹;杯外面为浅绿色地,以画珐琅工艺绘红、蓝、粉、绿色变体宝相花卉,各纹饰均描以金边。此套酒杯色彩鲜艳华丽,但材质、做工和纹饰均较粗糙,应是清代晚期宫内使用的珐琅制品。

清宫酒具的历史功能及特点

满族人当权后,随着清朝的发展壮大,酒具已不单是盛酒工具。酒具发展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特征和民族心理。其功能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民族的审美意识强,以酒具助饮。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他们使用的酒具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清朝的酒具造型、装饰均是集前朝之大成,对饮酒者所起的美感作用是巨大的,使饮酒者在举杯之际,得到文化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

其次是民族的约束力强,以酒具节饮。清代的酒具有杯、爵等等,不管任何酒具,都是按照一定的容量来设计制造的,以起到适量节饮的作用,从而约束其百姓、官员饮酒有德、有节、有序。

再次是民族的礼仪特征强,使用酒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酒具已经不光是生活用品了,而是

作为礼仪制度的载体,显示出使用的场合以及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的酒具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使用酒具的方式也如此,如主人向客人敬酒,须双手十指抱酒杯,右四指表示满族四正旗,左四指表示满族四镶旗,八个手指表示满族八旗的意思;左大拇指表示左翼王,右大拇指表示右翼王,十个手指表示“十王”的意思;“十指”也表示真心实意。

银制皇宫内专用饮具。杯高7厘米,口径7.7厘米,足高3.5厘米,底足径4.4厘米,重120克。此杯一套应为4件或6件,现仅存3件,为银质刻花鎏金制成,3件杯子材质、做工和纹饰皆相同,均为传统的高足酒杯造型。上部为撇口圆弧底杯盏,下部为高足式杯座。杯里为光滑素面,杯外面及高足、杯脚表面均凸雕缠枝葡萄、獾鼠图案,并施以鎏金工艺,其余部分满饰点状纹饰。

银制皇宫内专用炊饮用具。全高46.5厘米,最宽处37.3厘米,足径16厘米,重3.87千克。此壶为银合金制造,外形总体呈葫芦形状。壶身为束腰式,顶部为多层圆台式壶盖,上部有圆桃形提钮,均为素面镀金。壶口部、颈部雕有鎏金番莲纹图案。壶流部上口为鎏金缠枝花卉纹,下部为鎏金龙首造型。流颈部与壶身连接处雕鎏金云朵纹。壶把为一条弯曲的龙形,上、下分别为龙首和龙尾,均为鎏金制成。壶底刻有满文四字。

沈阳故宫院藏此套玉爵共16个,均用碧玉制成。每件玉爵均通体高11.5厘米,口部长12.3厘米,足部高4.9厘米。爵相当于后世的酒杯,是古代的酒器。此套玉爵杯造型依青铜古爵仿制,通体呈长椭圆形,底设三足,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沿口中部有两柱,口部浮雕回纹,腰部有把,腰部浮雕回纹地,圆腹,腹部浮雕四夔凤,底部有“大清嘉庆年制”金字篆书方款。

该杯通高10厘米,口部直径7.3厘米,足部直径3.4厘米。此杯用黄玉制成,杯口外撇,底圈足,杯外侧采用了浮雕、线雕的工艺。外侧雕刻主要分为3层,其中上部采用浮雕的手法,刻成卷云纹,中央部分用线雕工艺雕成旋涡纹,下部用浮雕工艺雕刻成兽面纹,杯中部及底部另外雕有三道弦纹,杯口部及内侧平润光滑。底部刻有“乾隆年制”篆书阴文四字两行款。

同时,清朝还有许多仿古酒具,例如梅瓶、花觚、玉壶春等等,不过其功能却发生了变化,变为陈设品,成为人们欣赏艺术,展示生活的一部分。

清代宫廷在不同季节使用的酒具也有所不同。冬季的北京比较寒冷,人们多向往温暖,皇宫中的人们多饮热酒,所用酒具也多为金属暖色酒具,如金银酒杯、珐琅酒杯;夏季的北京比较炎热,人们多向往清凉,所用酒具多为洁白、透明的冷色酒具,如水晶杯、白玉杯、犀角杯。清代宫廷所用的水晶杯,常作斜方六面型,晶莹如玻璃,硬度很高。犀角杯是用犀牛角制成的,犀牛角质地细密柔润,纹理美丽,有含蓄的琥珀色彩,用其制成酒杯,华贵高雅又具有药性,有解毒、清热、退烧的功能。

清代皇帝在不同的节日使用不同的酒具。除夕、元旦清宫要举行家宴、宗亲宴,皇帝饮酒用金錾双龙酒杯、金錾云龙海水酒壶。正月十五宴请王公大臣,皇帝饮酒用白玉酒杯、白玉酒壶,并用白玉酒杯赏众人酒。万寿节生日宴,皇帝用万寿无疆珐琅酒杯、酒壶,也用万寿无疆珐琅酒杯赐众人酒。

清代皇帝使用的酒具处处体现皇权。古人云“器以藏礼”,酒器有表现身份地位的功能,反映上下尊卑的差别。因此,这些奢华的酒具除了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体现一种皇权象征。酒具中除了附有皇帝专属的颜色以外,还有专属的纹饰,这是一种威严,是有规定的,不可侵犯的。

高3.3厘米,口径10.02厘米,重114.3克。撇口,敛腹,一鳍,一耳。用乳白玛瑙制成,通体光素无纹,内隐鳞纹。

总之,沈阳故宫院藏的一件件清宫酒具,不仅展现了清宫酒具的美,更像是在倾诉着满族饮酒器具的发展史,也体现了满族崇尚融合的民族精神,美化生活的创造精神、件件酒具本身都蕴藏着丰富文化,而且从中也可以发现,清宫酒具其实就是满族的酒具发展历史与满族的发展史的写照。只有真正了解满族历史,才能真正揭开满族酒具成长史的面纱。

猜你喜欢

清宫满族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青花
清宫饽饽桌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清宫传奇大戏《锋剑春秋》考论
一溪清水引风凉——清宫戏水指南
水墨青花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