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5-07-17杨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动自主引导

杨敏

摘 要: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具备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多维互动性等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主;主体;主动;民主;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4-01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将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是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区别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数学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演,学生是配角,甚至是观众,教师与学生“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

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应用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出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谐一致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2、自学讨论。出示教学目标后,要围绕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创设自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自学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启发诱导。在自学讨论后或自学讨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艺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启发式教学虽然历史悠久,是教育界始终推崇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如把“问答法”当成“启发式”,所以一上课就连珠炮似的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等等,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小,思考的含量太少,学生有问必答,热热闹闹,这实际上还是注入式的变种。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启发诱导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应用评价。在经过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三个阶段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发、指导下,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要把预先设置好的练习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结束后,接着便是达标测试,教师通过投影、小黑板或预先打印好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做到当堂达标。

三、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学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活动的效益就会成倍增长,所以,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學”,那么怎样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呢?

1、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

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还要使学生明晰地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不应该仅仅单纯地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意义,它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娴熟地掌握了它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娴熟地掌握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利害关系非常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相信学生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2、通过有效地预习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有效地预习是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佳策略之一,预习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预热”,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教师要在预习题上下功夫,预习题可以搞得多一些,但题目不要大,并且不涉及深层次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所提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或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敏勤着《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10)

[2] 邰启扬 金盛华等着:《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

[3] 施良方着《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主动自主引导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