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误区及学习策略分析

2015-07-15聂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聂英

[摘 要]中国英语学习的热潮在持续升温的同时,中国英语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一直是学习者和教育者共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例如英语听说方面的“聋哑英语”、英语阅读能力的欠缺等等。本文从中国大学公共外语学习者常常陷入的几个误区入手,尝试探究病症背后的深度病原,帮助学习者找到避免走入误区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误区;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9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46-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中国英语学习的狂热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科技推动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合作、交流、经营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中国英语学习的热潮也在持续升温。“聋哑英语”的现状折磨着很多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但“聋哑英语”只是很多深度病症的一个表象,导致聋哑英语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一直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内容,忽略了很多其它重要方面学习。可就是这令我们无数英语学习者耗尽精气神的词汇和语法学习也存在着很多隐藏的误区,使我们花了很多力气却始终偏离目标,被我们忽略的听说读写的其它方面就存在更多的误区了。

一、词汇学习误区

误区一,“词汇”指的是拼写和词义。词汇包含了词根、词缀、发音、词性、词义、拼写、搭配等多方面的内容,词义和拼写知识其中一个环节,其它环节是学会记忆词汇和正确使用词汇所必不可少的。构词法的知识是帮助语言学习者迅速记忆单词、触类旁通的一项重要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记单词花的时间很少单词量却很大。英语词汇里有一定量的词根和词缀,这些词根和词缀变化出无穷的单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不断组合创造出新的词汇。

误区二:发音差不多就可以。英语是音形文字,而汉语是象形文字,汉字的书写形态大多跟他的意义有关,汉字的字形是对意义的一种描绘和展示,然而英语是音形文字,听音能写,英文单词的拼写都是由其发音决定的。因此掌握发音的规律和技巧就掌握了单词的拼写技巧。单词发音里有太多的学问,发音的学问掌握不了,单词记忆机械而不牢固。

误区三:词性不重要。如果对词性没有概念,英语入门也许障碍不大,但在入门之后的提高阶段就会成为瓶颈,就会让句型规律和语法规则剪不断理还乱。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一样的,拿汉语做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们有任何文化的人,不知道任何词语的词性,也能学会说汉语,能用汉语做简单交流,但诗词歌赋就会让他云里雾里,永远无法理解。因此要学好英语,理解词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且词性是理解而不是记忆,只需要掌握一点小小的窍门,不占用任何精力和脑内存,只要把词性的名称理解好,很容易一下就把所有词各归各类。例如动词就是物体或生物发出或进行的动作。形容词就是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等等。

二、语法学习误区:语法每天学

我们的汉语学习是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语法,同样英语国家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也没有任何语法课,但是我们的汉语基本交流都很好,国外孩子的英语母语交流也没问题。语言的共同的学习规律是按照“听——说——读——写”顺序规律来发展的,但我们的英语学习偏偏逆袭了这一天经地义的基本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外语学习不如意的现状。语法可以学,但应该放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即文学语言欣赏和输出的阶段,语法不能从始至终每天学。

三、听的误区

误区一:听力不用每天听。

很多学习者抱怨“英语很差,听力最差,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我们一直都熟悉“听、说、读、写”这个表达,都知道“听”字为先,英语里也是对应的一样的表达。这个顺序不是随便放的,是前人智慧的安排。“听”字为先代表了两层含义,首先是听应该是最先掌握的技能,其次听的量应该最多。“狼孩”学会的只能是“狼嚎”,生活在国外的美籍华人的子孙中文都没有英语好,说明人类语言功能并不全是天生的,听的内容决定了语言的内容。单词要每天学,听力也要每天听,从听力中学单词为上上策。

误区二:竖着耳朵听清每一个单词。

中国的外语学习在很多方面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竖着耳朵百般纠结地去听懂每一个单词是很多学习者听力障碍的一个原因。从学习英语的第一天到学了十年后的那天都是始终如一的纠结着,语言学习能不累吗?世界上所有语言作为母语输入之初,就是孩子跟父母学说话的状态,两岁的孩子听得懂“Do you get it?”,如果让一个小婴孩的脑袋把一个一个的单词的意思想出来再连成串来理解句意,孩子的小脑袋怕是不能回应你的话了,因为他不知道Do代表了一般疑问句,也不知道你用的到底是get的哪个意义。这说明孩子是把句子作为整体来和意思联系到一起的,几个单词组成的意群发出一连串的音调就像一个单词一样代表了一个意思,听音就迅速达意。我们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违背了这个规律,把意群拆分成单词然后组合来理解,因此反应过程太长,如果一个组合环节出现问题,理解就偏差了。因此我们学习语言之初就要像婴儿一样既听单词又听句子,把句子像单词一样听,把句子直接和意思对接,而不是把连贯的意群拆分成一个个单词,再把单词组合还原为句子。其实这种听把句子像单词一样的听,解决的是单词解决不了的连读、弱读、省音、变音、语调等一系列复杂的语言学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专注于单个单词的听永远解决不了这些语言学奥妙的问题,永远不能真正听懂英语。

误区三:拿教材和考试题大量听。

听力每天听,到底听什么。大家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听的内容一定要多,而且要是不同种类的,让你的万里路上看到不同的风光,而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乏味。行万里路会身体疲惫,但惊喜不断的风光会让你忘却疲惫,神清气爽。大量听力也会让你疲惫,但大干世界千变万化地以语音方式的呈现也会让你忘却疲惫,流连忘返。语言作为一个工具而非一门科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语言了解世界的精彩,去开拓思维。因此听力的内容不应该让教材和试题来主导,而应该用包罗万象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内容来给枯燥的语言符号以灵魂,让艰苦的英语学习旅途上的惊喜风光消除学习者的身体疲惫。语言掌握了,更重要的是你收获了美丽的心情和开阔智慧的思维。你既可以听英语幽默笑话,感受异国幽默文化;也可以听奥巴马的就职演讲,领略大国领袖的韬略和风采;还可以欣赏异国歌曲的旋律美。endprint

四、说的误区

误区一:等我都学会了再张嘴说。

作为二语习得者,不会说和不敢说是我们每个人的症结,大部分人自然会想:那就等我们会了再说吧。首先,“会”是没有边界的,是像三四岁的小孩一样能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会说”吗?还是像播音员一样地道、优美、流畅才是“会说”呢?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一直不会说,哪怕说了十年,我们也还不是播音员。作为二语习得者,我们必须接受我们语言学习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不完美,非常自信地去用不完美的语音语调和措辞去真实的表达自我,在表达中逐渐变得完美。

误区二:说清楚每一个单词就是合格了。

如果你会听了,就会说了。会听了就不会走进“说清每一个单词就是合格了”的误区了。正如上文在听力误区中阐述的那样,有声语言不仅仅是单词发声,它是由连读、弱读、省音、变音、语调等一系列复杂的语言学现象组合成的整体。会读单词只是评判语言发声能力的众多标准之一,并不能决定你的说的能力是否合格。读清楚单词只是语言的一个环节,同时你还能“读不清”句子中的单词是另外的一个更玄妙的一个语言要求,即语言学领域里的连读、弱读、省音、变音等语言现象。如果你真正用心感受过英语,发现这门语言并不是生硬地蹦单词,每个句子都像是流淌的溪水一样浑然天成。所以你既要“读清单词”,同时又要“读不清”句子。除此之外,语音语调也是传递弦外之音的一个重要工具,同一个句子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传递不同的意义,因此只会读单词是完全不可以的。

五、读的误区:所有资料拿过来就逐字逐句地读

很多人认为中国孩子的阅读很好,这是我们考试多年训练的强项。看一组阅读速度(WPM:Word Per Minute)数据对比我们就知道我们到底是强是弱了。中国大学英语四级要求70-100 WPM,六级为80-120 WPM,托福为140-160 WPM,加拿大小学三年级为110-140 WPM,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为每分钟至少200个单词,美国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速度大约为每分钟260词,如果您想要在GRE或者GMAT中获得高分,你需要把WPM提高到300。如果您要去英语国家攻读研究生,您的WPM需要达到400才能比较轻松地胜任学业。中国英语阅读训练中对于精读和速读并没有很好地区分。精读和速读是语言学习所必需的两大部分,精读是为了深入分析学习语言和篇章内容,使语言内容或者语言形式内化。而速读是为了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定位有效信息的一种阅读,需要进行扫读和跳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掌握的信息量多,谁就具备了更多地砝码,速读能力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去区分精读和速读,培养速读能力,而不是所有材料都没有区别地精读。速读有很多训练方法,例如读目录掌握书的框架来决定那个章节跳读那个章节扫读,读标题和段首末句掌握章节的框架,决定哪个段落跳读那个段落扫读甚至不读;不能回读和心读;情境猜词;把书本离研究距离远一些,让更多的内容进入视野等等方法。

六、对待英语考试证书上的误区

英语教学数十年,很多学生问过同一个问题“拿到什么样的证书更有用呢?”。中国有各种等级英语考试证书的学生很多,然而英语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招聘会上附带英语口试的高端岗位招聘很多,敢应聘的却很少,“空头证书”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学生不应该把证书看得过重,当成了英语学习的目标,英语的应用能力才应该是真正的目标,考试和证书只不过是顺路检验的一个环节,不能本末倒置。证书经常起着“敲门砖”的作用,让你在求职者的人海中有机会进门争取一个面试的机会,仅此而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英语基本能力的一个检验,是大家必要的一个证书,除此之外,可以针对自己毕业后的规划,选取工作中会用到的商务英语等级考试,或者选取出国读书深造的交际研究型的考试,比如雅思、托福等。

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现状亟待革新,让中国孩子远离英语学习的误区,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回归语言的本质功能——交流、学习的功能,让中国孩子能高效地学习英语,让英语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l]闫艳.从“标准英语”到“中国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观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

[2] Ellis.R.The Studv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53.

[3]杨国俊.走出标准英语的误区[J].外语教学,2003(1).

[4]肖礼全.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3 (7)。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