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015-07-15孟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孟++杰

[摘要]大学生不断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共同信仰,是一项极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将重点围绕此问题来展开深入地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6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55-02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突破了传统报刊、广播等媒体形式,借助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实现媒体的传播,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信息。总而言之,新媒体是时代的产物,势必会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是信息交流和知识交流所必须借助的途径。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是在信息化时代出现的,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具备以上的特点,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新媒体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必须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理性地借助于新媒体作为手段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扩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覆盖范围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中,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8%,几乎是人手一部,并且绝大多数大学生天天都要手机上网浏览各种信息、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等。针对这种现状,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拥有如此广泛的覆盖范围优势,可以将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超强辐射力,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拓展教育阵地,从而较好地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狭小、覆盖范围偏窄等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时效性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突发事件,只要在场的网民拥有一部能拍照的智能手机,现场的情况就可以及时发布到互联网上,同时这种信息的即时性又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媒体的介入,必然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运用新媒体,就能够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信息包括最新出台的文件、政策或者蕴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精神的新闻、资讯等迅速及时地传达至大学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时代性。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早已习惯浏览和接收小容量、碎片化却极具即时性的信息,大容量、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为大学生们所厌倦和抵触。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生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和传播的形式,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将新媒体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当中,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采取更多的大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展教育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就能够提高教育的生动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从而避免传统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尴尬而无奈的局面和困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挑战

在当今的网络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网络的主导者,它们利用所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控制着互联网的信息走向和舆论方向,通过信息载体大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受认知能力所限,其综合判断力还不足以支撑其正确地辨别在互联网中遭遇的纷杂信息,很容易在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中迷失方向,并且最终影响到正确信仰、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形成和树立。

(二)对大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化的自由,提升了个人的成长空间和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往往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会造成个人意识膨胀,个人主义盛行的局面,这是新媒体带给学生的弊端。言论自由、文化多元的时代,让传统的道德观念丧失,文化号召力下降,学生的个人品位降低,更有甚者会出现极端的自我主义,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新媒体具有两面性,在给予学生自由的同时,还有可能使他们变得更加唯我,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培养。

(三)对大学生建构正确价值体系的挑战

新媒体是依靠信息化所出现的,同时它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息息相关。随着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和我国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新媒体中一些信息对市场经济现象过度宣传,导致大学生浮躁心理,产生急功近利心态。并且随着一些西方思想观念、文化意识、生活方式的传人,更多大学生倾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而不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崇高精神、为社会作贡献人生价值观念淡薄。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会在无形之中夸大某些思想,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片面影响。新媒体往往会使大学生更加物质化和功利化,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个人原则、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追逐过多的物质和功利,很难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endprint

四、如何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一)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

由于新媒体传送的知识和信息非常多,作为大学生很难从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一旦掌控不到位,就很可能导致信息的失衡,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作为高校来讲,就要营造积极宽松的舆论氛围,以正面引导为主,通过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培育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公开抵制批判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言论和消极思想,坚定立场。不断地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的品德素质,帮助他们在是非善恶的鉴别和选择中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校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正能量,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二)打造强有力的新媒体宣传队伍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网络宣传队伍,能够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领力。通过座谈、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的常态化培训,不断提高各层级网络宣传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言论和消极思想时敢发声,会发声,会正确发声,在高校中弘扬正能量。此外,通过培训选拔培养学生“意见领袖”、微博微信“达人”等,通过他们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古论今,畅聊人生、理想、信念,对其他大学生施以正面影响,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网络风气。

(三)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手段的丰富性

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手段的丰富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应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但是现在许多高校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教育周期过短,教育时间不能保证,容易导致教育阵地过于狭窄、教育效果不佳的、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新媒体的出现就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网站、管控论坛、短信群发等方法,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有关的内容经常性传递给学生;思想政治老师可以通过建博客、发微博、QQ群聊天、邮件交流等方法,与更多的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这样一来,不仅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而且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走出课堂,达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l]颜小燕,康树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2]年大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任艳妮,秦燕.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陶绍兴,朱芬华,计宏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

[5]唐雪莲,岳柏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J].理论视野,2014(6).

[6]徐海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