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2015-07-14王玉环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范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王玉环

河北省昌黎县第三中学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王玉环

河北省昌黎县第三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讲,朗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讲的时间多读的时间少、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以及教师朗读教学缺乏相应的指导造成教学效果欠缺的情况。

初中;语文;朗读;重要组成;时间

前言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讲,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强化对朗读教学理论的理解,真正意识到朗读教学的意义,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朗读教学工作;第二、在朗读教学开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三、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第四、朗读评价的方式。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朗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直接与阅读教学相联系,所以作者认为朗读教学对于初中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初中生的语言素质必要要借助朗读教学来完成,所以对于初中生朗读教学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虽然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现情况却不容乐观,通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1 传统的模式造成朗读缺乏活力

当学生进入到中学阶段后,老师以及学生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努力目标,那就是中考以及高考,这样的应试教学模式将中学语文教育限定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在学生以及教师的心理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一些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应用仅仅是为了在升学考试的卷子上可以尽量的多得分。

1.2 教师为主导致学生缺少朗读

为了追赶所谓教学进度,许多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完全掌控学习主动权,他们在课文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着重于字、词、句、篇章结构的讲授,并逐渐形成一套操作程序,如先扫除文字障碍,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最后分析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讲”得太多,又不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已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还挤掉了他们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得在原本课业负担就很重的课后另花时间自读,更缺少朗读教学方法的指导,便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朗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2 、朗读教学训练方法

基于现状问题的存在,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提出建议优化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显示,朗读教学训练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总结如下:

2.1 增强朗读意识

朗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总的说来还是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深,以致重视不够,应从观念上根本改变。高珊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到:“有了学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真正从思想上更加重视朗读教学的意义,强化朗读教学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并且从关注朗读量的多少发展到关注其内在质的实效。”

2.2 激发朗读兴趣

施茂枝在《乐读与善读——朗读教学管见》中从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角度提出策略,加强示范,诱发兴趣;多变形式,保持兴趣;反馈激励,强化兴趣。赵来喜在《浅谈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评价原则》一文中提到:“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朗读教学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发展个性原则。”

2.3 熟练朗读技能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仅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刘忠云在《浅析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之道》中提到:“朗读训练时要正确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几个环节,在平时的朗读过程中应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加强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2.4 掌握朗读方法

这部分研究主要涉及到教师范读和目的明确两个方面。在《语文教师要即兴范读》、《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朗读》等一些文章中,作者着重强调教师的范读,认为教师的范读富有感染作用、表率作用和指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范读是对学生授之以朗读的方法,领会其朗读要领的重要途径,以提高其朗读水平。

3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多讲少读,时间不足

朗读教学首先要保证的是学生口诵心惟的时间,然而由于多年来受到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课上往往充斥着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声。许多教师直言不讳:不讲不放心,宁可讲过,不可错过。他们经常用提问法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疏通课文内容,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有些课文文质兼美、情感丰富,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深层含义,教师设计的问题就会过于琐碎,表面看师生一问一答,积极互动,课堂气氛融洽热烈,实际上,只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没有通过朗读细细品味语言的过程,没有用声音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的过程,更不必说培养学生的美感。

3.2 目的不明,形式不当

尽管有些语文教师知道朗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在课堂上增设了朗读环节,注意了形式上的变换,比如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或者一味运用多媒体配音、配乐、配画面等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但这些做法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目的,没有要求,使得朗读环节与教学目标脱节,成为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4 、结语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永不过时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学生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1]陈树民.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效能(上):谈学生朗读的目的性和具体方式[J].江苏教育,1996.10

[2]兰霞.准确、规范、恰当、流畅地朗读作品:从普通话水平侧试的情况谈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3

[3]韩向东.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上):关于朗读教学观念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0.4

猜你喜欢

范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