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中显性与隐性教学法与语用能力

2015-07-14边然边海晶周莹牡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二语显性隐性

边然,边海晶,周莹牡

1.哈尔滨理工大学;2丹江师范学院

大学英语课堂中显性与隐性教学法与语用能力

边然1,边海晶2,周莹牡2

1.哈尔滨理工大学;2丹江师范学院

至今,语用能力的发展问题仍受到语言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在今年的语言学研究交流会上针对提高语用能力也被提到了议程上来。语用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习者传输语用知识,提高其语用意识,培养其语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显、隐性教学的适用性被广泛的使用、探讨与研究。本文是在此基础上,深讨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实效性,分析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介语语用学;显性教学;隐性教学;语用能力

一、引言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其文章《中介语》中正式提出了中介语一词,“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知识。”他认为中介语就是二语习得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尝试运用目标语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理论的正式提出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使广大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且在之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学者们开始注意到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又存在着语用问题,因此又出现了中介语语用学;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显性教学的有效性被广泛地研究,本文是采用显性教学的方式来获得二语语用能力。

二、语用能力及其发展

近年来,在语用学研究的领域,中介语已逐渐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且经研究,语用方面的能力有时会比语言规则方面的能力更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一个二语学习者的真正水平。

Gabriele Kasper和Kenneth Rose二人是《第二语言的语用发展》的作者,此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介绍二言学习者语用习得过程与发展的著作,而且也是中介语语用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新突破。

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几乎任何一个教学大纲,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语言学的教师都会高度阐明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束定芳,2004)。

“语用能力是语言使用者能根据实际交际的使用需要,准确地选择既符合当前的语法规则,且又适合当下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文化规则需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和意愿,实施有效的交际。”语用能力的本质也就是学会使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际所需要的语言能力,所以也就这样说,对于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与交际能力的研究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了,语用能力提高的发展历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尤其重要的。

三、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根据Doughty和Williams,二语习得的教受方法主要有两种:显性教学和隐教学。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指导学生意识方面的透明度有所不同:显性教学是指通过完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被讨论目标的语言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目标语言上来;与此相反,隐性教学是在没有传授详细的元语言信息而吸引学习者的语言的注意。

Dekeyser也对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给予了深入研究,他指出显性教学具有对语法规则的解释和讨论的说明性作用。他还进一步强调了显性教学可以利用归纳、演绎的手段来讲授。由此看来,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之间的主要差别就在于给出其指定的语言形式中,是否是在有指导还是没有指导的情形下找到规则。

1.显性教学

显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达、指导和传授语言知识,使学习者明了地理解所要讲的语言结构及其语法规则。

显性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向二语学习者提供元语用信息。所谓元语用信息就是指给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进一步突出了语言输入必须为可以理解的有意义的输入。具体说来就是,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描述、解释、讲解目标语用特征,同时给学习者机会对语用知识进行讨论分析。

2.隐性教学

隐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目标知识时,开始时就不直接着重强调和说明其语言规则,而是采用各种教学活动使学习者自己发觉其语言规则。

隐性教学法是以意义为中心的。对于语言学习者们而言,他们不必要持有对所有语法细则都明了的知识与能力的技能,当学习者在被灌输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时,人内部的语言系统与语言能力会自觉地把这些输入转变为输出。

四、显性教学对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于语用知识的习得途径,最主要是通过两种:一种是在使用本族语的国家获得;另一种就是在课堂中被教授的教学中来获得。除此之外,语用知识的习得来源还与学习者处在的学习氛围、学习者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以及学习者的个体之间差异等息息相关。针对此的大多数实验都已证明,采用显性的教学方法来语用能力,能够使学习者更快、更好地获得语用知识,且效率是非常高的。

显性语用教学的主要特征是需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跨文化语用知识和语用技能,如言语行为的实现、礼貌原则、文化因素等等,通过教师的阐明和解释、学生间自觉地讨论、师生互动反馈和互相纠正错误等细致的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目的语的语用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语言文化的特定语境中,与语用相关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功能与意义和相应因素的社会语境约束力,让学生在不断参与课堂语用交际互动训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语用习惯的自我意识,以帮助他们自觉地吸收相关的语用信息。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显性教学进行授课,对于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促进及其发展具有显著地影响。当今,仍有很多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仅注意简单的语法运用、常用单词的死记硬背来应付各种考试,其结果差强人意,更不用说以此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了。研究者们对于语用能力教学的重视的意识正在逐渐提高。在教学中施教者意识的采用显性教学来提高学习者的语用知识,通过显性渠道挖掘、培养和以致激发出学生增强语用能力的潜意识,找出顺应教学改革的最佳学习方案。

[1]Bardovi-Harlig,K.(2013).Developing L2 Pragmatics.Lan⁃guage Learning 63,Suppl.1,68–86.

[2]彭慧玲.近四十年来显性/隐性研究文献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107-108.

猜你喜欢

二语显性隐性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