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扭转心境 化悲为乐

2015-07-13杨慧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所刊桃花潭水汪伦

杨慧

翻阅唐诗宋词,满眼离愁别泪。无论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还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怆,无不把亲情亦或是友情、爱情间的生离死别之苦推向了极致。如今,毕业在即的同学们,是沉浸在离情别泪之中,还是扭转心境——化悲为乐,以阳光明丽的心境传递友爱真情,是写作离别类文章的分水岭。那么如何写好有关离别类话题的作文呢?

首先,素笔勾勒,融情于景,皆情语。于歌同学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生活》(本期所刊文章)一文中,借用素笔勾勒法,把三年的美好时光浓缩为一幅画、一首诗。借助散文诗样的精美语言,营造了诗意的美。无论是“栀子花开”的芳香,还是“大槐树下”的畅想,如诗如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视觉冲击力极强,凸显了文本意境之美。其更具散文素描性的灵动与细腻:日子是生命之树凋落的叶片,“一千多页日历只剩下薄薄的几张”——那棵树、那本日历,仿佛就在眼前,极具形象之感。结语斗转笔锋,一扫离别之苦,卒章显志——“花谢花开”是为了“终会结果”;“ 寒去暑来”是为了“终会相见”。

其次,抓细节,突特征,表真情。温国红同学在《约定友谊》(本期所刊文章)一文中,抓住三个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征与情感:一根棒棒糖,清贫年代,分享甜蜜;一件红外套,寒冷时节,分享温暖;一句你胖了,嬉笑逗趣,分享快乐。就这样一路牵手走过小学、初中,为了各自的梦想而各奔前程。但是这份友情,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发酵,犹如一坛美酒,历久弥新,日益香醇。小作者坚信友情的恒远,传递出的是携梦而行的快乐。

再次,活用诗词,巧妙点睛,增文采。谢婷同学在《常相忆  常相随——与初中告别》(本期所刊文章)一文中将这一点体现得尤为可贵。无论是题记中引用的歌词,还是行文中活用的古诗,以及结句中的《再别康桥》,无不增添了文本的质感,或凝重,或洗练,或鲜活……处处显现出古典诗词的蕴藉和雅致。

另外,妙用修辞格,增添语言所具有的绵长而隽永的魅力。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睹物伤情,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事的动乱、家人的分离。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忧国之悲,离别之痛,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再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比喻、夸张之效果。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做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最后,以阳光豁达的心境,化悲为乐,升华主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各式各样的离情别意。同学们,尤其要调整好毕业季的心态,重新审视哲理人生,你就会有新的认识:无论是告别幼儿时的无邪,童年时的无忌,还是少年时的无畏……每一次的离别,都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人生之旅的加油站;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一次破茧化蝶的重生啊!只有经历成长之痛,才能展开逐梦的翅膀,飞向人生新高度。今天的离别,是为了明天的再相逢。悲,亦别;乐,亦别。何不境由心转,笑对人生,化“悲”离别为“乐”离别呢?

写好离别文,除了这几点写作技巧外,重在立意。立意不仅体现写作的主旨,更重在向读者传递正确的人生观。本期三位小作者有关离别话题的作文中共有的亮点为:扭转心境,化悲为乐。皆有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之遗韵,值得学习与借鉴。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西工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所刊桃花潭水汪伦
情通万里外, 形迹滞江山
英法德等数十国﹃禁飞波音﹄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赠汪伦
郑重声明
读者观点
桃花远去
泪别汪伦
关于《潘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