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之花遍地开

2015-07-13姜蒙

当代兵团 2015年17期
关键词:正文兵团妻子

姜蒙

结束十余天对一师十三团职工尤良英的采访,记者踏上了北归之路,当悠悠绵延的塔里木河和浩瀚苍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身后的风景,记者忍不住开始回忆那里。

回忆那里茂盛的枣园、棉花地、核桃树,当然还有那里的人,麦麦提·吐鲁普、袁明华、刘香华……这些勤劳、质朴、可爱的人的名字在记者的回忆中一一闪现,然而这回忆的焦点依然是尤良英。

十几天的共处,让记者和尤良英成了不错的朋友,这十几天,尤良英的名字伴随着媒体的报道,传遍了天山南北。

荣誉接踵而至,兵团党委、兵团授予尤良英“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尤良英更加忙碌起来,采访、颁奖典礼、事迹报告会……

生活的变化正在发生,尤良英身边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到,她的连队领导、家人、朋友都开始习惯镜头,尤良英本人却没什么变化,依然在土地中忙碌着,质朴的脸上总是绽放着热情、直爽的笑容。

尤良英的丈夫袁明华总是笑称妻子是“闲事科长”,但言语间却毫不遮掩心中的自豪。

“有事没事就要去关心一下别人家的事儿,谁要是求她帮点忙啊,家里的事儿不管,也要去帮忙。”袁明华说,“她老是说‘帮别人一把,也是帮自己,正是因为她的这些举动,大家都尊重她,有什么事都会请她出主意。”

最早得到尤良英帮助的,是比她晚几年到兵团的十一连职工张世荣。“初来兵团时,由于没有种植棉花的经验,我的收入极低,女儿也没有时间照顾,那时候我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真是心灰意冷。”张世荣说。

就在张世荣最困难的时期,尤良英走进了她的生活,不仅主动请自己的婆婆帮张世荣照顾孩子,还传授给她植棉技术。张世荣告诉记者:“她鼓励我不要放弃,手把手教我播种、施肥、施药,拾花季节还帮我联系拾花工,帮助我走出了低谷。”

“张世荣的女儿认了我们当干爹干妈,现在我们两家如亲人一般。”说起这事,袁明华喜笑颜开。虽然大多数时间他是支持、理解妻子的,但是有时也对她有些“埋怨”。

“埋怨”来自于尤良英对儿子的疏忽。1996年,连队“提拔”勤劳、上进的尤良英担任棉检员,由于6岁的大儿子身有残疾,她只好把儿子带到场院。

“她工作细致、认真,连队领导和职工群众都很认可她,但是儿子跟着她可受了苦,她忙起来没时间吃饭,儿子也跟着挨饿。”袁明华嘴里“埋怨”,心里还是支持着妻子。

2006年,来自和田地区皮山县的拾花工麦麦提·吐鲁普由于妻子生病向尤良英借1万元钱,最初袁明华也极力反对。

“那时候,我怀着戒心,担心钱还不上怎么办?”袁明华说。但是,尤良英瞒着袁明华还是把钱借给了麦麦提·吐鲁普,并且十年如一日的帮助他,让麦麦提·吐鲁普走上了致富之路。

“10年的相处,我们变成了一家人,我终于理解了妻子当年的举动,也被麦麦提·吐鲁普知恩图报的真心感动。”袁明华告诉记者。

袁明华或许还不知道,现在,不仅是他被妻子感动了,兵团许许多多的人也被尤良英的事迹感动着。

8月17日,记者在尤良英家采访期间,遇到一群年轻人来拜访尤良英,他们是十三团的团员。他们围坐在尤良英身边,聆听着她的故事,脸上满是崇敬。

拜访结束,记者上前去询问听完尤良英事迹的感受,他们告诉记者:“尤大姐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她在致富的同时不忘帮助身边的人,不忘帮助少数民族兄弟,这种大爱和情怀更值得我们传颂,尤良英正是我们兵团职工的优秀代表,值得所有人学习!”

塔河之畔,以尤良英为代表的团结之花,正处处开遍。

猜你喜欢

正文兵团妻子
我胖吗
怀才不遇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户口本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上聚人心 兵团精神领航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