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缥缈之爱
——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爱情的虚幻性

2015-07-12广西大学文学院南宁530004

名作欣赏 2015年21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爱情母亲

⊙周 游[广西大学文学院, 南宁 530004]

缥缈之爱
——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爱情的虚幻性

⊙周 游[广西大学文学院, 南宁 530004]

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哈姆雷特与女主人公奥菲利娅的爱情让人悲恸。但经过仔细挖掘不难发现,哈姆雷特对于奥菲利娅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一种漂浮的、虚幻的情感,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原因。

哈姆雷特 奥菲利娅 虚幻爱情

一、脆弱的情感

哈姆雷特的父亲是一位如同太阳神一般庄严而高尚的明君,母亲在父亲未死之前,是一位纯洁而忠贞不渝的贤妻。父母如此优秀,对儿子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养育哈姆雷特的方式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里面掺杂的爱应该是很少的(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皇室成员不同于平凡子民,对于子女的教育肯定严苛得多)。何以见得?老哈姆雷特的鬼魂第一次与哈姆雷特相见时,并不是父子重逢、互诉思肠的感人场面,更像是一种神圣仪式。先王宣告般说:“吾乃汝父之灵”,接下来就以命令的口吻将一个石头般沉重的任务施压在这个尚处纯真的小王子身上。从这个场景可以联想出先王在世他们父子俩的相处方式,纯粹是一种君臣般的关系,哈姆雷特对于父亲总是抱着一种臣服的、敬畏的心情。哈姆雷特的母亲虽然发现了儿子的消沉,却没有想过亲自去和儿子交谈,为儿子解忧,关键是她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给儿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心只想教育他要认克劳狄斯为父亲,并没有认真地去考虑儿子的感受,可见比起做一个母亲,她更享受于做一个被国王宠爱的皇后。这些都造成了哈姆雷特对爱的认知的缺失,他在大学里面所学的“爱”,根本不能与亲人教授的“爱”相比。他激昂地说自己“爱”一切,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爱”什么。他向奥菲利娅求爱,仅仅是一次人生探索。如果奥菲利娅没有溺死,而哈姆雷特可以在那次决斗中存活下来,这段爱情也不会走到终点,甚至哈姆雷特会终生不婚,因为他明白自己并不适合爱情,而是应该继续奋战在扫除黑暗的路上。

哈姆雷特那幻灭的爱,体现在对奥菲利娅浅薄的了解上。故事开头奥菲利娅与父亲的对话,可以看出奥菲利娅虽然是个清澈、纯真的姑娘,却太软弱和过于顺从,她虽爱哈姆雷特,却很容易被父亲的话动摇而成为父亲的附庸体。哈姆雷特并不了解奥菲利娅软弱的意志,因而更不会考虑(或者说不在乎)她脆弱的感受,无心的狠毒话语像枪林弹雨一样打在这个可怜的姑娘身上,甚至在误杀他的父亲以后也没有为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儿的未来设想过。他抛下一切,走得洒脱,却把奥菲利娅逼死了。试想一下,哈姆雷特完全可以把装疯卖傻的缘由告诉奥菲利娅,解除误会,让她替他保守秘密,这样俩人的结局也许就会好一点(也许哈姆雷特曾考虑到奥菲利娅的单纯会显露秘密,但是他连一次这样的尝试都没有,可见他从一开始就是把奥菲利娅排除在外的)。所以,哈姆雷特并不信任奥菲利娅,更别说是爱她的心灵和把她当作心理伴侣了。爱情是相知,是信任,而他对奥菲利娅的爱,只能算是好奇少年被表面光鲜(奥菲利娅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姑娘,如果父亲坚持要她嫁给别人,她定不会做过多的反抗)的事物所吸引。人在热闹时常常以为眼前之爱是自己全世界最热爱的东西,因为只看到了对方的优点。所以即使哈姆雷特说他爱奥菲利娅胜过其他四个兄弟,包括之前那些爱的告白,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爱的证明。在葬礼的悲伤气氛下,雷欧提斯的哭嚎致使哈姆雷特做出告白行动,但也只是冲动之举,时间一长就会变冷和淡忘。

二、“恋权”心理

哈姆雷特对父亲的赞美,其实是他美丽的梦想:终有一天,他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英明的国王,而他的妻子奥菲利娅就会是同母亲一样美丽纯洁的皇后。不得不说,奥菲利娅与哈姆雷特的母亲是有些相像的,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格,否则哈姆雷特也不会独独被她吸引,但他并不是爱奥菲利娅的本身,他曾写情书给奥菲利娅,上面说她是“美化成仙之奥菲利娅”,波洛涅斯很讨厌“美化”这个词,因为有矫饰的意思,当然他的理解并不等于哈姆雷特的理解。但后来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决裂时说:“我听说过你的那些胭脂饰品,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偏要把它打扮成另一个。”这些证实了他真的不喜欢奥菲利娅经过修饰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了解奥菲利娅的本质,所以才会因母亲和波洛涅斯的事情而误解她。父母的榜样是哈姆雷特的心灵支柱,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如父母创造出的美好光景崩坏了,那哈姆雷特的内心也会崩坏。因而当母亲在父亲死后不久就改嫁了的时候,哈姆雷特就完全变了,他不再是那个天真单纯的小王子,他用恶毒的语言讽刺、咒骂改变了的一切。青春梦想破灭了,那么模仿父母而来的“恋爱游戏”就没必要再进行下去了;二是他对奥菲利娅的爱,从一开始就是幻想式的。从奥菲利娅娇小的身影里,他看到了母亲的倩影(很多人说哈姆雷特恋母,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恋母”只是哈姆莱特“恋权”倾向的假象之一)。无疑,哈姆雷特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但从小被当作继承人抚养大,近距离接触王权,对于将要到手的东西有所期望是很正常的。不能说哈姆雷特是个贪权的人,但他对“权”已经流露出“恋”了,这种“恋”不是驱使他成为昏庸的暴君的力量,而是一种单纯的、光明的荣誉感。当他看到叔父搂抱着本该属于他的“梦想”时,他的愤怒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个颠倒的社会,还有更大一部分是个人原因,就是“恋权”。波洛涅斯曾说过哈姆雷特对于奥菲利娅的求爱“只不过是奉合民意之良策”,这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波洛涅斯虽然庸俗,却是一个国王宠信的臣子,他对皇室那些见不得人的情爱肯定早已司空见惯了,他知道年轻人的冲动,舍不得让自己心爱的女儿陷进去。哈姆雷特虽不是个风流之人,但对皇室之权的“恋”,足以抵消他对爱的炙热。

奥菲利娅似乎成为了哈姆雷特一个想象的摆设,一个到达梦想的“工具”,这是因为哈姆雷特把“爱”虚化了。在他眼里,把丹麦恢复到父亲在世时的样子便是幸福,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很细心地去考虑过。当幻想崩坏,奥菲利娅便成了哈姆雷特“装疯卖傻计划”的配合道具,甚至下贱到妓女的程度(他因奥菲利娅的父亲拿女儿来试探他而讽刺波洛涅斯是“鱼贩”,也就是“皮条客”,那么奥菲利娅就是被“皮条客”贩卖的“妓女”了)。

三、认知事物的片面性

哈姆雷特具有“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但他依然有目光短浅的地方。第一,他完全断定母亲是没有爱或者没有持久的爱而只有情欲,觉得这是她与克劳狄斯之间唯一的连接。首先,乱伦的确是不能为人所认可的,但是只凭自己的判断主观地去定位母亲的情感,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在那个年代,孤身一个女人,除了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凭吊,还能做什么呢?女人的命运从来都是由不得自己的,她是王后而不是王。哈姆雷特还太年轻,不能胜任一个君王的责任,倘若此时还有其他心怀不轨的人夺权,不管乔特鲁德愿不愿意,都一样要下嫁对方。既然如此,不如选择自己的小叔子,一来毕竟之前有所相处,也算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他们之前有没有偷偷在一起从文中无所得知,即使有,哈姆雷特的论断同样是很鲁莽的,他并不知道母亲是否真的爱自己的丈夫);二来可以保住皇后的地位,这对未来哈姆雷特登基是有好处的。

总而言之,哈姆雷特在没有完全了解母亲的情况下给她施加了“淫荡”的罪名,这是他以偏概全的结果。他甚至把“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个结论推及到所有女人身上,让自己的爱情蒙上了阴影。就因为奥菲利娅同母亲一样美丽,所以她也注定和自己的母亲一样要失贞,“一小块污点能抹杀一人之所有优点”,这是哈姆雷特认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因而哈姆雷特连爱的权利也放弃了。无辜的奥菲利娅依然纯洁,却在哈姆雷特的脑海里被玷污了。但她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太过于听从父亲的指示来试探哈姆雷特,这给哈姆雷特印证他疯狂的猜想提供了机会。但前提是哈姆雷特根本不了解奥菲利娅的性格,更不可能知道她的难处。

四、游走于心灵之外

不只是哈姆雷特,奥菲利娅的爱同样有些“虚无”。她虽爱哈姆雷特,却无法触及他的内心深处。她不能完全相信哈姆雷特的感情,不能理解哈姆雷特沮丧的原因,甚至连他为什么厌恶自己也不知道。虽然哈姆雷特没有告诉她,但她也没有积极地去查找原因。不谙世事,毫无主见,在哈姆雷特最为难的时候她只会自己哭泣而无能为力,因而无法重新唤起哈姆雷特的感情,原先的好感很快就消失殆尽了。

值得注意的是,哈姆雷特在奥菲利娅墓前所做的告白并不是深情地面向她所做的,而是在与雷欧提斯的争辩中说出来的。如果他对奥菲利娅是真爱的话,在这个时候,他已不再需要装疯,但却连和她做最后一次真诚的道别也没有,而是专注于和雷欧提斯争辩他是否真的爱他妹妹,这不是一个伤心欲绝的人有能力做出来的事,可见奥菲利娅一直没有触及到哈姆雷特的心灵,死前如此,死后亦如此。这两个年轻人,都还没有真正懂得爱,都还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就先为爱情牺牲了。

[1]陈为艳.爱情·理想·疯狂与死亡——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J].语文学刊,2009(4).

[2]司微.凋零的爱——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J].外语教学,2004,25(2).

[3] 云得煜.《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形象的悲剧效果[J].文学自由谈,2011(3).

[4]张轶前,徐树娟.爱的变故——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探析[J].时代文学,2007(1).

作 者:周 游,广西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爱情母亲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给母亲的信
哈姆雷特(中)
悲惨世界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